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副總理今起訪華 行前指責中企在德收購“犯規”
2016-10-31 15:11:34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條
【觀察者網綜合】在連續叫停兩項中國企業對德國公司的收購后,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加布里爾今天(10月31日)起帶領一個經貿代表團訪華,但在出訪前,他在29日出版的德國《世界報》上撰文對中國企業在德收購說“不”,并呼吁歐盟對中國采取更嚴厲的姿態,以保障公平競爭,“沒有人可以指望歐洲容忍其貿易伙伴進行不正當收購”。中國是德國在歐盟之外的第二大經濟伙伴,法新社30日分析稱,加布里爾本周二將率領60多人的代表團抵達中國,“這些話有激怒中國的風險”。
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社民黨主席加布里爾
據德國《世界報》網站10月29日報道,加布里爾指責中國在收購中“犯規”。報道稱,德國經濟部長西格瑪爾·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在訪華前不就宣布將對中國采取更嚴厲的措施,以保護德國和歐洲的技術。
加布里爾說:“德國是世界最開放的經濟體之一,而中國一再加大歐洲企業對華直接投資的難度,而且這些企業只有同意歧視性的條件才會獲得允許,可是中國自己卻帶著長長的感興趣企業名單在我們這里展開購物之旅,這對我們來說就更加困難了。”
“中國顯然意在獲取具有戰略意義的關鍵技術”。 加布里爾在《世界報》的文章中強調,如果有人以為,歐洲對商業伙伴的犯規行為會聽之任之,就大錯特錯了。他還呼吁歐盟采取行動,“如果一個企業的技術對德國和歐洲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就應該保護技術安全。”加布里爾稱,“我們歡迎真正的經濟目的的投資,但要制止那些國家控制的帶有地緣政治的收購。”
加布里爾將于周二抵達北京。就在不到一周前,他領導的德國聯邦經濟部撤回了中國投資商對德國半導體設備生產商愛思強(Aixtron)的收購許可,并稱原因是出于對重要安全因素的考慮,而且受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壓力。根據德國的外貿法,在一定前提下,德國政府可以對向歐洲以外地區出售本地公司的業務叫停。此外,德國經濟部不久后還宣布將對歐司朗(OSRAM)的子公司Ledvance被賣給中國進行深入審查。
德國之聲30日稱,中國公司在德國的兩起收購被叫停,顯然是柏林向北京釋放的信號——投資不應只是單行道。加布里爾29日在接受德意志廣播電臺采訪時也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德方一直向中方呼吁建立“平等的伙伴關系”。
在《世界報》29日的文章中,加布里爾表示“是時候避免新一輪的全球保護主義浪潮了。我們是這么做的,但不是通過向不公平和咄咄逼人的貿易方式屈服和讓步,”他批評說,“如果我們想幫助自由貿易取得新的成功,我們就必須確保所有人都遵守的公平規則是有效的。”
2014年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德國時,參觀北威州杜伊斯堡港,加布里爾(左)陪同。
當天稍后在接受《法蘭克福周日版》采訪時,加布里爾還對中國資本收購德國企業做出批評性表述。具體問到審核什么內容時,這名同時兼任德國社民黨主席的政治家說,要審核是否有國有基金在過高地報價。他舉例說,當時中方收購庫卡時因報價過高而無法在歐洲找到其他要約。“不論不正當的競爭來自何處,我們都必須能夠保護好自己。”加布里爾強調,他并不一概反對中國投資,但投資也應該是雙向的。
法新社30日分析引述觀察人士的話說,加布里爾“這些話有激怒中國的風險”,但并不意味著德國要對中國企業關上大門,而更像是“如何爭取中國公平競爭環境的策略”。
根據路透社掌握的數據,僅今年以來中國投資商就已并購了47家德國企業,總額高達103億歐元。2015年,并購交易總共只有29起,總額為2.63億歐元。
德國《世界報》30日引述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的話說,在中國有8200家德國公司,在德國只有2000家中國企業。中國在德國投資額只有德國在中國投資額的1/10,這是一個“買光”嗎?中國在德國投資,僅僅是外國在德國投資總額的0.2%,這是一個威脅嗎?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需要40至50年才能趕上德國。
此外,在加布里爾訪華前兩天,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呼吁中方平等對待在華德國企業。該委員會主席李恩哈特(Hubert Lienhard )對德新社表示,在市場準入方面依舊存在著嚴重問題。他具體指出在許多領域進入中國市場需要成立合資公司、國家公開招標時受到歧視以及外國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受到不公正待遇等。
李恩哈特說,中國越來越多地以投資人身份出現在國際市場,并享受德國和歐洲開放式市場的好處,而正是這樣,市場準入上出現的傾斜也就越發令人難以接受。
巴伐利亞州集中了德國很多機械與高科技企業,它們當中一些被中國企業十分看好。今年夏天,位于奧格斯堡的機器人領域的領軍企業庫卡被中國企業美的收購后,德國掀起怎樣阻止德國企業不被大甩賣的辯論。
在加布里爾出訪前夕,巴伐利亞州農業部長埃格納( Ilse Aigner)對《星期日世界報》表示,為了防止更多德國企業被不具市場經濟制度國家收購,德國聯邦政府必須制定出新的規定,“政府現在就必須行動,而且要快。”她說,“喪失技術主權會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她認為并不是要做籠統的限制,但要避免的是,德國企業被有國家背景的公司吞并,而后者的經濟行為“同市場經濟毫無關系”。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29日以“加布里爾艱難的中國之行”為題報道稱,德國與它在歐盟之外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的關系氣氛變得緊張。長期以來,市場準入等方面的平等伙伴關系一直是德國經濟和政治界關注的核心。自從中國加大在歐洲的收購力度以來,這個問題變得更加迫切了。
報道稱,德國經濟界因為近期的騷動而感到不安。將隨同加布里爾訪華的德國工商總會主席埃里克·施魏策爾說:“從企業角度作出的投資決策不應該遭到政界的質疑,只要它在法律框架內。”他指出,中國轉型為以消費和科技為基礎的、具有環保意識的經濟給德國帶來了機遇。
德國聯邦批發和外貿協會主席安東·伯爾納同樣對于政府干預提出了批評,他說:“德國恰恰依賴自由的市場準入。只有我們也具備這種開放性,我們才能這么要求我們的伙伴。”
德國經濟部強調,爭取公平競爭是加布里爾此行的目標。
加布里爾2015年7月訪問中國
“截至目前,一貫支持中德經貿往來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并沒有對此事表態,中國官方的反應也較為克制”,法新社30日稱。報道引述德國工業聯合會國際市場部門負責人施特拉克的話說,德國企業從中國獲益很多,“中國市場確實有很多限制,我們應該增加政治壓力和商界壓力,讓中國去除這些障礙,但是如果我們只和那些開放的市場做生意,這將傷害德國企業”。
觀察者網綜合德國之聲、參考消息、環球時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