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謀錦:把自己當作產品品質“試驗田”
人物名片:
葉謀錦,中國利郎有限公司商品調控部副部長,任全國紡織服裝基礎標準技術委員會、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曾負責組織GB/T 22700-2008水洗整理服裝、GB/T 73053-2015針織羽絨服裝、Q/LLZG 002-2013商務休閑服裝等標準制定。從業近20年,對服裝生產技術、檢測、質量調控管理有自己獨有的做法和想法,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品控體系。
從一竅不通到基層技術人員,從跟單員到商品調控部負責人,入行近20年里,他穩扎穩打、不斷沉淀,成長為資深行家。業內更用“一件衣服的質量,他一看一摸就知道品質。他說行的,就一定沒問題;他說不行,肯定會被質檢出局”的評價,贊譽他在服裝品質把控方面的經驗和專業。他,便是中國利郎有限公司商品調控部副部長葉謀錦。
扎實基礎
從技術員到管理骨干
“我剛開始只是個車間技術員。”葉謀錦回憶道。2000年,彼時的利郎正處于發展階段,葉謀錦因為之前在某服裝品牌有過CAD(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工作經驗,正好符合利郎當時發展的需要而被招聘。
將手工的服裝版型轉成電腦版,借助軟件進行打版、放版、排版……在當時都是技術難度較高的任務。得益于此前的工作經歷,葉謀錦很快便將這些任務圓滿完成。
做車間技術員的經歷讓葉謀錦對衣服的版型有了深入了解,他開始真正地接觸各種各樣的面料和服裝版型。“對從布的外觀到面料內在的特質,都是那個時候積累起來的。”從顏色到面料再到版型,葉謀錦談起來無比熟稔,專有名詞一個接著一個地道出,雙手不斷比畫著。
功夫不負有心人。扎實于基層耕耘的人,總會迎來發展的新機會。
2008年,利郎的銷售呈現飛速的發展,開始需要外發訂單。然而,外地的工廠資質、實力如何?對方對利郎也尚不熟悉,雙方的合作如何順利進行急需一個關鍵的人去協調。“先付款再發貨,產品質量能否達到要求,需要有個人去那邊跟單。而這個負責跟單的人必須對服裝制作的整體流程有比較深的了解和豐富的經驗,且能夠靈活應變。”當公司高層對這一人選產生討論時,很多人立馬想到了葉謀錦。
“領導知道我學過技術,下過車間,對衣服的版型、面料等都比較了解,人又比較可靠,就安排我去跟單。”葉謀錦說。實際上,這個任務不僅僅只是跟單。他需要身兼多個角色,一邊要跟單,一邊還會主動下單。“有時候看到好的產品,也會負責溝通公司,總部覺得可以,我就在這邊下單。”葉謀錦說。
“可以說,我是和利郎一起成長起來的。”葉謀錦感慨,正是在企業的成長中,他也從車間不斷成長、積累,一步步成長為商品調控部的副部長。
苛求品質
建立完善品控體系
利郎品牌發展至今,始終苛求產品品質的穩定。早期利郎便開始做衣服質量的檢測工作,只是當時真正清晰而可遵循的品質管理體系并不完善。“一開始的品質檢測項目大多停留在色差、面料等物理檢測,沒有專業的機器。后來,公司開始嘗試購進一些檢測設備,其他檢測項目也逐步完善了起來。”葉謀錦說。
然而,前期技術上的支撐,保證了出產衣服在重要指標上能符合標準,但這并不意味著出廠衣服質量在實際穿著過程中能夠直接為消費者所接受,這還需要后期成衣品控管理流程的有效運作。
葉謀錦告訴記者,在產前抽樣、衣服設計等前期流程做好品控,售后就會少很多問題。“質量是設計出來的。”葉謀錦說,“從開發端把控,比后面去安排調整更有效,也更節省企業成本,更能維護品牌在消費者中的價值。”
走進利郎檢測中心三樓,一條陳列了許多服裝的“質量問題展示廊”頗讓人震驚。這些集所有質量問題為一體的走廊,時刻都在提醒著利郎各個部門的員工,產品質量對于品牌的重要性。而這條走廊,便是葉謀錦的“杰作”。
“此前我一直有把產品問題整理歸檔的習慣,只是當時采用的是圖像的形式。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突然發現,我們部門是技術部、研發部、銷售部等部門同事最經常來往的地方,如果我能夠變圖像為實物,是不是可以更直觀地把品質提升的概念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更多的人。”葉謀錦說。
事實證明,葉謀錦對于品質管理體系的注重是正確的。“最直觀的體現在于,近年來終端的退貨率在下降。無論是展示廊的問題呈現,還是我們歸檔的問題案例和分析,都可以成為研發部設計的參考,也可成為新人入職培訓的內容。在這不斷的試驗、積累經驗過程中,我們逐漸把握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度,生產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人物印象 實踐出真知
對于產品的質量能否符合要求,葉謀錦很是挑剔。為了檢測服裝的各種性能,葉謀錦經常把自己當成“小白鼠”。
他說,比起設備檢測,他更傾向于從消費者角度去考慮品控的問題,他們的反饋更具代表性。“以耐光度為例,同一件衣服銷售到東部就可以符合要求,但銷往中部就會出現質量問題,這與不同區域的日照、消費者的生活習慣有關。”
為此,對于新品中不確定的性能要求,他都會找不同職業、不同地區的人群作調查樣本,并從中獲得一手的反饋信息。
“從2012年自己充當‘小白鼠’,到找他人做試驗,如今我們總經理都有‘小白鼠試驗’意識了。他還讓技術部做了200多條給各部門的人試穿,然后反饋,綜合調研質量、價格、性價比等。”葉謀錦指了指自己,“我現在身上穿的這件T恤就是打樣出來試穿的。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滿意的產品,就不要妄想消費者能夠欣喜接受。”
(記者_施珊妹 董嚴軍 見習記者_柯國笠 文圖)
相關閱讀
- (2016-09-29)晉江市領導深入一線檢查指導搶險救災工作
- (2016-09-29)晉江“聯姻”奧克蘭 體育、食品、漁業有望先獲利
- (2016-09-29)裝上智能化“機器心” 龍峰紡織大步邁向高端市場
- (2016-09-29)晉華集成電路項目背后有個“尖刀連”每天戰斗14小時
- (2016-09-29)林建華:才華“橫溢”助推食品終端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