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化產業:融合創新與跨界整合

2017-01-24 08:29:02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福建省文化產業發展依然勢頭強勁,文化消費需求不斷增強,福建文化產業面臨新的轉型升級機遇。來自省文改辦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2224.42億元,同比增長8.6%,增幅高于全國1.6個百分點,高于東部地區2.1個百分點。

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緊扣產業優,加快轉型升級調結構。文化產業作為福建省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擴大內需的新熱點,如何提質增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剛剛結束的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認為,融合創新、跨界整合是文化產業發展所面臨的最大議題。

傳統手藝應融入現代創意

在現代文化創意產業的背景下,如何推動手工藝與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

“在傳統手藝中融入現代創意是出路所在。”省人大代表、福安市珍華堂畬族銀器研究所所長林仕元說,“手工藝產品彌補了機器化大生產單一、缺乏個性的不足。傳統工藝要不斷創新,將產品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適應消費者需求,做到藝術化、生活化、市場化才有生命力。”他建議,省里要出臺支持傳統工藝的創新傳承和新工藝研發的具體扶持政策,推動傳統文化煥發活力。

“文化+”的融合趨勢,決定了“+”的后綴豐富多樣。省人大代表、南平市政協副主席、武夷學院商學院院長郭翠蓮認為,應大力推動以文化、科技、信息、創意等為代表的產業要素,通過集聚創新形成融合發展模式,打造跨要素融合的文化產業。

省政協委員、民革福州市委主委林鋒說,軟木畫、壽山石雕等手工藝品,是閩江流域地區的民間藝術瑰寶,建議將閩江沿岸村鎮的手工藝產業以創意制造業的形式進行規劃和發展,搭建民間手工藝作坊與視覺藝術設計公司、創意產品研發企業之間的溝通平臺,為傳統手工藝品注入設計元素,推動傳統手工藝產業走特色制造業的道路。

跨界融合發展成趨勢

除了文化內部的跨要素融合,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跨界整合,跨行業、平臺融合,也正創造新增長點。

“依托生態優勢,充分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推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是提升區域吸引力、增強旅游競爭力的客觀需要。”省人大代表、連城縣委原書記林英健說,龍巖正著力以“大古田”等景區為抓手,深度開發一批具有濃郁紅色文化的產品帶動教育培訓、文化創意等服務業發展。

“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應堅持政府主導。”林英健說,政府的主導作用在于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定位、高質量建設,建議省里宣傳、文化、旅游等部門聯手整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避免不良競爭。

“隨著文化產業的跨行業融合,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也需不斷地升級換代,順應市場和企業需求。”省人大代表、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會長黃福華認為,文化產業園區融合發展已成趨勢。

黃福華表示,文創產業與旅游休閑、時尚服務、建筑裝潢、工業制造等特色經濟領域將融合發展,這些趨勢在文創園區內的體現將更加明顯,在政策導向上,應推進從園區建設轉向園區資源的整合、質量和功效的提升。

新政策帶來新機遇

文化與科技融合將推動IP經濟快速增長。省人大代表、福建省時代華奧動漫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嚴敏表示:“文化產業與科技融合領域較廣泛,包括了從文化創意到制作、傳播、交易消費方式等全部環節。”她認為,如果兩個領域的相關主管部門能夠進行前瞻性的統籌規劃,有意識地建立引導文化與科技領域融合對接的平臺或機制,或建立相關激勵政策,將對文化產業由做大到做強帶來明顯效果。

資金是文化資源與各種生產要素有機結合并創造新價值的“黏合劑”。嚴敏說,多數金融機構在評估文化企業貸款時還套用普通企業的標準,強調抵押和質押,給普遍缺少有形資產的文化企業出了難題。

專家認為,文化PPP的創新模式將帶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省民革提交建議,支持鼓勵社會資本投入文化領域,加強公共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充分利用PPP模式做好前期基礎性投入的同時,保證后期社會資本有一個穩定的收益來源,并建議通過制度設計,增強民企進入公共文化產業的信心。

令人欣喜的是,日前,我省制定出臺了《關于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實施措施》,提出26項政策措施,推進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

代表委員們認為,新的政策、新的投資挑戰、新的開發模式、新的區域發展方向,將為文化、資本及其他相關領域帶來新探索和機遇,并將有力推動我省文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