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定向降準 劍指MLF“雪球”

2018-04-19 16:36:35 來源: 中國經濟網

0瀏覽 評論0

■閻岳

4月18日晚間,央行宣布將從25日起定向降準1個百分點。央行對此進行了解釋,市場各方也給予了重點解讀。筆者認為,央行此時宣布定向降準與今年的金融監管思路是一致的,即防風險、補短板、促發展,而防風險就是要解決MLF“雪球”越滾越大的問題。

首先來看防風險。截至今年3月末,MLF余額已升至49170億元。2016年12月末,MLF余額僅為34573億元。也就是說,在15個月的時間內,MLF余額增加了14597億元。越滾越大的MLF“雪球”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的負累。所以,央行有關負責人解釋說,此次降準釋放的資金大部分用于償還MLF,屬于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

筆者認為,消融MLF“雪球”才是央行此次定向降準的主要目的之一。

 

在4月25日定向降準實施當日,金融機構即可償還MLF約9000億元。金融機構到時肯定會長出一口氣,輕松了許多。金融機構手中可用資金的增多,對于其調整資產機構,迎接大資管時代的到來是有裨益的。金融機構流動性的增加,也必然會提升其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

其次是補短板。這一點好理解。當前,我國小微企業仍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為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央行等部門都是不遺余力的推出了各種措施,比如今年1月底實施的針對普惠金融的定向降準。此次定向降準實施當日除了償還MLF資金外,釋放的約4000億元增量資金主要是流向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這兩類金融機構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小微企業,它們增加的這部分流動性會有相當規模流入這些企業。小微企業是經濟中最有活力的一部分,承接了相當比重的就業壓力,它們的興盛帶來的是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

第三是促發展。在信貸差異化的監管框架下,金融機構增加的成本較低長期資金供應,其流向必然是國家支持的相關行業,促進它們的穩健或快速發展。這對宏觀經濟的運行是有好處的,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動能的培育也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資本市場的發展也需要貨幣政策的支持。當然了,這種支持的表現方式是為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支持,金融機構的穩定是A股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以來,A股市場波幅有所擴大。在金融一盤棋的大框架下,貨幣政策工具就應該適時適度的給予資本市場必要的支持。所以說,央行選擇此時降準除了上面的因素外,也應該有穩定股市的意圖在里面。

最后,在本次定向降準之后,部分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依然處于較高水平。筆者判斷,未來若實體領域、金融領域需要流動性支持,定向降準這個屢試不爽的“法寶”仍會被重點使用。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