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頁試卷光個人信息就占5頁 來看看清朝科舉考卷長啥樣
2017-07-04 09:13:24 來源: 海西晨報
0瀏覽 評論0條
陳亞元展示月課試卷。
巴掌大的小抄。
考試季落下帷幕,百變的試題卻在一段時間里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熱論的話題。今天,我們不看現代試卷,而是來瞧瞧清朝的科舉考卷———市民陳亞元家里,收藏了多份清朝廈門考生的科舉試卷、地方書院的月課試卷等。
參加科舉考試
要查祖宗三代
參加科舉考試,可不是報個名就行———考試開始前,得進行“政審”。從陳亞元收藏的一份光緒壬午科福建鄉試卷,就可以看出當年對個人信息填寫要求的嚴格。
這份鄉試卷封皮、封底選用正黃色紙,內頁共9頁,其中前5頁均為個人信息展示。試卷上,這位名為鄒金镕的武考生,名字下方為自己的出生時間、籍貫,接下來的內容,除了三代的詳細資料,還列上了祖上光宗耀祖的人物———鄒金镕有一位始祖,在宋慶元二年進士,廷試狀元及第,官至資政殿大學士。
第6頁,則是該考生在鄉試中的名次———第二十四名;第7頁,為負責監考、閱卷的考官信息;第8頁,記載了主考官在武試中,對鄒金镕的批語。主考官點評鄒金镕外表“精力充滿”,武力方面“六轡在手一塵不驚”“箭穿七重”“弓開兩石”。
第9頁,是考生筆試卷的印刷副本。因為是武生文試,所以筆試答題僅百來字,題目為默寫《孫子兵法》中“故不知諸侯之謀者”至“此軍爭之法也”的部分。
書院舉行月考
考得好有獎金
文生又考些什么呢?陳亞元收藏了數份廈門地方書院學生的月課試卷,相當于如今的“模擬考卷”,從中可以窺見一些端倪。
晚清時期,書院以月課制檢查考生的學習狀況。廈門當時有不少書院,如紫陽書院、玉屏書院、雙溪書院等,學生都是經選拔入院,待遇也比在地方官學的學生高———如在月課中寫出漂亮文章,還可獲得“膏火”(即書院給予學生的獎學金)。
月課試卷分為兩部分。右邊為題頭,有考生個人信息、印章、等級、獎勵、評語等內容;左四分之三為答題部分,朱色印格,豎二十五格、橫四十二格,共計一千零五十格。陳亞元藏品中,品相最好的一張月課試卷,屬于一位名叫葉冠瀛的考生,考試題目為論述“孟懿子問孝五章”,內文近800字,與現今高考作文字數相當。
作文選供參考
小抄僅巴掌大
除了科舉、月課試卷,陳亞元多年前還在舊物攤上購得一本晚清時期的“作文選刊”———這本名為“院試金針”的考前輔導讀物,集合了科舉考試中不同題目、共計數十篇優秀的文章刊登,以供考生參考、揣摩。
陳亞元還收藏了幾張科舉考試作弊用的小抄。這幾張小抄,長不過巴掌,寬約5厘米,每張以蠅頭小楷書數百、上千字,內容為《論語》中的重要篇章。(記者陳璐)
相關閱讀
- (2016-04-10)一線教師點評福建省質檢試卷 建議高考注意查缺補漏
- (2016-05-25)高考在即 廈門一中學高三學生用“試卷雨”釋放壓力
- (2017-01-18)高三福建省質檢暫停 英語、歷史、生物試卷不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