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技術助力醫(yī)療一帶一路 泉州鄉(xiāng)賢何奔完成烏克蘭首例左心耳封堵手術
2018-08-06 16:31:00 來源:上海市胸科醫(yī)院 責任編輯:林春婷
0瀏覽 評論0條
今日泉州網(wǎng)8月6日訊 (來源:上海市胸科醫(yī)院) 近日,上海市胸科醫(yī)院心內科主任何奔教授受阿莫索夫國立心臟大血管外科醫(yī)院導管室主任伊格教授的邀請,前往烏克蘭首都基輔,參加當?shù)嘏e行的左心耳封堵防治房顫卒中全國研討會。期間,何奔教授完成了烏克蘭歷史上第一例左心耳封堵術并接連進行了三例成功的手術帶教,贏得了國外同行的高度稱贊與好評。何奔教授此次烏克蘭之行,充分展現(xiàn)了上海市胸科醫(yī)院在左心耳封堵及房顫綜合防治專業(yè)領域的領先水平和國際影響力,是上海市胸科醫(yī)院專家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實踐,也是中國走向世界展示“中國智造”醫(yī)療技術的有力行動。
何奔教授完成烏克蘭首例左心耳封堵手術
阿莫索夫國立心臟大血管外科醫(yī)院是烏克蘭國家最大的心臟血管疾病診療中心。該院已經(jīng)獲得國家的課題資助開展左心耳封堵治療預防腦卒中項目,但是醫(yī)院至今沒有獨立開展過左心耳封堵手術。聽聞中國知名專家要來做烏克蘭的第一例左心耳封堵術,當?shù)卦S多醫(yī)生都從幾百公里外趕來,導管室里外被圍得水泄不通。首例患者有5年的房顫病史,曾進行過消融手術但之后又復發(fā)。雖然左房不是特別大,但患者不愿再次進行消融手術,也不愿接受長期口服抗凝,且卒中和出血風險都很高,封堵指征強烈。手術開始后,何奔教授首先穿刺房間隔進行左心耳造影,發(fā)現(xiàn)似乎與術前超聲結果相差較大,先分別選用了22/28mm、26/32mm的封堵器都不合適,最后何奔教授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和高超的技術選擇了24/30mm的封堵傘,送入后稍作細微調整,傘完全撐開,牽拉紋絲不動,成功封堵到位,效果完美。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烏克蘭國家歷史上第一例左心耳封堵手術在中國專家的幫助下,順利誕生了。
術后何奔教授與首位接受左心耳封堵術的患者合影
接下去的第二例是位200多斤的女性,房顫病史6年余,也有強烈的封堵指證。因為患者體型肥胖,從穿刺就遇到困難,何奔教授親自從股靜脈穿刺開始操作,很快靜脈通路順利建立,不到5分鐘房間隔穿刺順利完成。這次,何奔教授憑借豐富的經(jīng)驗,直接選了一個30/36mm的封堵傘,一步到位完成封堵,整個手術不到45分鐘。進行帶教手術之余,何奔教授還為基輔40余名心臟專家?guī)砹岁P于左心耳封堵的精彩講座。他從手術指征的掌握、手術的技術操作規(guī)范以及技巧、圍手術期患者如何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而深入的介紹。原本計劃半小時的講座,由于熱烈的提問與互動,延時到一個多小時才結束。
在阿莫索夫國立心臟大血管外科醫(yī)院完成兩例封堵術后,何奔教授又馬不停蹄地飛往烏克蘭南部城市敖德薩,應邀在敖德薩國立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進行了另一例手術。這是個長期心衰植入過三腔起搏器的病人,房顫病史多年,心功能很差,且不愿意服用抗凝藥物。當?shù)蒯t(yī)院雖然是一家很大的電生理中心,但由于從沒有做過相關手術,在器械及人員配合方面有許多不足,院內很多醫(yī)生不會講英文,在語言交流方面也有障礙。何奔教授克服了種種環(huán)境、設備等方面的困難,因地制宜,以嫻熟的技巧與過硬的基本功,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完成封堵手術。據(jù)悉,烏克蘭多家醫(yī)學相關媒體全程報道了此次中國專家左心耳封堵的學術活動。
臨行時,伊格教授親自到基輔機場送行。他對何奔教授不遠萬里前來傳授手術經(jīng)驗表示衷心地感謝,并表示此次左心耳封堵學術活動對烏克蘭整體房顫卒中的防治產生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伊格教授特別希望兩地今后有進一步合作的機會,能夠派出烏克蘭的專家到中國進修學習最先進的技術。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