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詔安:“一條龍”扶持茶產業 八仙茶“茶王”顯神通

2018-04-23 16:47:17 來源: 人民網

0瀏覽 評論0

茶廠可視化智能色選機正在高速運行

人民網漳州4月23日電 春和景明,茶鄉飄香。走進詔安縣太平鎮新聯村福順茶葉加工廠,一股清香撲面而來,工人們將茶葉送入烘干機烘干、可視化智能色選機在高速運行中從幾個出口篩選出不同的規格的八仙茶茶葉。

在高速運轉的機器旁,一個忙碌的身影正在整理從機器篩選出來的茶葉,他就是福順茶葉加工廠的負責人胡福順。

年過五旬的胡福順和茶葉打了大半輩子交道,是擁有35年制茶經驗的行家里手。去年,他選送的八仙茶還在漳州市“水仙花杯”茶王賽上獲得八仙茶“茶王”的稱號。

雖然頭頂光環,但是胡福順卻很謙虛,依然堅持每天上茶園觀察茶葉的生長態勢并指導種植,直到采摘都親力親為,層層把關、精挑細選,確保做出優質的八仙茶。

“種茶、制茶是個苦差事兒,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要做出優質的八仙茶不僅需要技術好、經驗豐富的制茶師傅,還要有先進制茶設備。”胡福順介紹道。

原來,每年3到4月,正值詔安八仙茶的采摘旺季。全縣近5萬畝的八仙茶園里隨處可見辛勤的采茶工人,茶多人少的窘境日益凸顯,僅一個挑茶葉的環節就存在不少問題。各大茶廠找不到足夠的有經驗茶農挑選茶葉,而且大批量的人工挑選導致茶葉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成品茶的定價。

為了確保八仙茶茶葉品質,去年,胡福順斥資購買了可視化智能色選機、搖青機、茶葉烘干機等先進設備,還加大投資力度,擴大廠房規模。這是老胡三十多年來第一次“下血本”,可他卻覺得很值當。

“就說這可視化智能色選機吧,12小時可以篩選出3000多斤毛茶,操作這臺機器也只需要3個工人。要是擱以前,挑選3000斤毛茶至少需要100個工人連續工作12個小時,按照現在的人工費,一人一天至少100元,光這項人工工資一天就要超過萬元,而可視化智能色選機只要設定好參數就能自動篩選不同品質的茶葉,運轉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了。”胡福順介紹道。

不過,老胡下定決心“改頭換面”還得益于縣里出臺的多項惠農扶持政策。

為了加快八仙茶品創新步伐,2015年,詔安縣啟動“中國海峽硒都八仙茶王賽”,引導全縣八仙茶企業參與展示、評比,促進八仙茶技術改進,也為八仙茶發展拓寬了道路。同時,詔安縣委縣政府積極引導茶企走出去參加學習培訓,引進來先進生產設備和技術,提升企業自身技能和競爭力。去年3月,縣里更是出臺了扶持八仙茶發展政策,提出從2017年至2020年,每年安排1000萬專項資金,從新茶園建設、現代茶園建設、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改造、更新茶葉加工設備、品牌營銷建設等方面,“一條龍”扶持八仙茶產業發展,為當地茶農、茶企注入了強心劑。

依據扶持政策,胡福順的茶葉加工廠累計獲得政府補貼29萬元,更是第一次獲得八仙茶王賽里的最高獎項。有了高新設備和優惠政策的雙重加持,老胡更是甩開膀子。最多的時候一天可收購7000余斤茶青、可做成毛茶1800余斤,3天便可完成采茶、加工、銷售。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福順茶葉加工廠銷售毛茶5萬斤左右,茶葉銷往普寧、陸豐、汕頭、惠來、廈門等10多個地區,并配備兩輛大貨車專門配送茶葉。

產業越做越大,廠房也擴大到1000多平米,然而,胡福順并沒有選擇“單槍匹馬”。除了收購附近茶農的茶青之外,他還給周邊的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現在廠里有工人15人,貧困戶就有5人。”胡福順說。

以技改為動力、以政策為契機,胡福順的茶葉加工廠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制好茶、賣好茶的同時,胡福順也在不斷練好“內功”,他成功申請了“煜武品”商標。“通過使用新技術、打造新品牌,不斷提高產品競爭力,助力八仙茶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胡福順憧憬著八仙茶占領更多的市場,走進千家萬戶。(胡志杰 吳楠 洪雅君)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