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漳州繡技藝傳承人鄭密珠的職業信念:以針代筆 以線為墨

2018-08-20 15:10:24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

鄭密珠正飛針走線,用細小的銀針在光滑的軟緞上繪出美麗的漳繡。

在很多老漳州人的記憶中,從古月港出口的商品,除了漳州瓷、漳絨、漳紗外,漳繡的地位也是舉足輕重的。時光飛逝,繡娘們飛針走線、施展漳繡技藝的場景已漸行漸遠。這些傳統的民間老手藝沉淀下來的不僅是對昔日的記憶,還有值得傳承下去的職業信念。

探訪的腳步,行至薌城區南昌路薌江花園的一間普通民房。漳繡技藝第四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鄭密珠的工作室如同市區喧囂中的一塊凈土:蔓藤植物纏繞攀附在墻上,盆栽郁郁蔥蔥,靜雅的環境仿如小小世外桃源,關上鐵門,似乎也關上了凡塵俗世。而在一個半成品繡架前,鄭密珠正飛針走線,用細小的銀針在光滑的軟緞上,繪出美麗的圖案。

漳繡就是漳州刺繡,也稱為漳州絲繡,源于明代,盛于清末。它曾經作為朝廷貢品,還出口海外,與漳紗和漳絨是漳州織造史上的三大工藝。鄭密珠告訴記者,早在清末和民國時期,格調自成一派的漳繡就打入東南亞市場,成為漳州的主要出口物產之一。

然而,隨著消費習慣改變、勞動力成本提高等諸多原因,在漫長的歲月里,漳絨和漳紗雖有延續,卻也面臨人散藝絕的窘境。鄭密珠說,盡管漳繡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當年和她一起學習的繡娘們,如今還在堅持繡漳繡的已寥寥無幾。

“很多繡娘都是老阿婆,她們不了解非遺的價值。像我這個年紀的幾乎都沒有人做了。我曾經試圖開辦培訓班,很多家庭婦女剛開始興致勃勃來學,但后來都不了了之。”說起漳繡的傳承,鄭密珠禁不住眉頭深鎖。

她說,漳繡工藝很復雜,光針法就有70多種,要求十分精細。這要求創作者理解畫的意境,將畫與絲線共融;同時要對色彩有較強的敏感度,每一針的針腳落在哪里都需要經過思考,如此才能讓作品更富層次感。作為一個功底深厚的繡娘,鄭密珠一年產出的作品只有幾幅,有時候一幅大的作品就要耗時半年以上。正因為如此,許多人常常耐不下心來學,半途而廢。鄭密珠也曾積極地尋找投資意向人,但多數人考慮到培訓從業人員需要很長一個過程,繡品耗時也長,很難出效益等因素,婉拒了鄭密珠。

然而鄭密珠并不氣餒,她始終覺得自己有責任為漳繡的傳承而努力。這些年,她在漳州聾啞人學校開辦漳繡班,給聾啞人傳授漳繡技藝;將漳繡技藝帶入西橋中心小學的“第二課堂”,讓孩子們從小就接觸這項傳統技藝。同時,她不斷創作出新的作品參加大型工藝美術賽事,借機宣傳、推廣漳繡。

她還計劃把漳繡帶進大學校園,在高校開辦大學生藝術選修班,讓更多的人愛上這項技藝,并把它發揚光大。

“如果有專門的畫師為我們提供底稿,我們把具有漳州特色的元素搬上作品,讓游客作為伴手禮帶走,不但有經濟效益,又能讓漳繡這項技藝被更多的人知曉。”鄭密珠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牽頭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把新的理念、現代的元素融入漳繡當中,創作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的好作品,讓漳繡這項傳統技藝代代流傳。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

漳州鹵面制作技藝入選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漳州鹵面制作技藝入選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鹵面鹵面店的加料臺前,市民正根據口味為美食增色。都說,民以食為天。漳州傳統小吃歷經千年的傳承...更多

2018-08-19 14:23:18

漳州:涉黑涉惡充當“保護傘” 村支書被判2年9個月

日前,漳州市紀委監委通報了一起黨員干部涉黑涉惡典型案件。通報稱,龍海市程溪鎮浮山村原黨支部書...更多

2018-08-19 14:20:54

漳州“90后”盲人作家吳可彥:堅強繪就多彩人生

近日,中國作家協會2018年第1號公報發布,漳浦90后盲人作家吳可彥名列其中,系福建最年輕的中國作家...更多

2018-08-13 12:58:36
漳州:男子卡空中大喊救命 為逃離傳銷魔窟拼了

漳州:男子卡空中大喊救命 為逃離傳銷魔窟拼了

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被困男子正坐在窗戶外沿,雙手緊緊抓住窗戶窄小的邊緣,隨時有墜樓的可能...更多

2018-07-27 10:42:10
福建省第二批保教改革建設幼兒園公布 漳州27所

福建省第二批保教改革建設幼兒園公布 漳州27所

近日,省教育廳下發通知,確認福建省內181所幼兒園為第二批“保教改革建設幼兒園”更多

2018-07-27 10: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