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的2021使命:如何處理同美國及中國關系?

2018-09-27 09:54:28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0瀏覽 評論0

安倍晉三的2021使命

如何處理同美國及中國的關系,將是安倍新任期里外交的重點

文/馮瑋

9月20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出爐,在總共405張國會議員票和405張黨員和黨友地方票中,“挑戰者”石破茂最終僅獲得254票,不到“衛冕者”安倍晉三553票的一半。 如果安倍能夠順利執政至2021年年底,他將超過20世紀初因為任內取得日俄戰爭勝利而人氣爆棚的桂太郎,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

點擊進入下一頁

9月20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開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總計807票有效票中獲得553票,擊敗石破茂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

今年1月1日的新年獻辭,安倍展望了2020年,提出要“朝著新的國家建設方向,強有力地推進改革”。當時,安倍的目標已經“瞄準長期執政,力爭在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中實現第三次連任”。

沒有對手

安倍能夠連續第三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去年就有“預告”。2017年3月初,自民黨第84次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章中關于總裁任期的修正案,由“最長兩屆六年”改為“最長三屆九年”。這一修改為安倍連任清除了制度方面的障礙。

自2012年年底安倍重登“相位”后,工作勤勉,業績不俗。數據顯示,至2018年6月,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已實現連續10個季度增長,為28年來首次。日本失業率也降到2.2%,創23年來新低。2012年安倍再度執政時,這個數據是4.2%。日本股市也連創新高,并且在今年8月市值超過中國A股,時隔45個月后重返世界“榜樣”位置。

因此,盡管民調數據顯示,安倍內閣支持率曾多次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安倍及其內閣成員曝出“丑聞”后,安倍內閣支持率一度跌到29.9%,但安倍卻能以“讓民眾進行選擇”的姿態,在去年9月底解散議會,重新大選,安然渡過危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當今日本政壇除了自民黨,日本選民幾乎別無選擇。而自民黨內,安倍并沒有真正能夠挑戰他首相地位的對手。

不過,雖然此前各種調查早已預告了此次選戰安倍必勝,但結果仍有些許出乎安倍一方預料。選舉結束后,日本共同社即發表評論,題為“總裁選舉安倍未獲全勝 自民黨內不滿日益顯現”,提出了“安倍未獲全勝”的兩點理由:一是在更貼近國民輿論的地方票中,安倍的得票率僅為55%,“每當有地方票的結果報到選舉管理委員會處時,安倍陣營的委員都會變得表情僵硬”;二是安倍陣營預估將獲得340多張國會議員票,但結果僅得到329票,“國會議員票中也有部分選票流失,對安倍獨大的不滿日益顯現”。

點擊進入下一頁

9月20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開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總計807票有效票中獲得553票,擊敗石破茂成功連任自民黨總裁。

推進“安倍經濟學”

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特別是實現“安倍經濟學”的預設目標,無疑將成為安倍第三次連任后的施政重點。2012年年底安倍再次當選首相后,提出了被稱為“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舉措:通過作為中央銀行的日本銀行向金融機構大量回購長期國債,增加市場貨幣流通量,實現“量化寬松”;擴大財政投資,刺激經濟增長;進行結構改革,放松管制、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三支箭”中的前兩支箭即“量化寬松”“財政刺激”射出后,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當時日本GDP曾連續6個季度呈增長趨勢,累計增幅達4.2%。但“第三支箭”卻遲遲未獲成效。2017年11月,日本與另外10個國家發表了“全面進步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聯合聲明。今年7月又簽署了“日本-歐盟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安倍政府顯然希望通過外力和內力的推動,使“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射中目標。

實現通脹2%,一直是“安倍經濟學”重要目標。2013年3月20日,“安倍經濟學”主要推手、日本銀行即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在貨幣政策會議宣布:采取強有力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兩年內使通脹率達到2%。但是,這一目標迄今尚未達成。今年9月19日,黑田東彥表示,實現2%物價上漲目標尚需時間。9月20日,安倍在自民黨總部召開記者會,強調了實現2%通脹目標的重要性,提出“將用這三年切實找出擺脫通縮之路”。也就是說,實現通脹2%的目的,就是徹底擺脫物價、消費、工資、投資持續低迷的“通貨緊縮”。

提高消費稅,是2012年安倍政府成立前與三個在野黨派達成的一致意見,也是“安倍經濟學”能否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014年4月,安倍政權將消費稅稅率從5%提高到8%后,第二季度GDP急劇萎縮至負7.1%,第三季度也是負1.9%。為此,安倍在記者會上不得不承認,將消費稅率從5%上調至8%,抑制了個人消費,同時宣布,原定2015年10月將消費稅率上調至10%的計劃,推遲至2017年4月實施。但事實上,安倍再度推遲提高稅率。2017年9月26日,安倍在電視節目中表示,自2019年10月,將消費稅從8%提高到10%。

提高消費稅一拖再拖,主要是因為將消費稅增至10%,日本平均每戶家庭每年將增加16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萬元)開支,將抑制消費。但是不增加消費稅,日本財政赤字嚴重,早已“寅吃卯糧”,虧空如何彌補?

據推算,日本2018年財政赤字仍將達到12萬億到15.7萬億日元。目前看來,平衡兩者關系最有效的手段,是擴大出口,以外貿順差彌補增收消費稅對內需的抑制,這也是歷史的經驗。1997年橋本龍太郎政府首次將消費稅從3%增至5%,當年度稅收達到空前的53.9萬億日元,比1996年多收1.8萬億日元,即增加3.4%。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外貿的巨額順差彌補了內需不足。

點擊進入下一頁

當地時間2017年5月3日,數萬日本民眾在東京舉行集會和游行,為整整經歷了70個年頭的日本戰后憲法“點贊”,呼吁維護和平憲法,反對執政當局的修憲企圖。中新社記者 王健 攝

修憲夙愿

安倍曾經表示,“我的政治基因更多地繼承了岸信介”。有著甲級戰犯嫌疑的岸信介在1948年12月24日出獄后即表示,“我在獄中就覺得新憲法不行,并因此成為修改憲法論者”。1958年岸信介當選首相后,成立了“憲法調查會”,將思想付諸實踐。

修憲也一直是安倍的政治夙愿。用安倍的話說,就是“將60多年前美國占領時制定的憲法交還國民手中”。2006年9月,安倍初次當選自民黨總裁后,即公開宣布,“我將考慮在任期內完成憲法的修改”,并稱日本永遠放棄戰爭的《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是“與時代不相稱的典型條文”。201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實施70周年,安倍在東京修憲派民間團體論壇,發表了9分鐘視頻致辭,表示“希望將2020年變為新憲法施行的一年”。

修憲最大的“難點”,是修改作為日本“和平憲法”根基的第九條。由于該法條有“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之規定,因此1954年建立的自衛隊是否屬于“戰爭力量”,長期存在爭議。日本政府也從沒有將自衛隊定義為“軍隊”,而是定義為“必要的、最小限度的實力組織”。

然而,安倍認為,應賦予自衛隊作為“軍隊”的“合法身份”。2012年11月,日本眾議院大選之際,安倍代表自民黨提出的競選綱領明文寫道:“在繼承和平主義的同時,明記自衛權,規定保持國防軍。”2013年2月1日,安倍在日本參議院表示:“雖然自衛隊在日本國內未被稱為軍隊,但在國際法上則被當作軍隊對待。”今年9月14日,安倍在自民黨候選人討論會上再次宣稱,沒有一個國家的憲法像日本憲法一樣,用“必要及最小限度”規定“實力組織”“日本自衛隊已經在國際社會被認為是軍隊”。因此,安倍始終堅持,在憲法中為自衛隊“正名”,“結束自衛隊是否違憲的討論”。

此番安倍成功“衛冕”后發表談話,宣稱將在秋季臨時國會提交自民黨修憲草案。對此,朝野有不少反對的聲音。甚至自民黨修憲推進總部代理總部長船田元也表示,“無法贊同安倍的手法。”9月20日和21日,日本共同社進行的全國緊急電話輿論調查顯示,對安倍的上述表態,回答“反對”的受訪者達51.0%。 平衡中美 如何處理同美國及中國的關系,將是安倍新任期里外交的重點。在自民黨總裁選舉前,據日本共同社對405名有選舉權的國會議員的調查,有310人支持安倍,理由是“以日美關系為主軸的外交策略”,以及“使日本經濟趨向好轉的安倍經濟學”。

日美關系始終是戰后日本外交主軸,從未有變,為何這次能夠成為議員們支持安倍的理由?關鍵是“策略”二字。2012年年底安倍再度上任后,2013年日本《防衛白皮書》即提出,“正密切關注美國嚴峻的財政狀況對其‘轉向亞洲’戰略的影響”,開始貫徹“獨立強軍”路線。 按照日方說法,“除依靠自身努力,別無選擇”。實際上,在這一措辭的背后,隱藏著對日美同盟可靠性的不放心乃至懷疑。2013年12月,曾任日本防衛廳長官、時任自民黨干事長的石破茂,在提及日本為何要成立“日本版海軍陸戰隊”時表示,“許多人認為,日本遭到麻煩,美軍會幫日本。但是,美軍真的會幫嗎?”這番話,可謂“一語道破天機”。

了解安倍在日美關系方面的“策略”變化,有助于我們更清楚地認識為何“中國威脅論”在日本久唱不衰。2018年3月,日本成立了“自衛隊陸上總隊”,結束了1954年陸上自衛隊成立以來,沒有統一指揮機構的歷史。此外,日本將“西部方面普通科聯隊”改組為“水陸機動團”。這支部隊總人數約2100人,有兩個聯隊的建制,將擁有包括從美國購買17駕“魚鷹”運輸機和52輛AAV7型兩棲戰車在內的新型武器。其戰術、裝備、部隊編制等,均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翻版,因此被稱為“日本版海軍陸戰隊”。日本方面提出,成立這支部隊的目的,是為了應對所謂“西南諸島有事”。2018年日本《防衛白皮書》,仍一如既往渲染“中國威脅論”。

1990年8月,日本防衛大學副教授村井友秀在《諸君》雜志發表了《論中國這個潛在的威脅》。這篇日本“中國威脅論”開篇之作的背景,是以石原慎太郎和盛田昭夫的《日本可以說“不”》為代表的日本新民族主義甚囂塵上,引起美國警覺,而村井友秀試圖將美國“警惕”的視線轉向中國。今天日本有沒有同樣或者類似的意圖,值得認真關注和分析。

(作者系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37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

安倍晉三珍珠港發言將避免道歉 重點放眼未來

安倍晉三珍珠港發言將避免道歉 重點放眼未來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頻頻穿梭于太平洋兩岸,下周一,安倍將歷史性地訪問美國珍珠港,并和明年1月卸任的...更多

2016-12-23 17:05:18
日俄首腦會談 安倍晉三宴請普京吃了些啥?(組圖)

日俄首腦會談 安倍晉三宴請普京吃了些啥?(組圖)

昨天(12月15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家鄉山口縣高級溫泉旅館大谷山莊宴請俄羅斯總統普京,菜單上出...更多

2016-12-16 16:14:44
安倍嘴上說要與中俄合作,卻還打算對朝單邊制裁

安倍嘴上說要與中俄合作,卻還打算對朝單邊制裁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2日在政府與執政黨聯絡會議上作出指示,為對強行實施第五次核試驗的朝鮮加強制裁...更多

2016-09-13 17:28:44
安倍晉三反對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圖)

安倍晉三反對美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圖)

美國《華盛頓郵報》當地時間15日援引美政府高官的話報道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通過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更多

2016-08-16 15:31:44

美國笑星科斯比因性侵罪被判監禁

美國笑星科斯比因性侵罪被判監禁新華社華盛頓9月26日電 綽號美國老爹的美國著名笑星比爾·科斯比因...更多

2018-09-27 09:5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