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俄記者中非遇難 引出一支低調神秘俄羅斯雇傭軍

2018-08-03 10:32:35 來源: 界面新聞

0瀏覽 評論0

據(jù)界面新聞8月2日報道,當記者賈邁勒(Orkhan Dzhemal)、制片人拉斯托爾古耶夫(Alexander Rastorguyev)和攝像師拉德琴科(Kirill Radchenko)從莫斯科輾轉卡薩布蘭卡,踏上中非共和國的土地時,他們沒想到,這會是一條不歸路。

7月30日,這三名俄羅斯公民在中非共和國首都班吉以北200多公里的錫布市附近遭遇伏擊。中非共和國政府發(fā)言人卡扎吉(Ange Maxime Kazagui)8月1日說,他們是在車上被九名武裝人員殺害的。

慘劇發(fā)生經過的細節(jié)來自唯一幸存的司機。按照他的描述,武裝人員想要搶奪他們的設備,其中一名記者奮起反抗,武裝分子隨即開槍,當場打死一人,另外兩人傷重不治。車上彈痕累累,司機僥幸活了下來。

俄新社報道說,三人組成的攝制組來自俄網絡媒體“調查管理中心”(Investigations Management Center),他們前往中非共和國是要拍攝反映該國生活的紀錄片。

但據(jù)“今日俄羅斯”網站報道,這三名杰出記者其實是要拍攝一部有關俄羅斯雇傭兵在中非的影片。幾位熟悉內情的媒體人對“今日俄羅斯”表示,三人的拍攝目標是俄羅斯私營軍事公司“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俄羅斯官方媒體的報道,也讓外界再一次把目光轉向了這支神秘低調的雇傭軍。

按照一些俄羅斯獨立媒體的報道和外國政府的說法,瓦格納集團一直積極投身于敘利亞和烏克蘭地區(qū)的武裝沖突,也把成員送到了中非共和國和蘇丹。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選擇使用類似美國黑水公司(Blackwater)這樣的私營武裝的原因是,這能讓俄羅斯在卷入爭議性地區(qū)沖突時放低身段,同時降低官方傷亡數(shù)字。

隨著遇害攝制組拍攝目的被公之于眾,事件發(fā)生一天后,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專門介紹了俄羅斯在中非共和國的使命。文章說,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2127號決議的授權下,俄羅斯獲準向中非共和國輸送武器和小規(guī)模軍事特遣隊,以支持該國安全部隊的維和行動。

“瓦格納集團在中非共和國的運作與俄羅斯官方扮演的角色同步而行,”常駐莫斯科的防務分析師費爾根豪爾(Pavel Felgenhauer)對法新社表示,“在今年5月中非共和國領導人訪俄時,俄羅斯政府肯定給瓦格納集團在中非的活動開了綠燈,沒有克里姆林宮的同意,瓦格納集團不會出現(xiàn)在那里。”

瓦格納集團由曾效力于“格魯烏”(GRU)的俄羅斯前情報官員烏特金(Dmitry Utkin)在2013年前后一手建立。值得一提的是,普京曾在2012年支持建立私營防務公司的想法,稱可以讓他們承擔“要追求國家利益卻沒有政府直接參與”的海外活動,“這種想法應該被考慮”。

歷史上,俄羅斯地區(qū)對雇傭軍并不陌生,比如沙皇時代招募作戰(zhàn)的哥薩克騎兵。在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和后來的車臣戰(zhàn)爭期間也有雇傭兵的身影。不過,俄羅斯軍事專家加萊奧蒂(Mark Galeotti)對《華盛頓郵報》說,他們過去都是直接為國家做事,而不是以公司這種形式。

烏特金退伍后曾與莫蘭安全集團(Moran Security Group)和“斯拉夫軍團”(Slavonic Corps)合作,而他也是在2013年帶領首批俄羅斯雇傭兵前往敘利亞的人。之后,直到2015年9月,俄羅斯才正式介入敘利亞內戰(zhàn)。

按照一些西方和俄羅斯媒體的報道,瓦格納集團的出資人是被稱作普京“私人廚師”的普里戈津(Yevgeny Prigozhin)。這位做餐飲起家的圣彼得堡商人在與俄羅斯軍方和政府打交道時也找到了商機。2017年,他還被一家美國法院指控在美國大選期間建立“假新聞工廠”,為社交媒體上的選情倒向特朗普推波助瀾。

瓦格納集團在敘利亞的活動最初只限于俄羅斯軍事基地和其他軍事設施的安保,但隨著戰(zhàn)事的深入,他們也展現(xiàn)出了更活躍的姿態(tài),甚至參與了2016年和2017年收復帕爾米拉古城的作戰(zhàn)。

此外,這家組織也接過一些純粹為掙錢的任務。美聯(lián)社2017年年底報道說,一家敘利亞國有石油公司支付給瓦格納旗下公司一筆錢,而這些錢都來自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手中解放的煉油廠的利潤。

美聯(lián)社去年12月的這則報道說,俄羅斯政府承認有41名軍人戰(zhàn)死在敘利亞,但來自俄羅斯獨立調查機構Fontanka的報告則稱,至少還有另外73名“合同工”。報告稱,在當時,敘利亞境內已經有多達3000名來自瓦格納集團的雇傭兵。

今年2月,瓦格納集團在敘利亞的活動因一起軍事沖突引起了外界關注。多家媒體報道說,在美國于代爾祖爾地區(qū)發(fā)動的一次襲擊中,有多達200名親敘利亞政府武裝人員傷亡。

俄羅斯調查博客作者團體“沖突情報小組”(Conflict Intelligence Team)發(fā)布報告稱,其中有數(shù)十人是瓦格納集團的成員。這也由此成為美俄冷戰(zhàn)以來最血腥的一場直接軍事沖突。

在持續(xù)數(shù)日的沉默后,俄羅斯政府最終承認,襲擊中有五名俄羅斯公民死亡,另有數(shù)十人受傷,但他們都是“自發(fā)前往”敘利亞的。

這種回應與此前被指軍隊直接參與烏克蘭東部沖突如出一轍。克里姆林宮一再否認烏克蘭和西方提出的有關“俄羅斯在烏克蘭有軍事存在”的說法,堅稱在那里作戰(zhàn)的俄羅斯人都是“志愿者”。

按照法新社的說法,瓦格納集團創(chuàng)始人烏特金直接參與了烏克蘭沖突。2016年,烏特金出席了有電視轉播的榮耀“祖國英雄”的儀式,而他也被拍到接受普京頒發(fā)的獎勵。

來自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的政治風險顧問、中東問題專家赫列勃尼科夫(Alexey Khlebnikov)說,瓦格納集團對俄羅斯政府來說是把“雙刃劍”,盡管他們在戰(zhàn)術上有清晰的用途,但這也會讓俄羅斯擔上風險。

舉例來說,盡管俄羅斯政府試圖讓瓦格納在敘利亞的活動保持低調,但依然會出現(xiàn)尷尬。去年,ISIS自稱抓到了俄羅斯俘虜,而這些人最終被證實和瓦格納集團有關系。

此外,一些雇傭兵的家人也為政府不承認他們的犧牲感到悲憤。“他們真的存在,”在敘利亞失去了兒子的加夫里洛娃(Farkhanur Gavrilova)說,“政府送出了士兵,負責他們的行動。他們送出士兵,就要把他們送回來,但實際上還有很多俄羅斯人在那里。”

資助運營“調查管理中心”的俄羅斯前首富、前石油和銀行業(yè)寡頭霍多爾科夫斯基(Mikhail Khodorkovsky)對《華盛頓郵報》說,他之所以批準在中非拍攝這部紀錄片,是因為普京總喜歡說“這不是政府,這些是個人行為”;但在他看來,這種不透明的雇傭兵組織結構對俄羅斯來說更危險,他擔心這也會被用在國內。

在接受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詢問時,“調查管理中心”的一位負責人證實了三位遇害記者的身份,但表示三人不是該組織員工,雙方是在合作制作一部影片。

霍多爾科夫斯基曾是尤科斯石油公司CEO,2003年因欺詐罪入獄,2013年獲釋后前往英國定居,并成為俄羅斯反對派人士和普京最知名的批評者之一。

俄羅斯前首富、前石油和銀行業(yè)寡頭霍多爾科夫斯基/資料圖

據(jù)俄羅斯衛(wèi)星通訊社報道,保護記者委員會(CPJ)和人權觀察組織(HRW)敦促俄羅斯政府、中非共和國政府與聯(lián)合國一道就記者遇害一事進行透明的調查。報道說,俄羅斯調查委員會已展開調查。

俄羅斯外交部網站通報稱,三名死者隨身僅攜有新聞媒體工作證件。俄外交部發(fā)言人扎哈羅娃說,三人和支持他們此行的機構都沒有向俄羅斯當局匯報會前往中非。“他們說這次行程的目的是旅游,”扎哈羅娃對俄羅斯國家電視臺說,“核實他們身份的程序非常麻煩,因為死者身上都沒有護照。”

三名記者“看起來很像是被武裝組織的路障隊”殺害了,中非共和國政府發(fā)言人卡扎吉說,“在我看來,他們大大低估了這里的風險。”自從2013年政變后,中非共和國國內穆斯林與基督徒派系武裝沖突不斷。控制著該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各路武裝組織在公路上設置路障、劫取錢財,用于維持軍事活動的開支。

在費爾根豪爾看來,在中非共和國發(fā)生的這起劫殺俄羅斯記者的事件給瓦格納集團意外“做了個廣告”。“一些其他非洲國家的領導人可能會因為這次事件從媒體那里聽到瓦格納的名字,沒準也想為自己配一些俄羅斯雇傭兵。”他說,對應征雇傭兵來說,去非洲的要價也比在烏克蘭高出不少,更有吸引力。(記者/曾宇)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