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有哪些外來物種身影?種類多樣化危害可不小要警惕

2017-08-31 09:03:23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

一、昆蟲類

1.福壽螺:原本是食物 后來成“棄物”

“太可怕了,庭院沖進來這么多福壽螺。”今年6月20日,在洛江區橋南社區,因地勢低洼,下了幾天雨后,棲息在河溝里的福壽螺隨著積水涌進劉先生家的庭院。

福壽螺,這個有著美好寓意名字的生物,實際上沒什么益處。其學名“大瓶螺”,原產于南美洲亞馬孫流域。1981年引入廣東,作為新奇食材養殖銷售,后因口感不好被放棄。福壽螺適應能力強,繁殖快,食量大,水稻、蔬菜和水生植物都吃。其體內寄生線蟲,若烹飪不熟,線蟲容易侵入人體,破壞神經組織,引起頭痛、發熱、頸部僵硬等,嚴重者可致癡呆甚至死亡。

外來生物藏身邊 警惕!

福壽螺被雨水沖進洛陽江邊一戶人家

2.非洲大蝸牛:水泥都能吃 危害作物多

非洲大蝸牛可不是法國大餐中的蝸牛,俗稱瑪瑙螺、法國螺,原產非洲東部沿岸,已擴散至東南亞、日本、美國等地,是我國首批公布的有害外來入侵物種。它危害500多種作物,甚至連水泥都能吃,是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

近年來,它頻頻出現在我們的視線里。2010年7月,泉州市區刺桐路一帶發現非洲大蝸牛。2015年9月,晉江體育中心綠化帶和草叢中,發現眾多非洲大蝸牛。

二、動物類

1.非洲鯽魚:經培育改良 成餐桌“常客”

非洲鯽魚俗稱羅非魚,原產非洲,在海水和淡水中均可生存,是中小型魚類。它具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在面積狹小、溶氧少的水中,甚至稻田也能生長。雜食性,吃水中植物和碎物。經培育改良后,個體大、味鮮美,成為常見食用魚。它是重點科研培養的淡水養殖魚類,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2.小龍蝦:雖是“盤中餐” 逃逸危害大

這個在國外橫行的物種,在我國有點“悲催”,經常被吃斷貨,只能靠人工飼養維持需求。在湖北潛江,有院校還開設了“小龍蝦專業”。

小龍蝦又名克氏原鰲蝦,形似蝦、外殼堅硬,長有狹長的鰲,淡水蝦類。其食性雜、繁殖迅速、適應能力強,一旦進入原生態水體,會帶來破壞性危害。

小龍蝦大約1929年在南京一帶出現,可能是被當成寵物或餌料引入。上世紀60年代之前還未被當成食物。

3.清道夫:野外繁殖迅猛 吃絕原生魚類

2015年11月,晉江池店黃先生捕到一條“怪魚”,身上長豹紋,嘴巴長在身體下方。經鑒定,“怪魚”是“清道夫”。

“清道夫”又名下口鲇,原產巴西、委內瑞拉等地,被引入中國后作為觀賞魚飼養,以水底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也吃魚卵、魚苗。其在國內少有天敵,被放生野外后迅速繁殖,南方一些地方此魚泛濫成災,整條河流原生魚類幾乎滅絕殆盡。

4.巴西紅耳龜:水域“生態殺手” 大量捕食魚類

在不少放生池,都有巴西紅耳龜的身影。其原產美國中部至墨西哥北部,頭頂后部兩側有2條紅色粗條紋,色彩艷麗,易飼養,加上價格低廉,致使大量被養殖販賣。

[責任編輯:林春婷]

相關閱讀

泉州外來務工人員返泉有交通補助 15000個補助名額

記者日前獲悉,為進一步提升泉州市外來務工人員幸福感,市總工會今年首次開展“幸福返泉”交通補助...更多

2019-01-23 07:57:08
永春:上有老下有小 丈夫患病后外來媳婦挑起家庭重擔

永春:上有老下有小 丈夫患病后外來媳婦挑起家庭

“他患病之前,家里條件也不好,但夫妻倆一起奮斗,也就不覺得苦。”梁添水負責種植菌菇,她負責照...更多

2017-05-03 11:13:55

注意:泉州2017年秋季外來子女入學 “兩證”有新規

據悉,根據以往發布的小學、幼兒園招生工作意見,各學校一年級招收的學生戶籍遷入截止時間為當年的3...更多

2017-02-22 10:17:58
石獅殘疾外來工來泉21年 免費創業當上餡餅店老板

石獅殘疾外來工來泉21年 免費創業當上餡餅店老板

小店叫“ 鋼子餡餅店”,是石獅鳳里派出所與民間慈善機構“鋼絲善行團”在了解到江興高的生活遭遇...更多

2015-10-03 09:02:13

泉州外來工父子雙雙燒傷 期待社會各界施援手

一周前,媒體發起愛心捐款,目前這個家庭已經獲捐5200元人民幣。可至少十來萬的手術費,依然讓這個...更多

2015-06-29 2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