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一名60歲環衛工花3小時寫了一封179個字的感謝信

2017-11-07 15:35:05 來源: 東南網

0瀏覽 評論0

在車流中穿梭作業的張水蘭

這是一封感謝信——加上落款名字和日期一共179個字,語言樸實無華,沒有任何修辭,行文還有錯別字和語句不通順的地方。寫信的是一名60歲的環衛工,名叫張水蘭,她花了3個小時時間才寫成了這封信,只為了表達她對四名大學生,以及對黨、對社會的心懷感恩之情。

張水蘭是莆田市城廂區龍橋環衛公司的一名環衛工。她來自江西景德鎮,在莆田從事環衛工工作已經有4年了。她負責保潔的區域位于荔城中大道莆田市政廣場前200多米長的路段。每天工作時間不間斷在路面上巡查保潔,她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也習慣了路面上來去匆匆的行人和車輛。

善良的張水蘭是個很容易起憐憫心的人。她憑借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掙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錢,但每當在路面上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她總會習慣性地上前去“打個招呼”。“有時候,我在路面清掃馬路的時候,看到有人迷路流浪,餓著肚子的樣子時,我就會上前想帶去吃點飯。”

“我老伴身體不好,家里也沒經濟條件,我身體還行,就要多做點,多賺點錢給家里用。”背井離鄉謀生,張水蘭因此很珍惜環衛這份工作,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這些,她所在環衛公司的領導和同事都看在了眼里,也給了她力所能及的幫助和照顧?;蛟S是過慣了辛勞的生活,平常生活中,旁人一點小小的幫助或關懷往往都會讓她感到很感動。

在清潔馬路中的環衛工張水蘭

10月29日那天,正在清掃馬路的張水蘭碰到了莆田學院的四名在校大學生,他們正在進行一項社會實踐調查。四名年輕人圍著她拉家常,邊聊邊要幫她清掃衛生,還一口一聲地叫著“奶奶”,讓她的內心感到倍加的溫暖。“那時候,我整個人就感到特別的幸福,特別的開心,感覺社會變得真的很好。”

“那天他們臨走的時候,要遞給我一大袋水果,我就跟他們說年輕人上大學也不容易,要多吃點把身體照顧好,所以我就只拿了一個水果走。”張水蘭說,第二天上午,那四名大學生又提了一袋水果過來了,還是很親切地在一起聊天。臨近中午的時候,四名大學生邀請張水蘭一起到附近的小飯館吃午飯。張水蘭拗不過年輕人,便樂滋滋地一塊去了。

和四名大學生分別后,張水蘭心里便萌生了一個想法。孩提時只讀到小學五年級,干了大半輩子農活的她,決定自己動筆寫一封感謝信。10月30日晚上7點左右,吃過晚飯后的張水蘭便拿出紙、筆,準備開始寫這封信。

張水蘭寫的感謝信

“我說心里話,感謝黨,感謝社會培養很多青年來幫助關心我。”這是張水蘭在信中正文里寫下的第一句話。張水蘭說,當時心里想到什么就想寫下什么,但是文化水平有限,大半輩子沒有用過文字,寫起來還是挺吃力。“以前看字眼睛會犯暈,但是那天寫到晚上十點多了,眼睛也沒感覺到不舒服。”

“真的謝謝黨,謝謝社會,我一定認真做好我的位子。”在信的末尾處,張水蘭再次用樸實的話語,表達了她對黨、對社會的感激之情。(記者 王龍風)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