冒充公檢法詐騙10天騙走200萬 泉州反詐中心發布預警

2018-12-01 09:54:09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

近期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高發 泉州反詐中心發布預警

泉州網12月1日訊 (記者 林加華 通訊員 白炯昕)昨日,泉州市反詐騙中心發布預警,近期冒充公檢法詐騙案件高發,10天內市民被騙金額近200萬元,30位受害人全是女性,提醒廣大市民不要輕信陌生來電稱涉嫌違法的恐嚇,進而進行資金賬戶操作。

詐騙模板

在近期發生的案件中,不法分子多是冒充“泉州××局”人員給受害人打電話,后幫受害人將電話轉接至“公安”部門,這些號碼前面大多帶有“+”或“00”,均是境外詐騙窩點的不法分子利用改號軟件呼入的網絡電話。對于警惕性較高的受害人,不法分子還會通過網絡通信工具向受害人發送所謂的“通緝令”,使受害人相信其公安身份。

●案例

11月26日,晉江的康女士接到一個號碼為“+88165”開頭的陌生號碼,冒充泉州市通信管理局的人,稱康女士名下有一張在北京辦理的手機號碼涉嫌詐騙,康女士辯解說沒有那個號碼,對方提供了“北京懷柔公安的電話”讓她向當地警方報警,之后康女士向對方提供了銀行卡號、交易密碼等資料,對方讓她以交保證金為由往其銀行卡里存錢,還讓康女士將手機設置呼叫轉移到對方提供的號碼。隨后康女士發現卡里的錢總共被對方轉走93300元。

●案例

11月21日,惠安的程女士在工作時接到號碼為“+88173”開頭的電話,對方自稱泉州通信局工作人員,稱她的身份信息在北京辦理的一張電話卡涉嫌賭博,將被停機,并幫其轉接“北京市懷柔區公安局”的劉警官。程女士按要求添加對方QQ,對方發給她一張警官證的圖片及一張有程女士個人信息的涉嫌洗黑錢的通緝令,她便相信對方,按照對方要求操作下載一個CBRC軟件,檢測名下銀行卡是否有洗黑錢嫌疑。程女士在該軟件中輸入個人銀行卡賬號、密碼及驗證碼,后發現名下銀行卡被分6次轉賬132500元,才意識到被騙。

●案例

11月20日,晉江的李女士在家時接到一個號碼為“+88239”開頭的電話,對方稱李女士涉嫌洗黑錢,需要核查資金,之后要求她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配合調查。李女士便去酒店開了一間房,根據對方的提示將銀行賬號、密碼及網銀密保的動態密碼告訴對方之后,卡內資金被分10筆轉走,共計被騙412612.2元。

★為何受害人都是女性

根據抓獲的嫌疑人供述,犯罪嫌疑人在實施詐騙的過程中發現,當以涉嫌犯罪威脅恐嚇受害人的時候,女性受害人往往比男性更容易表現出恐慌、驚嚇、急切想要自證清白的心理,因此騙子在實施冒充公檢法詐騙的時候更傾向選擇女性進行作案。

★警方提醒

公檢法機關作為執法部門,警方不會使用電話方式對所謂的涉嫌犯罪等問題進行調查處理,不要輕信秘密辦案而聽人擺布。公檢法等部門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短信要求您對自己的存款進行銀行轉賬、匯款的,或者聲稱進行資金審查的,請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當受騙。在接到陌生人要求匯款轉賬的電話時,要立即掛掉電話,及時與家人或者公安機關取得聯系,第一時間識破騙局,防止財產損失。

[責任編輯:林春婷]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