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廁紙供應難在哪?相關單位:支出大且民眾素質待考驗
2017-12-08 07:56:26 來源: 海西晨報
0瀏覽 評論0條
環(huán)島路景區(qū)一間公廁。記者 陳理杰 攝
《廁紙難覓,“方便處”怎方便?》后續(xù)
人有三急。在廈門,如廁可以說是相當方便———除了諸如商場、酒店等場所的廁所免費向公眾開放外,還有大批旅游公廁、環(huán)衛(wèi)公廁分布,島內更是基本形成了“15分鐘如廁圈”。
按照2017年全省宜居環(huán)境建設行動計劃,今年廈門還將新增331座公廁。若各相關部門都能順利完成既定建設任務,至今年年底,廈門各類公廁將達2000座———換句話說,全市每萬人平均擁有公廁數(shù)量約5座,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然而,在廈門公廁如廁也有諸多不便———廁紙難覓。昨日,晨報推出《廁紙難覓,“方便處”怎方便?》(詳見2017年12月7日A02)報道,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如廁時“一紙難求”現(xiàn)象普遍。
廈門的公廁緣何大部分不提供廁紙,管理單位的“痛點”在哪兒?為此,記者采訪多部門,探尋背后原因。
資金成本
投入高,涉及嚴格財政預算
城市公共廁所由環(huán)衛(wèi)公廁、旅游公廁和社會公廁三部分構成。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全市共有602座環(huán)衛(wèi)公廁,它們根據人流量、位置等因素設有16-24小時不等的開放時間。此外,今年9月,廈門推出“廈門全域旅游”APP,完成了旅游廁所定位系統(tǒng)建設,匯集全市900個旅游公廁,就近顯示五公里范圍內公廁,讓游客“搜得到、找得著”。
這些環(huán)衛(wèi)公廁、旅游公廁雖分屬不同部門管轄,但都有一個共通處———不提供免費廁紙。
以環(huán)衛(wèi)公廁為例,廈門市環(huán)衛(wèi)處衛(wèi)生科科長張景南介紹,目前,環(huán)衛(wèi)公廁作用主要是以功能性為主———也就是滿足大家基本如廁需要。沒有提供免費廁紙,主要基于兩個原因:其一是資金來源;其二是擔憂民眾素質。
國內不少城市的環(huán)衛(wèi)公廁,曾“先行先試”免費提供廁紙,但多以失敗告終。環(huán)衛(wèi)公廁免費提供廁紙,這是一筆巨大的項目支出,不僅要有政策支持,還涉及嚴格的財政預算,方能實施。但若要談長期施行,民眾素質還要經得起考驗,杜絕浪費。就拿上海的例子來說,曾有人測算靜安區(qū)39座公廁提供廁紙每年需要的支出,結果顯示,人均取用卷筒紙1.6米、約0.084元,每天客流量23000多人,若全部免費提供,一年廁紙需花費70萬元至80萬元。
記者了解到,目前廈門的環(huán)衛(wèi)公廁雖不提供免費廁紙,但在每個環(huán)衛(wèi)公廁的管理間,都有代售紙巾,以方便群眾。
民眾素質
廁紙常“丟”,持續(xù)供應難長久
在廈門,也有公廁曾嘗試為市民提供廁紙,如廈門市園林植物園,就試行過在公廁提供廁紙,但沒多久就以失敗告終。
相較于其他景區(qū)來說,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客流量并不算大,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試行在公廁提供廁紙也成了一種“無法持續(xù)進行的負擔”。深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游客素質還不夠高。
記者了解到,試行提供廁紙時,廈門市園林植物園的公廁常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剛換上的廁紙沒多久便被人“洗劫一空”,甚至連廁所內掛的樟腦丸、洗廁用的潔廁劑都被人順走。
“民眾的素質決定了廁紙能否持續(xù)供應。”在廈大學生小王印象中,曾經廈大校園每個衛(wèi)生間都有廁紙,然而,隨著這些年游客數(shù)量劇增,校園內除了教學樓內的廁所有廁紙外,其他廁所均取消了廁紙供應。
市民觀點
廁紙質量差
在市民@Lily看來,公廁提供廁紙,是一個城市經濟發(fā)達和文明程度高的最直觀體現(xiàn)。榮獲文明城市五連冠的廈門,公廁提供廁紙,配備保潔員,是應該的也是必須的。
可是,也有不少市民對供應廁紙有著另外一種觀點———廁紙質量差,不如不提供。
在市民劉女士看來,雖然廁紙在如廁中十分重要,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價格,低價購置不合格的廁紙,監(jiān)管不到位,反而會造成一些安全隱患。“以前我就用過質量很差的廁紙,一拉扯就飄著棉絮”。
“如果廈門的公廁能免費提供廁紙,那固然好,但此進程不可操之過急。首先,民眾整體素質要提高,大家有自覺了,再推行,才不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市民黃小姐認為。
供應廁紙的廁所是咋運作的?
環(huán)衛(wèi)公廁、旅游公廁廁紙難求,但廈門某些社會公廁,早已實現(xiàn)了廁紙供應。比如廈門機場的公廁,提供廁紙已有十多年了,2003年開始提供大卷紙,2008年開始提供轉轉墊(馬桶墊)和擦手紙。那么,這些有廁紙的公廁,是如何保障廁紙供應的?有何可借鑒的經驗?
廈門機場:
作為特大型機場,廈門機場去年旅客吞吐量達到了2273萬人次。廁所是機場服務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目前,廈門機場T3與T4航站樓的公廁共有55組,即110間。在廈門機場的公廁內,每一個蹲位都有廁紙,廁所內還有轉轉墊、擦手紙、洗手液、香氛等各類保潔物資。
據兆翔物業(yè)廈門機場候機樓保障分部副經理周全介紹,從航班開始到航班結束,每間公廁都有專人專間進行負責,對公廁保潔,機場還有一系列衛(wèi)生間作業(yè)流程標準。
“我們這么管理已有十多年了,就拿廁紙來說,廁紙都是經過統(tǒng)一的招標,要求無粉塵、耐拉扯。”周全介紹,每天航班結束后,機場都有專人對廁紙進行回收,統(tǒng)計使用量。據統(tǒng)計,大卷紙每月使用約300箱(一箱12卷),約占保潔物資費用的20%;擦手紙每月使用約400箱(20包每箱),約占保潔物資費用的23%。“在提供廁紙的過程中,難免也會遇到不文明的行為。”周全說,機場保潔員也會勸導。
枋湖車站:
上個月,枋湖客運中心的公廁作為試點項目,進行了一次“廁所革命”,所有的公廁都配備了免費的“共享紙巾”。與機場的模式不同,車站采用與企業(yè)合作,共同推進文明如廁。
“若把廁紙放在墻面上拉扯,容易造成浪費。”枋湖車站站長楊榕告訴記者,為此,他們引入免費取紙機,取紙機使用的是蓄電池,市民只要掃碼就可以出一包紙巾,用不完可以帶走。隔一段時間,企業(yè)就前來補充紙巾和更換蓄電池。
“每個微信號一周可以免費取2包紙巾,多的話額外收取8毛錢。”供應商是廈門的一家電商,該電商經理陳鵬達介紹,他們從事該項目已有2個月,目前已在廈門鋪設120個取紙機,他們在后臺可觀測紙巾使用情況,及時進行補充。“我們主要是靠增加粉絲量來推廣企業(yè)公眾號,而不是靠兜售紙巾盈利,限制取紙的數(shù)量也是希望市民能夠合理使用紙巾,不要浪費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