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母女兩代“非遺”傳人 60幅剪紙作品驚艷開展
2017-12-18 14:57:17 來源: 海峽導報
0瀏覽 評論0條
抓雞的娃娃,“抓”住了“吉”祥;長著蓮尾的魚兒,寓意著“年年有余”;還有長壽的蟠桃、多子的石榴、富貴的牡丹、鳳凰、佛手花、蝙蝠等各類有著美好祝福的元素,被巧妙融合在這16平方米的剪紙作品中。
這一幅創作了40天,名為《大團花》的剪紙作品,昨日上午在廈門美術館一亮相,就驚艷全場的剪紙迷們。
此外,講述日軍侵華暴行的《勿忘國恥》剪紙作品,還有大型剪紙長卷《清明上河圖》,也都在此一一展示。
傳承剪紙非遺技藝,讓更多人了解剪紙藝術,昨日,“心靈與剪刀的對話——王守萍、安海燕剪紙藝術展”在此開幕。
此次展出了60多幅剪紙作品,除了上述作品,還包括了毛主席詩詞剪紙系列、傳統花鳥、吉祥喜慶系列和佛教剪紙系列等作品,都是出自這對母女的聯手獻藝。
王守萍、安海燕母女倆,是山西民間剪紙藝術第四代、第五代傳人,曾雙雙被評為山西省“民間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杰出傳承人”。母女二人均自幼學藝,深受家傳技藝的影響和熏陶,在傳統技法基礎上,推陳出新,融入現代元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
王守萍告訴導報記者,到了今年,她已經剪了整整60年了,讓她欣慰的是,如今,第六代傳人也出現了,她9歲的孫女安胤祺也開始嶄露頭角,傳承技藝。
從山西來到福建廈門,在定居廈門的十多年間,王守萍母女也不忘推進剪紙藝術傳承發展,推動非遺文化進大學、進社區、進軍營、進校園,常年向兒童傳授剪紙技藝,先后有2000多名孩子接受了這一藝術文化的洗禮。
開幕式現場,兩位剪紙藝術家的10多名學生也在現場剪紙,將這一古老的技藝傳承展現。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到12月22日,歡迎廣大觀眾前去免費參觀。(海峽導報記者康澤輝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