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下一個曹德旺?宗慶后:不會考慮移師美國
2016-12-20 18:24:35 來源: 浙江在線
0瀏覽 評論0條
宗慶后:不會考慮移師美國
來源: 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記者 陳偉斌 陳婕 張云山 莫利萍
浙江在線12月20日訊(錢江晚報記者 陳偉斌 陳婕 張云山 莫利萍)近日,一段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接受媒體采訪的視頻刷爆朋友圈,還再度將中國實體產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推向了輿論前臺。
事情起因,緣于曹德旺計劃在美國投資10億美元建廠生產汽車玻璃。被問及原因,曹德旺表示“中國實體經濟的成本,除了人便宜,什么都比美國貴”,迅速引發輿論連鎖反應。他既被外界認為是“說了實話”,也被猜測是曹德旺準備“逃離中國市場、把制造業回流美國”。
曹德旺之后,很多人關心,同為制造業大佬,下一個出走的會是宗慶后嗎?宗慶后向本報記者回應:“現在沒有,而且亦沒有考慮。”
為何不走,為何出走,原因各自不同,不過,浙江制造業大佬們一致認為,中國制造業的問題,不僅僅在于成本。
錢報記者也連線采訪了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員武長海、CEI中國企業研究所秘書長唐大杰,兩位都認為,曹德旺所說基本屬實,但投資美國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中國企業隨著市場經濟“走出去”的正常體現,資本在國際市場的雙向流動對各方都有利。
曹德旺:決定投資前他觀察了美國20年
9歲才上學、14歲被迫輟學、吃過苦受過累的曹德旺,從承包鄉鎮小廠踏上創業路,終結了中國汽車玻璃市場100%依賴進口的歷史,做出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玻璃集團。
在網絡盛傳的這段采訪視頻中,曹德旺表示,對于外界所稱“美國遍地都是機會”的觀點,他并不認可。事實上,他還對此表示驚訝。雖然現在計劃投資10億美金去美國建廠,但在決定之前,曹德旺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做了長達20年時間的觀察之后,才作出的決定。
曹德旺表示,此次投資美國,一方面是因為美方再三要求;第二是他覺得,我們國家目前的制造業踟躕不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中國制造業的綜合稅務成本跟美國比的話,相對較高。此外,美國在土地使用、能源價格以及利潤比例上,相較于中國,更有優勢。
但他也強調,自己只是把工廠遷移。
對目前國內,虛擬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勢頭蓋過實體產業的問題,在曹德旺看來亦是需要扭轉的問題。采訪視頻中,他表示,IT業、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等虛擬經濟,已大面積影響著實體產業的發展。
浙江企業家大佬:中國制造業的問題,不僅在于成本
娃哈哈宗慶后:
掌握更多技術,是中國制造業彎道超車的關鍵
“都說營改增降低稅收,可最近,我們匯總了一下,今年的稅費跟去年相比,沒有任何下降,有些還增加了。”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看來,沒有實體經濟,沒有制造業的強大,富民強國是不可能的,“當前,我們的實體經濟存在很大困難。首先要降低實體經濟稅費,降低投資成本”。
宗慶后建議,杜絕土地財政,把房價降下來,讓年輕人能夠安心愉快地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更重要的是,要有積極支持的財政政策,對高新產業予以支持。
“現在,美國掌握的大量高新技術,也不都是美國發明的。”宗慶后認為,掌握更多高級技術是促進我國制造業彎道超車的關鍵。我們應該鼓勵大量起用國外人才,提高技術水平,幫助制造業從低端邁向高端。同時,在宗慶后看來,要控制虛擬經濟的發展,警惕互聯網這把雙刃劍。
巨星科技仇建平:
綜合成本,還是中國制造有優勢
“要論綜合成本,就手工具這個細分行業,肯定是中國制造有優勢。”巨星科技董事長仇建平告訴錢報記者,可能有玻璃等部分產品,美國制造成本比中國低,但大多數產品,中國制造的競爭力明顯要比全球其他地方要高。
他說:“很顯然,中國制造業的問題不僅僅在于成本。”
隨著人力成本上漲,中國制造業的人工優勢已經趨弱,很多傳統產業出現了產能過剩,甚至面臨“鋼鐵比白菜還便宜”的窘境,仇建平認為,核心原因在于,大多數企業仍然一味定位在生產中低端產品上,很少有企業將精力用來開拓高端產品,打造自身的品牌效應。中低端產品無法達到有效供給,高端產品又大量匱乏,才最終造成了當下產業的困惑。
巨石集團張毓強:
投資3億美元,將在美國建廠
中國巨石是全球玻纖行業的龍頭。以往,和很多企業一樣,公司走的是“以國內資源供應國外市場”的老路子,但近日,中國巨石投資3億美元在美國建八萬噸玻纖生產線項目正式簽約。 項目計劃于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建成投產。
董事長張毓強說,現在,國內開廠仍很有優勢,如投資環境更熟悉,工人效率更高。但中國制造成本也在攀升。到國外開廠,盡管人工比國內貴不少,有些稅費成本也高,但有其他優勢在顯現。
投資美國前,中國巨石做了大量投資、調研、分析和對比。美國土地成本、能源成本低,同時,美國還有財稅優惠政策、健全的政府培訓政策等,唯一突出的是人工成本比中國高。根據比較,加上海運費和關稅,中國生產的產品出口到美國,成本幾乎和美國本土生產的持平。
對曹德旺的決定 經濟學家這么說:
商業決定,平靜看待
唐大杰和武長海對曹德海關于中美市場投資的優劣分析,表示基本認同。
唐大杰表示,曹德旺比較的“中美稅務層面”,中國情況的確如其所說。他也曾接觸過一些十年前就去美國辦廠的公司,因為他們的客戶就在北美,也是類似感受。所以,作為企業主,節約成本和提升效率的訴求很合理,“成本問題還是第二位的。這是國際化大背景下的正常狀態,只要合法、符合大眾利益,就要用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市場和心態都要開放。”
武長海則認為,從國際經濟一體化過程看,這是一種資金的流入流出,“這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表現之一,是雙向流動的一個過程,現在資本外流和內引基本平衡,我們也確實需要一些企業走出去。”
兩位專家都不認可輿論所說的“資金跑路”的說法。
唐大杰認為,這對國內很多企業甚至是一種啟示。如果正確面對,也會對國內實體產業產生積極影響。知名評論人陶短房也撰文指出,趁當前美國汽車產業“觸底反彈”的良機“搶灘登陸”,反映了曹德旺的敏銳市場眼光和積極進取雄心。
原本被認為市場成本相對較低的中國,為何在近年來,不論原材料成本還是人力成本,都快速大幅上升呢?
唐大杰解釋說,一方面是市場及國家政策方面因素,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實體產業或者說制造業所面臨的現況:勞動力供給不足。這和現今的美國所面臨的狀況非常類似。
“目前,中國的90后主力勞動力人群供給不足,這是結構性不足。另一個因素是年輕勞動力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后,更愿意做白領,不愿意當藍領。”唐大杰說。要解決對立關系和結構性不足,并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問題,武長海認為還應該從教育層面入手,鼓勵青年人無論是當白領還是藍領,都要積極培養正在崛起的“工匠精神”。
武長海還向錢報記者分析說,中國貨幣發行量、市場過于注重虛擬經濟等多重因素,導致了實體行業競爭力在明顯下降,“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中國本身依舊缺乏信用度高的品牌體系,制造業在技術含量上的突破性進展不足。”
相關閱讀
- (2014-07-28)曹德旺談致信習近平:沒想到總書記很快就回信
- (2016-12-20)官媒談曹德旺“跑路”背后真問題:企業稅收負擔太高
- (2014-04-09)黨報批美指責人民幣貶值:唱老戲怪罪他人
- (2014-04-09)國家放開服務價格 民營醫院再迎政策利好
- (2014-04-10)老人遭銀行大堂經理忽悠 8萬元存款變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