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老師傅43年制作薄餅皮百萬張 空運出國的家鄉味
2018-04-30 09:27:02 來源: 海峽導報
0瀏覽 評論0條
從13歲開始做薄餅皮,一做便是43年。在這漫長歲月中,從他手中誕生的面皮,已經超過了100萬張。
◆蔡志向正在制作薄餅皮
從13歲開始做薄餅皮,一做便是43年。在這漫長歲月中,從他手中誕生的面皮,已經超過了100萬張。他是翔安新圩的薄餅皮制作師蔡志向。他做的薄餅皮,是制作閩南美味菜肴必不可少的材料,承載了傳統的味道以及異鄉人滿滿的鄉愁……
絕活搖著面團向下一抹
手中的面團,在他不快不慢的搖晃中上下扭動,就如同一個將要墜落的水滴,在往下的時候,突然又被拉上去,反反復復地上下左右伸縮。突然,他的手往下一抹,一道旋轉,鐵板上便多了一層薄薄的面皮,如果這皮兒上有少許顆粒,那個面團會再次降臨,把這些顆粒給吸走。“薄餅皮就是要薄,要均勻,不能有小顆粒,搖著面團是為了讓顆粒縮進去。”蔡志向熟練地掀開一張面皮,放在了旁邊,從下手到制作完成,時間大概是20秒。
這是4月28日下午,蔡志向在新圩菜市場中的日常場景。作為一名50多歲的老師傅,如今他每天都要制作數百張薄餅皮。這種閩南傳統美食薄餅必不可少的材料要做得好吃,對和面有一些要求,但制作手法也很重要。
堅持43年制作上百萬張
“這門手藝是我爺爺那一代傳下來的,我沒見過他,是我父親教我的。”蔡志向微微陷入了回憶,他記得13歲那年,他父親在附近的集市和朋友一起擺攤賣薄餅皮,他突然起興致想要去學,就跟父親說了一下。
結果,事實證明,他對這門手藝很有天分。“當時大概學了兩個小時,隔天就開始輔助別人做薄餅皮了。”蔡志向語氣淡然,手中又有一張薄餅皮出爐了,散發著淡淡的面香。
如今,蔡志向每天都要制作數百張面皮,每年少說也有七八萬張的面皮從他手中誕生,“夏天太熱了,身體熱得受不了,也害怕汗珠掉到面皮上,所以我一般都會停下來不做,實際做的時間,一年只有七個月多。”蔡志向說,每年的農歷“三月節”是薄餅皮的銷售高峰,在這個節日,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吃薄餅,他的薄餅皮每年在這時候都有大量需求。“今年三月節我們一家四個人上陣,這一天,我們就做了上萬張薄餅皮。”蔡志向說,以前只有一些節日或周末薄餅皮才有人買,而如今,每天多少都有人買,從業43年來,他至少制作了100萬張薄餅皮。
傳承薄餅皮承載滿滿鄉愁
“我的薄餅皮就是簡單的面粉加鹽等調料,沒有加其他東西,有一些幼兒園或企業的人員會提前給我打電話讓我制作,一次性買七八斤回去的也有。”蔡志向平靜地說著,而后抬起頭笑道,自己這門老手藝會接著傳下去,如今他的兩個女兒都大學畢業有了自己的工作,不過她們也都把這門手藝給學到手了。“這是一項傳統,也是很多華僑難忘的味道。”蔡志向說,附近有一些居民,有時會從他這里買薄餅皮空運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給遠在海外的華僑親屬送去家鄉的味道。有一些從國外回來的華僑,甚至會自己跑到菜市場來跟他買薄餅皮。
他手藝一年一年純熟,制作薄餅皮可以越來越薄,也越來越可口,在有些人眼中,薄餅皮上承載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厚。
作為一名普通的手藝勞動者,蔡志向說,自己還會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