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惠安630歲古城墻被挖4米 部門表態盡快整改(圖)
2017-02-24 11:41:41 來源:
0瀏覽 評論0條
630年的古城墻被開了4米寬的口子,城門上種滿了青菜,墻上紅黑兩色的小廣告特別顯眼,老城門搖搖欲墜……
這是惠安凈峰蓮城衛城的現狀,這樣的場景描述太心酸了。微博網友@惠安小屋一聲“古城墻慢慢消逝”的感嘆,把這份現狀心疼披露。
古城墻竟被挖開修路運送材料
蓮城衛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1985年列入惠安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接到海都記者反映,惠安縣博物館表態近期將實地走訪,盡快整改。
以下是“我為泉州守文物”的報料和報名渠道:電話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微博@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微博),微信留言“海峽都市報(微博)大泉州”,歡迎您繼續關注、參與。
城基上種菜
城門上種菜,古城墻破壞最嚴重
蓮城衛城位于凈峰鎮東蓮村北20米的小山上,南城門邊豎著一塊牌子,記載著它的“文保”級別;另一塊碑文記載,現存城址實測周長約520米,北城門已不見蹤影,只存南城門(拱形)一處。經現場測量:殘高2.7米、寬2.25米、厚1.1米,城樓已毀。
惠安縣政協文史委主任張國琳介紹,蓮城全城墻碟、箭窗、垛子、烽火臺已倒塌不存。城墻除東南、東北部保存較好外,其余部分塌倒殆盡只留城基。沿著一條花崗巖條石鋪成的道路進入城中,路面高低不平,不見窩鋪、營房,也不見地基。
回訪現場,僅存的南城門破敗不堪、搖搖欲墜,也沒有安全提示牌。南城門城基上,還被周邊村民開墾成菜地,在城門上種菜。城墻上隨處可見涂鴉廣告和電話號碼。破壞最為嚴重的是古城墻,被挖開4米多寬的豁口,城墻邊新修了一條水泥路和廁所。
近期將整改,海都將一同前往
古城墻邊上是蓮城靈山古寺。該寺董事會會長、文管組組長周銀春說,之所以在南城門邊上開4米多寬的豁口,一是因為老南城門年久失修,出入有隱患;二是因為要新修寺廟,為了方便車子拉材料進出。
古城墻上挖出入口是否向上級部門報備或走審批手續?周銀春答,“報了就批不下來”。
另一名文管組的成員介紹,新寺廟是2012年農歷二月開始建的,城墻也是同一時間挖的。
海都記者昨天將情況反饋給惠安縣博物館。博物館許館長介紹,惠安有250個縣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而博物館只有5名工作人員,所以文物保護主要依靠屬地管理,蓮城衛城的日常管理主要依托蓮城靈山古寺董事會義務管理,沒有工資。
蓮城衛城被開4米多寬口子、南城門頂部被開墾成菜地等破壞,許館長表示是第一次聽說,并表態近期將去現場走訪,將在老南城門設立安全提醒標語;清理古城墻上的涂鴉;清除城門上的菜地。至于已被破壞的部分城墻,他們將與當地相關部門協商解決。屆時,海都記者將一同前往,持續關注此事。
惠安5個衛城,曾經守家衛國
蓮城衛城背后,是一段守家衛國的歷史。
張國琳為我們介紹了衛城背后的家國歷史。為防范倭寇侵擾,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興置衛防備。周德興在崇武、黃岐(蓮城)、小岞(東山)、獺窟(浮山)、峰尾五地同時建城。根據史料記載,建成后,蓮城的城垣周圍一百五十丈,厚一丈二尺,高連女兒墻二丈,分南北兩個門,同時有窩鋪8個,城中有營房30間。
蓮城衛城在抵御倭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直到清朝施瑯收復臺灣后,蓮城衛城軍事重要性才慢慢淡化。他說,當時蓮城衛城跟其他3個衛城在軍事上和規模上都不及崇武城的,當時崇武是千戶所,而其余4個地方為巡檢司,都歸崇武千戶所管轄。
他透露,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左右,惠安的一位兩廣總督張岳曾給當時福建巡撫朱紈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當時有一撥倭寇從黃岐登陸,繞過了蓮城衛城直接打到了惠安,殺戮一百多人。張岳特地修書朱紈,希望他重視這個問題,并建議修建惠安縣城。(海都記者 黃曉蓉 林永清 黃謹 實習生 曾振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