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走進建盞家鄉 探訪現存最長龍窯遺址
龍窯燒盞過程繁雜,風險高成品率低,圖為建盞企業里的師傅正在給龍窯生火,準備燒制新一批的建盞。新華網 涂天翔 攝
近年建盞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位于福建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后井村的建窯遺址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窯場之一。該窯長達135.6米,挖掘整理約45米,是目前考古挖掘發現的國內最長的龍窯。近日新華網新聞無人機隊福建中隊探訪了這座古窯。
龍窯又稱長窯,是一種半連續式陶瓷燒成窯。它依一定的坡度建筑,以斜臥似龍而得名。后井村的這座龍窯也是依山而建,遺址部分已經被保護起來,周圍修建了石階,供人們踱步參觀。沿著石階緩緩而上,可以看到,由于年代久遠窯室部分已基本倒塌,只剩寬約兩米左右的龍窯基座,里面散落著不少瓷片與匣缽,一層層地埋在土中。據了解,這條1989年發掘的龍窯,其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時期,是國內目前已發掘的最長的龍窯。
龍窯屬于柴燒,由于不易掌控、成品率低等因素,在生產過程中這種傳統技藝也逐漸被電窯、氣窯等取而代之。據了解,目前建陽有建盞企業1091家,其中利用龍窯燒制僅有10家。當地人介紹,雖然龍窯燒盞過程繁雜,風險高成品率低,但仍有不少人堅守著這個柴燒技藝。他們認為,龍窯柴燒作為傳承千百年的手工技藝,是建盞的靈魂所在,是需要得到傳承與發揚的。(涂天翔 陳丹)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