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中國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 C919背后自主研制之路

2017-12-05 14:29:50 來源: 法制日報

0瀏覽 評論0

為了中國的大飛機早日翱翔藍天

C919背后的自主研制之路

□ 本報記者 辛紅

11月30日,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噴氣式大型客機C919第二架飛機完成首次滑行試驗,這是繼5月5日C919首飛成功之后的又一歷史節點。

C919從研發到下線、再到首飛,歷時十年之久。回望更久遠的歷史時空,中國的大飛機研制一波三折,卻始終承載著中國裝備制造業創新大發展、振興民族工業的大夢想。

自主研制國際合作

C919首飛時,外媒評價說,這是一個具有巨大象征意義的時刻。

大型民用飛機制造被稱為“現代科技之花”,是一個國家工業水平、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也是促進本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提高國家經濟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

但我國的民機產業卻走過了一段艱難坎坷曲折的發展歷程。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央曾多次嘗試研制國產大飛機,均未圓夢。1970年“運十”立項,1980年9月“運十”飛機首飛成功,中國成為繼英、美、俄、法之后第五個能造大飛機的國家。但由于內外因素制約,“運十”于1985年2月停飛。之后與美國麥道公司轉包生產MD90飛機,從部分聯合研制退化為單純合作生產,1996年底波音和麥道合并,項目終止。后來與歐洲進行AE100的聯合研發,也無疾而終。

2006年國務院出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將研制大型飛機項目確定為“未來15年力爭取得突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

2008年中國商飛公司成立后,大飛機的自主研制開始走上了新征程。

“我國民機產業起步晚、基礎差、力量弱、對手強。”C919項目辦公室主任袁文峰很有感觸地說。

很長一段時間,西方各國對中國進行技術禁運和封鎖,特別是涉及國防、航空航天、電子信息、冶金材料等高精尖領域的技術,更是守口如瓶,即使在正常的國際技術交流合作中,對方也會設置重重障礙。

美國商務部制定的《出口管理條例》明確,管制內容主要包括先進材料、材料處理技術、電子設備、計算機、通信、傳感器與激光器、導航與航空電子、船舶、航空航天與推進系統、核材料與設備等10類。

為了形成自主的、獨立的能力,9年來,中國商飛堅持“自主研制、國際合作、國際標準”的技術路線,攻克了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主動控制技術、全機精細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等在內的100多項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強化了設計研發、總裝制造、客戶服務、適航取證、供應商管理、市場營銷等核心能力。

不僅如此,通過大飛機自主研制還掌握了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加快了新材料、現代制造、先進動力等領域關鍵技術的群體突破。

“以第三代鋁鋰合金、復合材料為代表的先進材料首次在國產民機大規模應用,總占比達到飛機結構重量的26.2%。”袁文峰說,“大飛機研制還推動了起落架300M鋼等特種材料制造和工藝體系的建立,促進了鈦合金3D打印、蒙皮鏡像銑等綠色先進加工方法的應用。”

大飛機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也被帶動起來,包括成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解決發動機難題,研制“中國心”;研發國產材料,帶動中國制造行業由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邁進;研發“最強大腦”——國產航電系統等。

專利數量從零起步

技術攻堅克難的背后是法律的保駕護航。

“飛機跟其他產品不一樣。”中國商飛法律部部長唐琦霞表示,“飛機銷售合同中專門有一個條款是專利不侵權的承諾。

要使專利不侵權的承諾兌現,必須在飛機產品研制過程當中,實施全壽命周期的知識產權保護。”

唐琦霞剛到中國商飛的時候,公司剛成立,專利是零,盡管中國商飛的ARJ21新支線飛機馬上就要首飛了,但是專利一個沒有,商標也只有涉及ARJ21新支線飛機的幾個商標。9年以后,中國商飛有840件專利、959件商標,獲準注冊的商標達到867件,其中800件是在國外注冊的,“量非常大”。

由于跟中國商飛合作的都是世界上最頂尖的飛機制造和供應商,跟這些公司談判必須簽訂保密條款,而且知識產權條款的談判往往占整個合同談判非常大的篇幅,因此中國商飛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起點比較高。

9年來,她的體會一是知識產權必須以戰略作為引領,通過一個技術專利戰略研究,形成一套管理模式。二是知識產權工作要與型號項目、基本建設項目融入到一起。目前,商飛每一個IPT(Integrated Product Team)項目中,都有專門的法律人、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全程排查知識產權風險。三是一定要有一支自己的風險排除和檢索隊伍。

“公司的知識產權從零起步,之后是一個又一個零的突破。一開始是小步快跑,慢慢是示范標準引領,9年來知識產權工作經歷了非常艱難的過程。”唐琦霞感嘆道。

攻堅克難任重道遠

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鐵鳥”試驗大廳,有四條巨大的標語:“長期奉獻、長期吃苦、長期攻關、長期奮斗”,簡簡單單16個字表達了商飛人的精神風貌。

經過9年多艱辛創業,中國商飛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建設發展進入新時期。新時期,中國商飛的歷史任務是要跨過成長期,進入成熟期,邁向世界一流航空企業。

袁文峰介紹說,新時期,中國商飛主要面臨兩大轉變、三期疊加。兩大轉變是指從單一型號單一狀態向多型號并舉多狀態并存轉變、從產品研制向產品經營轉變;三期疊加是指研發的攻堅期、投入的疊加期、市場的困難期。

由于民機產業具有產品開發周期長、收回投資周期長,核心技術研發具有長期性的特點,這意味著新征程仍然需要繼續攻關、繼續奮斗。以波音為例,波音公司每年都在技術研發上投入重金,2011年至2013年研發投入分別高達31億美元、33億美元和39億美元,其對研發的重視不僅是出于對關鍵技術的掌控,有利于加快新產品的研制步伐,也有利于現有產品的改進,對公司保持市場領先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過9年多的創新實踐,公司深感研制一款國際標準的民用飛機仍然任重而道遠。”袁文峰表示,“民機研制經驗需要不斷積累和豐富,項目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民機產業鏈也需要加快完善,國內配套能級需要進一步提升。”

此外,在型號研制進入“深水區”的關鍵時期,仍需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系統集成能力等方面開展集中攻關,關鍵技術、核心部件和設備仍受制于人,已對公司型號研制進度造成了極大壓力。

“新時代更需要新作為。”袁文峰說,“新時期更需要繼承八個堅持:堅持主業不動搖、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以奮斗者為本、堅持自主創新開放合作、堅持主供模式、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依規治企、堅持效率效益優先。”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