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吞一粒“水晶寶寶” 福建南平一男童腸梗阻(圖)

2017-12-08 15:17:47 來源: 海峽都市報

0瀏覽 評論0

引起多臟器衰竭,彩超、CT卻找不到任何異常,醫生剖腹探查,才找到禍首;這是一種化學材質裝飾品,原本只有半粒米大,吸水后能膨脹到乒乓球大;福州校邊店熱賣,專家提醒,幼童盡量不玩

水晶寶寶是一種化學材料的裝飾品,五顏六色,原本只有半粒米大,吸水后能膨脹幾十倍

水晶寶寶是一種化學材料的裝飾品,五顏六色,原本只有半粒米大,吸水后能膨脹幾十倍

最近,南平一名9個月大的男童一吃東西就吐,肚子脹得老大,父母以為是消化不良,輾轉三家醫院,醫生發現他得了腸梗阻,已引起多臟器衰竭,有生命危險。開刀后,醫生從男童腸道找到一個“水晶寶寶”,足有乒乓球大。

水晶寶寶是一種化學材料的裝飾品,五顏六色,原本只有半粒米大,吸水后能膨脹幾十倍,像果凍一樣。福州一些中小學周邊店鋪熱賣,不少小孩拿來當球、玩具槍的子彈玩。記者查詢發現,國內已發生多起小孩誤將水晶寶寶當彩虹糖吃的事故,專家提醒,水晶寶寶一旦誤吞,很容易躲過彩超、CT排查,很容易誤診。

孩子腹脹嘔吐多日,起初誤為消化不良

男童小武仍在南平市第一醫院治療。心有余悸的父母說,11月14日,孩子突然嘔吐、肚子腹脹,一家醫院醫生推斷是胃腸炎,掛了點滴,可肚子越來越脹,體溫飆升到38.1℃。兩天后,他被送到另一家醫院,腹部彩超顯示,有嚴重的腸梗阻,治療后也沒有明顯改善,小武劇烈嘔吐,臉漲得青紫,并開始昏迷。

“情況危急!”轉送到南平市第一醫院后,醫生發現,小武已引發Ⅱ型呼吸衰竭、急性腎損傷、中毒性腦病、血小板減少癥、應激性高血糖等并發癥,奇怪的是,CT、彩超都找不到腸梗阻的原因,只能剖腹探查。該院醫生連夜手術,在小武的回盲部(回腸末端與盲腸互相交接的部位)找到一個“水晶寶寶”,足有乒乓球大。

術后,小武住進重癥監護室,因腸梗阻產生了毒素,他多臟器衰竭,高燒40.5℃。其間,該院請了省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吳典明、兒童重癥醫學科主任王世彪會診,搶救大半個月,小武才有好轉,但還得繼續治療一段時間。

小武還不會走路、說話,怎么會吞下水晶寶寶?重癥監護室主任劉明杰一再追問,媽媽才想起,小武的姐姐喜歡玩水晶寶寶,可能小武以為是糖,塞進了嘴巴。

水晶寶寶經胃酸溶解,可能釋放毒素

這樣的意外并不鮮見。今年2月,江蘇一父親誤將水晶寶寶當彩虹糖,喂給3歲女兒吃,發現時,吃了280多粒,到醫院搶救才排出;南京、哈爾濱等地也曾發生幼童誤吞水晶寶寶事件。

省婦幼保健院副主任醫師方一凡說,三年前,一名2歲女孩誤吞水晶寶寶,后來它脹到乒乓球大,卡在小腸遠端,開刀才取出。水晶寶寶是軟彈,又是透明的,藏在腹腔里,CT、彩超很難識別,很容易誤診。

他提醒,誤吞水晶寶寶后,其一旦進入氣管,可能造成呼吸道堵塞,嚴重時可能造成窒息;如果卡在腸道,很容易引起腸梗阻。此外,經過胃酸溶解,可能釋放出毒素,存在慢性中毒的隱患。

南平市第一醫院重癥監護室劉明杰主任建議,家長盡量不要購買水晶寶寶,即使給大齡孩子玩,也要密切觀察,若發現孩子誤食,應立即催吐,并及時送醫。

曾被部門嚴查,榕一些校邊店又熱賣

記者昨日走訪發現,福州多所小學周邊的文具店,都有賣水晶寶寶,一瓶幾十顆,只賣1元錢,包裝上沒有生產地址和商標。在鼓樓實驗小學外的多家文具店,幾乎賣到斷貨。不少小學生在買,他們說,泡在水里很好玩,還可以塞進塑料玩具槍當子彈。

記者問一老板:“有毒嗎?有沒危險?”她說,應該沒毒,不吃就不會有危險。

記者買回水晶寶寶,放在水中浸泡,半小時后,它就從半粒米大膨脹成花生米大,兩小時后,已脹到龍眼核大小,稍用力可捏碎。多名家長說,多年前,水晶寶寶就曾在福州中小學流行,因為是三無產品,工商部門嚴查,許多店鋪不敢再賣,最近又流行。有人曾把水晶寶寶扔到馬桶里,當場把下水道堵了,萬一小孩誤吞,后果不堪設想。

早在2014年,中國消費者協會就發出警示:水晶寶寶含有重金屬和芳香類化合物,無論是皮膚接觸還是吸入,都可能危害兒童健康。此前,福州市質監局人員也指出,水晶寶寶是一種基丙烯酸的化學物質,本身對人體無害,但為了提高彈性、色澤,有些不良商家可能添加有致癌危險的苯乙烯聚合物和工業色素,即使未誤吞,但對皮膚敏感的幼兒來說,如長時間接觸,易引起接觸性皮炎、濕疹等。所以,孩子一旦觸摸,應馬上洗手。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