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古福船的“前世今生” 重溫“海絲”歷史
2017-05-16 14:44:35 來源: 廈門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福船“華光礁1號”近日在海南南海博物館復原建造,這是中國首艘嚴格按照當年的核心技藝建造的宋代復古船。文章刊出后,引起讀者和網友的熱切關注。
一艘古船的復造,為何能有如此巨大的反響?這是因為,在“華光礁1號”等古越洋福船身上閃現的,正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
越洋福船載著富含中國精美文化創意的瓷器和絲綢等商品,乘風破浪,給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國家人民帶去古老中國有溫度的問候;福船回程時載著沿岸國家滿是高雅氣味的香料和寶貝;福船是各國人民和平友好相處的民間使者。先輩們用他們的智慧和心血,穿越驚濤駭浪,建起一條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
講古論今,是為了勾起人們對過去的回望和對未來的期冀,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和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華光礁1號”復原建造現場。
造船師傅正在復原建造古福船。
“華光礁1號”復建效果圖。
昨日,廈門福船建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楊育錐在海南“華光礁1號”復造現場對造船師傅們說,“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華光礁1號”和福船文化將更加受到關注。
福船文化源自閩浙,“華光礁1號”的復造,也讓人們再次將目光投向了包括廈門在內的閩浙沿海城市。有人說,福建對外港口和城市的發展歷史,先是泉州,后是漳州,近現代是廈門。而近代以前,廈門跟泉州同屬一個行政區,因此也可以說,在對外貿易和人文交流中,廈門一直沒有缺席過。當下,福建處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廈門又是陸海樞紐城市,福建廈門,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那么,推動并見證過古代中國與海絲沿岸國家交流合作的福船,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本報記者為您獨家解密。
安全性能好
是“海絲”商船主力
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帶尖底古海船的統稱,其船上平如衡,下側如刀,底尖上闊,首尖尾寬兩頭翹。
廈門市福船建造技藝非物質文化傳承人楊育錐介紹,福建沿海歷史上所造的木帆船,主要形制為尖底造型,小方頭闊尾營,有多個水密隔艙,魚鱗搭接和多重船板,且規模大結構堅固,容量多善于裝載,穩性好抗風力強,吃水深適于遠洋。遠洋福船的主要構建方法為船殼法,即先定龍骨,然后建水密隔艙,船板魚鱗搭接兩邊的船板,然后多重船板跟上,安裝輔助肋骨及框架,最后貼釘船面板。
福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廖軍令說,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船,大部分是福船,福船的安全性能好,馬可·波羅從陸路來中國,回去坐的就是中國福船,覺得放心。據《馬可·波羅游記》記載,元代還曾在泉州組建過一支由14艘4桅海船組成的船隊,護送闊闊真公主遠嫁到波斯。泉州后渚港的繁榮在這一時期達到頂峰,成為東方最大的海外貿易中心。元代先后來到福建的外國旅行家馬可·波羅、伊本·拔圖塔在其各自的游記中,對在印度看到的福建造遠洋海船皆有記述。這一時期前來中國的印度商船和阿拉伯商船,主要采用椰繩縫合船體,同福建商船相比,這種船體結構所能承載的重量要小許多。
往來“海絲”各國
成為民間友好使者
福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廖軍令說,史書的記載和現代的水下考古,均證明遠洋的福船是貿易船,是受老百姓歡迎的,載出中國的是陶瓷、絲綢、茶葉等,運進中國的主要是香料等。
目前,考古出水的三艘宋代古船,都是福船。第一艘是在泉州灣后渚港發現的,是遠洋回來靠岸的空船;第二艘是在廣東陽江發現的“南海1號”,是載貨出發航行在近海的;第三艘是永樂群島的“華光礁1號”,是載貨航行到深海,要去遠洋的。
為何宋朝的沉船多?廖軍令認為,這很正常,因為宋朝時福建海外貿易達到高峰,與海絲沿岸國家人民貿易極其繁榮,人員往來方便,而且當時遠洋船隊規模龐大,出事概率自然也高。
但是,古福船給中國和世界帶來的,更多的是福氣。越洋福船載著富含中國精美文化創意的瓷器和絲綢等商品,乘風破浪,給海上絲綢之路沿岸國家人民帶去古老中國有溫度的問候;福船回程載著沿岸國家滿是高雅香氣的香料和寶貝;福船是各國人民和平友好相處的民間使者。
有官方的重視,民間的生意自然就好做。宋朝設有專門服務貿易的機構和為航海提供支撐的官辦造船廠。
走出國門打拼
廈門人活躍絲路上
有兩類人會因貿易而遷徙:一是做貿易生意的人,二是諸如造船修船的人以及做工和捕魚的人等。古時候,阿拉伯人在泉州做生意,久居后與當地女子通婚,還在泉州建立清真寺。后來,阿拉伯人融入了當地,多元包容,和平相處,共同發展。鄭和下西洋前,還去靈山圣墓祈求平安。而隨商船去東南亞定居的福建人也很多,近現代廈門人從廈門港口出去的就更多了。廈門人下南洋諸國,與當地人民一起拼搏,和諧相處,共同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廈門人與琉球交往密切。據有關史料記載,同安人曾不下10次因海難或風大,導致所乘坐的商船被吹到琉球,有的船只被打破,船員受到禮遇并被護送回來。
清朝中后期,由于西方殖民者入侵和朝廷的限制,航行東洋和南洋的福建帆船數量已經不多。福建帆船在退出海外航線后,主要航行于中國沿海南北航線。
20世紀九十年代,廈門帆船雖在大海深處已鮮有蹤跡,萬噸貨輪卻成為廈門港的常客。巨無霸的集裝箱船來了,豪華的郵輪也來了,廈門以新的高度,站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節點上。(文/圖廈門日報特派記者林森泉)
相關閱讀
- (2015-08-10)胡文虎等福建三百萬華僑參與抗日戰爭歷史圖片首公開
- (2015-10-31)福建千億PPP項目首推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建設
- (2016-01-12)廈門一老祠堂發生火災 已有200多年歷史(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