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鐵老大”5年實現大跨越發展 將建成7條鐵路(圖)

2016-11-20 09:20:19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

福建“鐵老大”5年實現大跨越 將建成7條鐵路

市市通動車、縣縣通鐵路,快速客運網效應顯現;自貿試驗區首開的中歐中亞貨運班列、海鐵聯運模式穩步推進,區域物流通道打開……5年來,隨著鐵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鐵路客貨流業務的不斷完善、拓展,福建鐵路交通運輸實現跨越式發展,群眾出行更加暢通、更加便捷。

“囧途”不囧,從路網末梢到四通八達

“過去,福建因為山多、鐵路線少,火車一直快不起來。很多旅客坐了一宿車,一覺醒來納悶:怎么還在福建省內晃悠?”今年88歲的張應龍,參與過修建鷹廈鐵路,在鐵路上工作了半個多世紀,談起這些年福建鐵路的變遷,感慨良多。

一直以來,福建鐵路建設相對落后,一條時速80公里的鷹廈鐵路長期作為進出福建的唯一通道。8年前,全省鐵路運營里程只有1624公里,全部為單線鐵路,線路標準低、路網質量差、行車速度慢、旅行時間長。

從“九五”開始,福建鐵路建設逐步加速,相繼建成了橫南鐵路、梅坎鐵路、漳泉肖鐵路、贛龍鐵路,省際交界口從原來唯一的鷹潭口增加到4個。盡管如此,2009年之前,福建鐵路路網“末梢”的尷尬位置并未改變。鐵路,成為制約海西發展最主要的交通瓶頸。

“十一五”時期,福建建成通車了溫福鐵路、福廈鐵路,沿海的寧德、福州、莆田、泉州、廈門開行了動車組;“十二五”期間,鐵路建設年均投資200億元以上,建成通車了龍廈鐵路、向莆鐵路、廈深鐵路、合福高鐵、贛瑞龍鐵路,已基本形成“兩縱五橫”鐵路網。尤其是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鐵的開通,給福建人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

如今,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大大縮短了城市間的距離,不僅方便民眾出行和旅游,更把福建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連接了起來,促進了鐵路沿線人流、物流、資金流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福建匯聚,形成加強“一帶一路”區域合作的黃金通道。

換擋升級,鐵路向現代物流轉型發展

11月11日上午,2噸重的電商貨品,在福州站搭乘高鐵運往天津,并于當日抵達目的地。今年“雙11”期間,南昌鐵路局在贛閩兩省始發開行的13列高鐵列車上推出“當日達”高鐵快運業務,也是鐵路部門首次與電商和快遞企業合作運送貨物,以緩解“雙11”的物流壓力。

近年來,雖然鐵路貨運形勢嚴峻,但鐵路部門始終堅持與時俱進,優化管理,從2013年的貨運組織改革到2015年實施鐵路現代物流建設,不斷推出新產品、新服務,拓寬運輸領域,積極向現代化物流轉型。如今,簡化的辦理手續、多樣的發貨渠道、實惠的運輸價格,讓廣大客戶享受到快捷、簡便、優質的物流服務。

為使鐵路運輸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南昌鐵路局還積極探索將鐵路線延伸至貨源集散地,按照“專業化、功能化、現代化”建設的廈門前場物流基地今年內完工,在站場設施上正積極爭取與海關、檢驗檢疫、港口、公路等實現無縫對接。

便捷的“門到門”全程物流服務,通暢的贛閩貨物快運、海鐵聯運,全國首趟從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開出的中歐、中亞國際直達班列順利開行1周年……福建鐵路物流市場的變化,極大方便了貨主和企業。目前,鐵路部門正積極構建現代物流基礎設施網絡,穩定和拓展大宗貨物市場,全面開發零散貨物運輸,打出一整套富有成效的貨物運輸組合拳,鐵路貨運量呈現止跌回升的良好勢頭。

發展提速,打造八閩經濟“鋼鐵動脈”

10月24日,在建的福平鐵路平潭海峽公鐵兩用橋的主塔橋墩水下工程順利完工;10月28日,南龍鐵路最長的隧道南戴云山隧道全面貫通,福建的鐵路建設又有了新的進展和突破。

在海峽西岸,從閩江口到九龍江口,分布著福州、莆田、泉州、廈門、漳州等城市。它以占福建約一成的面積,承載著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貢獻了占全省六成以上的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已規劃將于年內開建的福廈高鐵,對貫通福莆泉廈漳五市共同發展、擴大開放、實現經濟互補將起到重要作用。

海峽西岸快速鐵路網已初步形成,福州成為綜合鐵路樞紐指日可待。從新近公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可見,福建多條鐵路再度納入國家“大動脈”。“十三五”期間,福建將建成7條鐵路,新增通車里程超1200公里,80%的縣市都將通快速鐵路。

隨著未來福建快速鐵路的建設發展,福建將建成連通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地區的大運力快速鐵路運輸通道,將極大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的互聯互通,實現海絲與陸絲的無縫銜接。(吳宏雄通訊員劉燕

[責任編輯:林春婷]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