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海南昌江核電廠:內部壁壘森嚴 外若濱海公園
中新網海南昌江12月9日電 題:初探昌江核電廠:內部壁壘森嚴 外若濱海公園
中新網記者 洪堅鵬
一道又一道鐵絲網墻,外表赤褐的巨大鋼筋混凝土建筑,再加上整齊劃一的道路和各式廠房。當記者站在高處俯瞰位于海南棋子灣畔的昌江核電廠時,感到它是這樣森嚴,遙不可及。
日前,記者隨海南省核安全文化媒體行活動前往昌江核電廠參觀,近距離了解了核安全文化。
這座自2010年4月開工建設的核電廠,一期工程采用二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歷經6年時間,1號機組、2號機組相繼首次裝料完成、首次并網發電、商業運行,至海南核電項目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它每年可提供90-100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有能力滿足海南省總用電量的1/3。
圖為昌江核電廠碼頭的濱海風光。 洪堅鵬 攝
據了解,1公斤鈾-235完全裂變可釋放能量82000億焦耳,相當于2700噸標準煤完全燃燒。也正是因其蘊含了巨大的能量與危險性,核電廠始終將安全作為自己的生命線,任何決策與操作都以安全為首要前提。
與此同時,核電廠在設計過程中也設置了核燃料元件包殼、壓力容器和反應堆安全殼等多道屏障。其中,反應堆安全殼作為防止發生事故時放射性物質外逸的第四道安全屏障,由直徑37米、高約56米、厚度約1米的筒體構成,內部始終保持微負壓,并可以抵御龍卷風、地震以及小型飛機撞擊等外部破壞。這些防護屏障與其他多種專設核安全保障系統共同確保核設施的運轉安全。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環境應急處處長朱培忠向記者介紹,壓水堆核電廠裝料后可以持續運行長達一年甚至更久,核燃料“燃燒”殆盡時就會主動停機,進行燃料更換和設備檢修。其間,核電廠將對設備進行檢查、維修,以進入下一個運行周期。
談到輻射防護,朱培忠說,核電廠對工作人員、公眾有著嚴格規定、規范去保護,工作人員每年所受到的輻射劑量受到嚴格限制。
雖然多年來我國核電從未發生過任何對環境產生影響的事件,根據核安全法規,我國建立并保持了涵蓋國家、地方政府、核電廠的三級核應急體系,昌江核電廠同樣準備了多套應急預案,同時配套建立核應急固定式去污洗消站、核電廠場外監督性監測系統、農村應急廣播三級聯網系統等,都保持著日常運行。
之所以選址海邊,是因為核電廠運行需要大量的水用于冷卻。那么冷卻后的循環水對周圍環境會有影響嗎?
海南核電有限公司有關人員介紹,在核電廠建設前,相關專業機構就專題針對冷卻水排放問題進行研究,僅可能使定范圍內的海水溫度輕微升高,不會對海岸生物產生不良影響。為確保萬無一失,環境監測部門及核電廠也會定期隨機對周邊生物的情況進行監測。
在核電廠核心區以外,記者看到廠區內種植著具有濃郁熱帶風情的椰樹、棕櫚樹、旅人蕉、芒果樹、蓮霧樹、百香果、雞蛋花等植物,顯得郁郁蔥蔥,因而核電廠也被工作人員們稱作“花園工廠”。
在廠區的西側,是一處數畝的排洪區,但它就像一片濕地,滋養了白鷺、白鹡鸰、朱頸斑鳩等各種鳥類,水草甚至成為附近村民飼養水牛的食物。在核電廠碼頭上,可以一覽海南濱海風光,觀看日落美景。
核電廠與棋子灣、海尾濕地公園連成一片,已將自身定位為一個工業旅游基地,面向社會公眾開放觀景臺、模擬機房、碼頭以及核文化展廳等,開展相關科普活動。近兩年來,核電廠接待社會各界游客近2萬人次,讓公眾可以近距離地了解、“觸摸”核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