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排出自貿試驗新“行動表” 全面升級試驗任務

2017-05-23 10:03:21 來源: 福州日報

0瀏覽 評論0

福州排出自貿試驗新“行動表”

福州海關開放綠色通道助推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發展。(資料圖片)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自貿福州站上新起點。

昨日,福州市部署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福州片區深化改革開放工作,排出一張嶄新的自貿試驗“行動表”,全力爭當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領跑者。

自貿區福州片區

確定這些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建設涵蓋濱海新城功能區(含空港綜合保稅區、松下港區)、海西現代金融中心,投資貿易便利、金融服務完善、高端產業集聚、要素自由流動、法治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園區。

——建立島(平潭綜合實驗區)區(福州新區)聯動對接臺灣新模式,在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系統集成

制度創新謀求新突破

——促進投資便利化系統集成。

完善企業從市場準入到退出全鏈條改革、投資項目全流程格式化審批等系統集成。其中,重點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推進全程電子化審批,精簡“照”前許可,完善企業退出機制等。

——推進貿易便利化系統集成。

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促進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部門協同創新,實現國際貿易業務全流程覆蓋。其中,將國稅、外匯管理等部門業務納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擴大海關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內銷選擇性征稅及保稅維修、保稅檢測、保稅研發等業務范圍,深化檢驗檢疫分線管理改革,擴大涉臺商品源頭管理口岸驗放種類以及一張證書兩地互認的范圍

——重點業態創新系統集成。

圍繞促進整車進口、海產品交易、物聯網、大數據、跨境電商等重點行業、重點業態發展,加強全產業鏈、多部門協同的制度創新集成。

轉變職能

政府治理再上新水平

——深化證照分離改革。

擴大合并核準的領域,實施“多證合一”,將同一行業準入事項涉及的同一審批部門所包含的不同事項進行合并。

商事登記從“一照一碼”擴大到 “證”“照”通用的 “一企一碼”,實現“證”“照”部門信息共享。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健全綜合審批信息平臺,避免企業重復登記、提交材料。

推進行政審批全流程電子證照應用工作,實現電子證照自動生成、部門共享、省市聯動。

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建設,逐步實現辦事材料網上收件、受理、送達。

全面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模式,做到“單點登錄、全網通辦”。

減“證”便民,取消調整各種證明和蓋章環節。

對標國際

對外開放拓展新空間

——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

爭取將金融服務、航運服務等產業明確在負面清單特別管理措施范圍之外。

爭取率先在福州片區給予臺資企業國民待遇。

——深化金融創新。

爭取政策支持,建立人民幣跨境結算體系。

爭取將福州納入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QDII2)的試點城市。

爭取兩岸合資全牌照證券公司名額。

爭取政策支持,推進“福建金融結算中心”項目,設立新臺幣結算中心。

推動中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籌備工作。

爭取證中國證監會支持與臺灣地區上柜興柜市場建立對接機制,吸引大陸臺資企業和臺灣企業上市交易。

利用華僑基金搭建政府、僑資和產業的融合發展平臺。推動興業銀行獲批投貸聯動試點。

推動申報組建“海洋銀行”,設立“海上福州”產業投資基金,建立涉海產權收儲交易中心。

——建設自由貿易港區。

依托福州保稅港區設立自由貿易港區。

依托江陰港區并聯動松下、元洪港區,建設糧油、肉類、水產品、醫療器械、化工產品等大宗商品現貨交易市場。

加快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試點對掛方便旗的船舶實施國民待遇。

重點發展國際船舶運輸等高端航運服務業。

深化融合

對臺合作探索新模式

——擴大對臺服貿領域開放。

落實增值電信等對臺8項率先開放措施。

爭取對臺醫療器械二、三類及食品、保健品、藥品、中藥材審批權限下放福州自貿片區,并增加處方藥藥品和醫療器械種類。

爭取向臺資進一步開放醫院、環保、會展、股權投資等服務貿易領域,允許臺資獨資或控股。

對臺資企業外派到福州工作的臺籍員工,在福州工作期間免交社保醫保基金或在臺籍員工返臺時返還個人賬戶部分基金。

率先在福州自貿片區內對臺胞提供的在臺納稅記錄予以認可,避免雙重課稅。

——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

爭取為福州常駐居民試點簽發馬祖個人游“一年有效多次往返”簽注,爭取省外居民在榕快速辦理個人赴臺灣通行證件。

爭取取消榕馬兩地通信長途費、漫游費。

爭取開通江陰港到臺北、高雄的兩岸貨運快速航線。

加快推動瑯岐對臺綜合碼頭建設,申請小額貿易貨物通關方面特殊監管政策。

爭取在建筑、旅游、工程招標等方面采認臺灣標準;統籌開展臺灣同胞學歷、從業資格、技能等級分類對接采認試點,直接采認兩岸使用范圍、評價標準基本一致的職業資格。

支持福州自貿片區內開放美術、音樂、體育等較少涉及意識形態的科目招聘臺灣優秀教師。

——深化榕臺產業對接。

探索縮減臺資準入“負面清單”, 除特殊領域外,爭取全面向臺資開放,清理和取消資質資格獲取、招投標、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差別化待遇。

建立兩岸監管部門數據共享機制。

創新簡化臺灣貨物入區申報、便利證書申領、對臺進境食品農產品快速驗放,實現臺灣農副產品在江陰港集散。

探索統一兩岸冷鏈物流產業行業標準,推動企業加強榕臺水產品冷鏈物流合作。

建立兩岸跨境電商商品質量安全約談、追溯、召回制度。

挖掘潛力

“一帶一路”筑起新高地

——促進互聯互通。

加密東南亞、歐美航線航班,開通“榕歐”鐵路班列及福州經伊斯坦布爾至歐洲空中快線。

推動“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領事館或簽證中心落地福州,爭取將APEC商務旅行卡發放權下放福州自貿片區。

爭取設立福州空港綜合保稅區。

依托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建立“一帶一路”大數據交易平臺。

——推動雙向投資。

率先實施金融支持對外投資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在“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建設產業合作園區或制造基地。

推動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在柬埔寨、緬甸設立分中心,推動宏東漁業在非洲遠洋漁業項目建設,并爭取境外養殖基地生產的水產品運回國內免征進口增值稅。

推動福清建立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園。

——擴大貿易往來。

啟動太古冷鏈、鑫原達冷鏈智能型高端冷庫設施建設,打造面向國內外的水產品冷鏈物流基地。

爭取設立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完善 “一點多倉”監管模式。

加快福建eBay跨境電商服務中心、阿里“一達通”等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動試行出口企業“不征不退”政策。

支持東南造船廠、馬尾造船廠加大造船技術出口及造船人才勞務輸出,帶動產品設備出口。

在自貿試驗區內放寬菲律賓等東盟國家人員從事家政服務工作限制。

以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線上交易平臺為核心,建立海產品交收結算體系。

培育平臺

產業發展搭建新支撐

在此前培育基礎上篩選充實形成19項重點建設平臺,力爭打造一批在全國叫得響、具有示范效應的品牌項目,為自貿試驗任務提供有效載體,為福州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江陰整車進口綜合服務平臺。

為整車口岸提供進口汽車海外采購等全流程供應鏈服務,通過3~5年努力,建成成為我國南方地區進口汽車交易重點口岸,并具備較為完善的市場集散功能。

——物聯網產業基地。

推動物聯網產業成果轉換和標準制定,引領和帶動全省、全市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力爭物聯網產值在2016年基礎上3年內年均增長15%以上。

——海峽基金業綜合服務平臺。

開展基金備案募集信息服務、基金份額轉讓、基金投資項目轉讓等3個板塊,吸引金融服務機構入駐,形成產業集聚。其中爭取2017年引進產業引導基金等企業30家,管理基金總規模600億元(含存量)。

——海峽會展經濟公共服務平臺。

發揮全國自貿試驗區內唯一全國性會展場館優勢,實現會展經濟與保稅展示、跨境電商等業態融合疊加,培育一批國際型展會,形成產業集聚。其中爭取到2020年引進跨境及特色展會90場,會展公司15家,基本實現全年會展無空檔。

聯動發展

自貿試驗形成新合力

——構建島區聯動對接臺灣新模式。

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建立聯動發展機制,推動平潭綜合實驗區“兩岸共同家園”建設延伸拓展到區外。

依托福州新區、福清、長樂,建設臺灣產業園,拓展平潭綜合實驗區對接臺灣制造業承載腹地。

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建立招商共享平臺,疊加放大“平潭綜合實驗區+福州新區”政策效應。

依托江陰港港口優勢,共同拓展對臺航線,整合物流通道。

推動國家給予平潭綜合實驗區的政策和功能擴大到福州新區全域。

與平潭綜合實驗區建立人才共享機制,在醫療、教育、生活等方面實現聯動保障。

——促進區域聯動發展。

研究制定自貿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雙自”聯動發展實施方案,設立“雙自”聯動服務中心,推進政策共享、機制共用、改革互促。

推動自貿試驗區已推出的體制創新舉措率先在福州新區推廣實施。

全面落實“一照多址”“全城通辦”,將自貿試驗區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福州市全市范圍。

建立自貿試驗區、福州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聯席會議制度。(福州日報記者 卓文俊)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