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融信海上城業主買房當“董事長” 緣何還稱上當
2017-06-07 10:24:54 來源: 海峽導報
0瀏覽 評論0條
他們是家庭婦女、財務人員、教師、醫生……但在交了購買“融信海上城”房屋的定金后,卻紛紛被以法人的名義注冊公司,搖身成為“董事長”。
據業主們統計,為了購買“融信海上城”而注冊的這些公司,超過了1000家。一些法人向導報記者坦承:“融信公司讓我們注冊公司,這些公司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買房。公司由融信牽線的財務公司代理經辦,實際上沒有經營任何業務。”
4月29日,一大批業主在融信海上城售樓處門口打出了“融信誘騙業主買企業產權”、“我們不要空殼公司”的標語。
▲業主與融信銷售人員交涉對話
購房者:融信讓我們注冊企業
市民陳女士是去年4月份接到銷售電話,前去融信海上城看房的。“融信銷售人員極力推薦我注冊一家公司,以企業產權名義購房。說有很大的折扣,可以減免8個點。而且房屋將來還可以辦理轉化為個人產權。”當時她很快拍板,買了這里的房子。“我們是工薪階層,收入有限,能選擇的房子也有限,融信當時給的價位是很讓人心動的。”
市民謝女士、沈女士、李先生、周先生去融信看房時,也被銷售人員給予同樣的推薦和建議。他們也先后買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子。“銷售人員向我們承諾,房產證辦出來很快可以轉為個人產權,而且融信公司包辦企業注冊的費用,以及三年的企業維護。”幾位購房者異口同聲。
買房子為什么要先注冊公司?這個問題,融信銷售人員也沒有統一的對外口徑。85后的林女士說:“服務我的銷售人員說,買房子,融信還會贈送一家公司給我,讓我趕快想個公司的名字。我想既然白送的,干嗎不要?!”
購房者們對融信的品牌還是抱有信任度的。“融信是中國房地產企業26強,還是上市公司,對市場肯定是負責任的!”他們向導報記者出示了不少與融信銷售人員的微信聊天記錄,以及銷售人員的字據,證明銷售人員對他們的承諾式銷售。
“董事長們”:“我們上當了!”
為購房而注冊的公司,是由融信推薦給購房者的幾家財務咨詢公司代辦的。購房者們只是把身份證及相關資料交給融信的銷售人員。
公司很快注冊下來了,公司經營領域讓購房者們啼笑皆非——上班族謝女士,發現自己開的是“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做化妝品的劉女士,領到的是“攝影工作室”的執照;做貿易的李先生,開的是“紡織品經營部”;做文秘的王女士,領到了“金融公司”……“連注冊空殼公司都不能稍微走點心,起碼得跟我們本來從事的領域有關聯,你讓我開攝影工作室?我哪會玩攝影啊?!”從事化妝品業務的劉女士,拿著自己為購房而注冊的營業執照,哭笑不得。
4月份起,已經成為融信海上城業主的這些“董事長”,陸續接到了為企業產權房繳稅的通知。“分為從價和從租兩種,按總價100萬元的房子算,從價的半年繳一次,一次交約6000元。如果租出去從租的每個月是200多元。”陳女士說,“房子如果是自己住的話,相當于每個月交近1000元,這跟租房子也差不多了。如果是租出去,我繳完了稅,等于掏腰包幫別人買一套廉租房了。”
業主陳女士說:“融信誘導大家注冊空殼公司來購房,我們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賺錢來養這家空殼公司,而且成本費用逐年上升,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房產證到手后,業主們發現企業產權已不能轉為個人產權了。“空著交稅、出租交稅,自住還得交稅!我們上當了!”業主們如夢初醒。
融信銷售:“有業主已經轉好了”
據業主們匯總統計,融信海上城一共7棟4000多戶的樓房里,有近1400戶的房屋是以企業產權銷售出去的。這些購買企業產權的市民,大多不是企業家、老板,而是普通的工薪階層。
相關閱讀
- (2015-09-28)廈門雙胞胎兄弟考上同一軍校 為考軍校堅持鍛煉
- (2015-09-28)廈門海滄一男子夢中猝死 疑是因喝酒過量致死
- (2015-09-28)廈門一公司污水超標783倍竟直接排放 老板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