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預計2018年全球保險業整體信用風險將有所改善
中新社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評級機構大公1日發布《2018年全球保險業信用風險展望》報告稱,隨著全球經濟緩慢復蘇和主要發達經濟體超寬松貨幣政策有序退出,且金融監管普遍趨嚴,2018年全球保險業承保需求與投資收益有望同步提升,整體信用風險將有所改善。
報告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增速緩升、行業需求增加、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預期收緊,投資收益提升將有助于改善2018年保險行業盈利能力,預計今年全球財險和壽險保費增長率分別為3%和4%,信用風險有所緩釋。
其中,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將繼續成為財險增長主要驅動力,壽險因金融監管趨嚴流動性風險將持續改善。不過,近年來受持續超低利率影響,整體投資風險偏好持續提升仍是保險業潛在風險因素,整體信用質量因此承壓。
在全球最大保險市場美國,2018年其經濟持續復蘇、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推動抬升長期國債利率水平,或將為保險業盈利能力改善提供有利環境。
但報告亦提醒,受行業競爭激烈導致費率上調幅度有限及通脹推升賠付成本影響,美國財險市場承保盈利有限。預計2018年,美國財險行業總體盈利能力將因此面臨一定下行壓力,行業整體信用風險繼續承壓。
近年來中國保險市場不斷壯大。2017年,中國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逾3.6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8.16%。報告判斷,受行業監管政策趨嚴影響,中國保險業保費收入增速趨緩,短期流動性壓力上升,但長期信用風險可控。
大公認為,2018年中國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引導下以溫和方式去杠桿,經濟增速有望保持穩定,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這將持續刺激保險需求,推動保費收入維持較快增長。隨著監管政策趨嚴,短期內壽險公司面臨一定流動性風險,長期來看則有益于行業穩健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