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集團質量門頻發或引信任危機 債臺高筑業績承壓
2016-12-05 19:59:19 來源: 中國網
0瀏覽 評論0條
太極集團
中國網財經12月5日訊(記者 劉小菲) 核心產品頻陷“質量門”、承載轉型重任的太極水銷售低迷,白禮西的“千億太極夢”似乎越來越遠。
與監管部門掐架 三次“質量門”均“拒絕認錯”
近期,太極集團因與國家食藥監總局“掐架”成為市場關注焦點。11月25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25家企業29批次藥品不合格通告,其中太極集團子公司生產的批號為1401003批次的小兒咳喘靈顆粒因性狀不合格上榜。隨后太極集團發布公告,直言“這種靠肉眼來檢驗的標準不完全客觀”,并稱涉事產品在省級藥檢部門的檢驗中質量合格。
由于雙方各執一詞,中國網財經記者就此采訪了食藥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強調:“產品所有的檢測過程與檢測結果均符合國家規定。”隨后中國網財經記者致電太極集團,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稱:“涉事產品出廠前質量是沒有問題的,但不排除流通環節出現問題的可能。”
據了解,這并非太極集團產品首次登黑榜,讓人不解的是,公司每一次都“拒絕認錯”。2012年7月,太極集團旗下的清熱解毒口服液在食藥監檢查中因PH值被判“不合格”,公司在隨后的聲明中強調“涉事產品出廠時各項檢驗均合格”,同時還認為抽檢的產品臨近有效期,PH值不合格可能與流通環節溫差大有關。
2010年,太極集團下架“曲美”減肥藥,市場普遍質疑曲美被下架的原因是所含的成分可能增加服用者患心臟病及中風風險,但公司新聞發言人在多次回應中均表示“召回與質量問題無關,只是基于美國FDA的決定”。
信任危機或拖累業績 此前扣非凈利已連虧6年
招商證券某醫藥行業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涉事產品是否真的有質量問題,對藥企來說,頻繁“上黑榜”會影響消費者對太極集團的信任度。”中國網財經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不少消費者坦言如果有其他選擇不會買太極生產的藥品。“太極集團的業績或繼續承壓。”上述醫藥行業研究員表示。
事實上,頭頂“西南地區龍頭藥企”光環的太極集團,其業績頹勢在幾年前已經顯現。2016年三季報顯示,太極集團1-9月營業收入57.18億元,同比增長5.85%,實現凈利潤9.3億元,同比增長358.8%,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桐君閣脫殼重組所帶來的投資收益高達11.4億元。
這已經不是太極集團首次靠賣殼等“財技”粉飾業績。2015年,太極集團依靠對西南藥業的重組取得7.6億的投資收益,從而避免了被ST的命運;2011年和2013年,太極集團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067.97萬元和1255.98萬元,但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達5479.61萬和1.45億元,同時還分別獲得1.16億和7309萬的政府補貼。
如果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太極集團實際已經連續虧損六年,2010年-2015年的虧損金額共計14.33億元。
2010年-2015年太極集團部分財務指標
二級市場上,投資者對深陷信任危機的太極集團也選擇了用腳投票。數據顯示,自去年股災以來,太極集團股價累計下跌53.88%,收益在62只中藥股中排名倒數第五,如果從本輪反彈的起始時間9月29日計算,截至12月2日收盤太極集團僅上漲5.33%,而步長制藥、吉林敖東等多只個股漲幅均在50%以上。(注:均按復權價計算)
毛利率不及行業平均 資產負債率多年第一
中國網財經記者還注意到,盡管太極集團這六年間扣非凈利潤持續下滑,但營業收入卻在勻速增加,太極集團似乎陷入了“掙得越多虧得越多”的怪圈。上述研究員認為,除毛利率偏低外,過高的費用成為拖累太極業績的罪魁禍首。
據中國網財經記者統計,62家中藥類A股公司2015年平均毛利率為51.72%,其中步長制藥、上海凱寶、益佰制藥在80%以上,但太極集團僅為29.35%。費用方面,太極集團2010年銷售、管理及財務費用分別為8.19億元、4.42億元和1.54億元,但2015年這三項數據分別為14.09億元、8.27億元和3.03億元,以年度費用總額度計算,太極集團的該項財務指標在6年里時間接近翻倍。
為補充資金,太極集團不得不大量舉債。數據顯示,2010-2015年太極集團負債(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分別為54.43億、63.31億、68.37億、78.69億、87.53億和87.23億。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這六年均居行業第一,其中2011年為77.52%,2015年攀升至86.96%。上述研究員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如此低的毛利率加上如此高的杠桿,太極集團出現經營性巨虧似乎也是意料中的事情。”
早在2011年,太極集團董事長白禮西就提出了“十年千億”的銷售目標,為實現這一“夢想”,主營業務巨虧的太極集團開始尋找新的贏利點。
據了解,目前太極集團生產的太極水、天膠等天然養生產品已經上市,然而這兩項產品截至目前不僅沒有為公司貢獻有效的經營業績,反而引發了眾多質疑。據了解,太極集團在宣傳太極水時強調有“降血壓、降尿酸”的功效,但有專家認為,太極水屬于礦泉水的一種,作為食品并不具備治療性功能,只能起到食療的作用。
相關閱讀
- (2014-05-04)五大行首季業績穩中有憂 警惕不良貸款雙升趨勢
- (2016-07-19)京滬高鐵業績曝光:去年凈賺66億 約賺每位旅客50元
- (2016-08-29)安踏發布2016年上半年業績報告 奧運營銷大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