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都文化驚艷 外國賓客陶醉(圖)

2017-06-14 08:49:34 來源: 福州日報

0瀏覽 評論0

閩都文化驚艷 外國賓客陶醉

福州油紙傘深受外國嘉賓喜愛。記者葉義斌 攝

昨日上午,參加金磚國家政黨、智庫和民間社會組織論壇的各國代表前往三坊七巷參觀考察。

他們穿行坊巷,走進一棟棟歷史建筑,感受千年榕城的深厚底蘊;執筆揮墨,欣賞戲曲,在互動中體驗福州文化的多姿多彩;醉心于福州歷史文化之余,積極探討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加強交流……

“三坊七巷是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

上午9點,外國賓客們從城市林立高樓間進入三坊七巷。白墻青瓦、亭臺樓閣、雕欄畫棟,剛下車,三坊七巷所呈現出的中國歷史文化街區風貌便引來一片贊嘆。

聽說福州擁有2200多年的建城歷史,巴西合作署首席秘書穆里洛·科明斯基十分驚嘆。“三坊七巷的古建筑非常美。看到你們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得這么完善,我覺得特別震撼。”他說,“歷史建筑承載了文化和記憶,能為城市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觀中,俄羅斯人口與發展聯合會主任柳博芙·伊洛芙娃對于歷史街區格局、建筑構造表現出了濃厚興趣,頻頻拍照。“我非常欣賞福州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方式。這些古建筑不僅僅是福州、中國的文化遺產,更是人類的重要文化遺產。” 柳博芙·伊洛芙娃表示,“保護好它們是我們的職責。這不單單是因為它們擁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更因為它們能幫助我們從歷史中獲得滋養。”

“在福州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上午細雨迷蒙,風雨廊下,姑娘們手持油紙傘,翩翩起舞。雨中,舞蹈《煙雨坊巷》別有韻味。

舞蹈剛結束,來自巴西的佩雷拉就興沖沖地上前合影。合影完他還意猶未盡地買了一把油紙傘留做紀念。這是他第一次來中國。他說:“三坊七巷真讓人著迷。”

一路上,各國來賓沉醉于各類“非遺”展示。

菲律賓總統府城市貧民委員會專員瓊·拉貢達博士把一條近2米長的絨布剪紙披在身上,準備帶回去掛在房間好好珍藏。從剪紙、脫胎漆器到布袋木偶戲表演,當得知這些都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瓊·拉貢達表示,在福州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福州是一座非常有魅力的城市。

在光祿吟臺,喜慶的音樂配上福州特色民俗表演——十二婆奶送吉祥和舞龍舞獅表演,讓現場的氣氛一下活躍起來。外賓們或合影拍照、或錄像,興奮地記錄著自己與福州傳統文化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在水榭戲臺,福州十番伬與舞蹈、二胡與水袖、閩劇輪番登場,博得各國來賓滿堂喝彩。來自埃及的艾哈邁德·穆罕默德·埃米爾坐在第一排看得津津有味。他用“美妙”二字作為觀后感,“今天的參觀,讓我喜歡上了中國文化”。

行程中,來自印尼的諾松那·馬薩那·穆松尼夫過足了“眼癮”,他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再次來福州,好好探尋這座城市。

“福州可以在‘一帶一路’建設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福船曾經從福州揚帆出海,穿梭于各國之間,聯通起中國與世界的往來。海上絲綢之路展示館的參觀從一艘福船模型開始,全景展示了福州源遠流長的開放歷史,引發了各國來賓對于深化交流的探討。

“不同文化之間有很多共通的問題。文化是多元的,要做好本土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就是要讓本土文化走向世界。”參觀中,南非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國家研究院的伊斯特·特拉朗·莫弗肯拍下了許多資料,“福州這方面的經驗,我覺得應該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知道”。

在三坊七巷,肯尼亞日星大學傳媒系主任萊維·奧邦尤·奧威努不僅感受到了古今文化的交融,更看到了世界文化的碰撞。他說:“福州是一個非常適合展開國際文化交流的城市,希望未來全球不同文化、不同膚色的人們都能聚集在這里進行交流、學習、借鑒,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進步。”

即將結束福州之行,來自阿根廷的弗朗西斯科·安德烈斯·貝爾薩爾評價道:“這次來福州收獲很多。這是一個有著深厚底蘊而且開放包容的城市,相信未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福州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讓中國和世界發生更為緊密的交流與合作,比如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紐帶。”(福州日報記者 卓文俊 楊瑩 柯競 李效翔)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