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持美債至4年來最低 外儲再降美媒擔心了
2016-09-18 12:05:25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條
據彭博社北京時間9月17日報道,作為最大的美國國債海外持有者,中國在7月份持有1.22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總額降至自2013年以來最低水平。彭博社認為,這一變動的原因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動用外匯儲備支持人民幣匯率。
彭博社網站截圖
根據美國財政部周五在華盛頓發布的數據和彭博匯總的以前數據,作為最大的美國國債海外持有者,中國在7月份持有1.22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下降220億美元,是2013年以來最大降幅。但仍為美國最大債主。
緊隨其后的日本持有1.1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環比增加69億美元。沙特持有965億美元美國國債,連續六個月減少。
另據統計,過去一年內海外央行拋售美債規模達3430億美元,創紀錄新高。
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文章稱,各國央行在過去一周里減持美債總規模達275億美元,創下2015年1月以來最大單周跌幅。而在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間,美國海外央行拋售美債規模達到3350億美元。 在截至今年7月的12個月里,海外央行拋售美債規模更是達到前所未有的紀錄,至3434億美元。
文章繼而指出,如果央行們繼續大規模拋售美債,而私人投資者卻拒絕繼續接盤時的結果將會怎樣——美聯儲屆時或許不得不接盤這些美債,這意味著它將繼續實施寬松。
“總量依然大,但持有在減少”——2010年至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量變化趨勢、以及中國外匯儲備總量變化圖(來自彭博社)
與之相比,中國官方數據顯示其外匯儲備在7月份環比持平于3.2萬億美元;但這已經比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顯著下降。
同時,根據中國官方的數據,中國外匯儲備在8月份減少160億美元,已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水平。
美國財政部的報告顯示,外資在7月份凈買入1039億美元長期證券;包括短期國債和股票互換在內,總的跨境投資流入1406億美元。外資在7月份凈賣出131億美元美國國債,凈買入美國股票261億美元,凈買入企業債券207億美元,凈買入機構債券389億美元。
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
外匯儲備變化是觀察匯率走向的重要指標。至于彭博擔心說,減少美債的原因是“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動用外匯儲備支持人民幣匯率”,還得從頭說起。
2014年以來,受美國加息預期變化的影響,美元走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由強轉弱。
近1年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變化情況
去年“8·11”匯改以來,人民幣彈性逐步增強,雙向波動幅度明顯增大。今年春節以來,人民幣匯率逐步形成了參考“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的中間價形成機制。
匯率大幅波動期,央行的干預,使得外匯儲備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據《人民日報》海外版此前報道,今年前8個月中國外匯儲備整體呈現“五降三升”走勢:1、2、5、7及8月出現下降,3、4、6月則反彈上升。期間,最高值為1月的32308.93億美元,最低值為8月的31851.67億美元。
但關鍵時候,干預維護了匯率的穩定,這也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力保人民幣穩定的慣有的態度。正如,央行副行長易綱在G20杭州峰會期間表示,這一機制的好處是增強了規則性和透明度,使市場有一個穩定的預期。
易綱表示,從稍微長一點的時期來看,雖然人民幣匯率有漲有跌,但是總體來講是比較穩定的。
觀察者網計算了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兌美元在2014年以來的波動情況,有趣的是,除了日元、美元之外,歐元、英鎊、加元、瑞郎等貨幣,其兌美元的貶值幅度基本都在18%左右,而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是他們的一半,為9%多一點。
對于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走勢,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新的SDR貨幣籃子將于10月份正式生效,為確保貨幣籃子平穩過渡,再加上G20避免競爭性貶值的承諾,人民幣匯率將會保持相對平穩。
專家:外匯儲備很安全,8月減少是季節性因素導致
今年7-8月外儲的下降,情況稍有不同。
專家也指出,盡管近兩個月外匯儲備再次出現下降,但這只是個別月份的正常波動。整體來看,今年以來中國外匯儲備保持了有增有減的小幅波動,并處在相對合理、安全的區間內。
業內專家認為,8月份我國外匯儲備溫和下降符合預期,外匯儲備上下波動處于正常范圍,不應該過度關注單月數據增減。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認為,季節性因素是8月份外匯儲備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出境旅游、讀書的人數增多,購匯需求增加。另外,三季度一些境外上市銀行會派息,也會對外匯儲備產生影響。
此外,《人民日報》海外版還稱,根據中金公司、招商證券研究中心等機構的測算,匯率變動在8月造成了外儲40多億美元的負向估值效應,如果扣除該因素,7月、8月這兩個月的實際降幅很接近,中國跨境資本流動仍向著平穩的方向發展。
自去年“8·11”匯改以來,外匯儲備的下降主要發生在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1月。今年以來,外匯儲備呈現出小幅的有增有減,保持了相對穩定。業內專家認為,外匯儲備小幅有增有減,外匯儲備仍在適度規模之上,同時也停止了不必要的增長。
“外匯儲備轉而減少將有利于做到‘藏匯于民’,通過各類經濟主體‘走出去’,實現投資收益的增長和投資風險的分散化,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表現。”國開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表示。
從外儲數據的中期波動來看,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這更多與國內經濟增長和資產回報率相關。從8月的同比數據來看,外儲同比增速為-10.4%,比7月的-12.3%繼續收窄,在同比意義下外匯儲備仍然保持穩定。
跨境資本外流局面壓力大?
盡管如此,外匯儲備的下降,顯示中國資本外流壓力仍然不小。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有鑫稱,根據跨境資本流動測算框架看,今年一季度我國的跨境資本外流規模為1561億美元,二季度為491億美元,顯示資本外流有所好轉。然而,進入7月后,由于美聯儲加息預期階段性升溫,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人民幣在7月、8月分別貶值0.15%和0.45%,短期內資本外流趨勢再次加劇。
但,情況也在起變化,分析人士認為,9月資本外流壓力會有所緩解。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管濤就表示,近一個時期,跨境資本流出狀況開始出現一些好轉跡象,這可能緩解我國資本凈流出的壓力。首先是企業對外債務償還可能已經觸底,其次是境外減持人民幣金融資產的趨勢正在改善,再次是境內機構和個人增持外匯存款的沖動有所減弱。
對于未來跨境資本流動趨勢,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此前指出,我國跨境資本流動總體仍會主要反映國內經濟基本面。
“隨著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我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以貨物貿易為主導的經常賬戶仍會保持順差。同時,我國外匯儲備依然充裕,防范跨境資本流動風險的能力較強。而且,我國對長期資本的吸引力依然較強。另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國內企業和個人將更加理性、合理地調整資產負債結構,這將引導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向著更加平穩的方向發展。”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
“余糧”充足有底氣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稱,就外匯儲備的規模而言,雖然其在8月份創下了2011年12月以來新低,但它仍能充分滿足中國對于外匯儲備的需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張煥波指出,中國的外匯儲備充足,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規模在全球范圍內依然很大,也處在相對安全的區間,這樣的規模既可以滿足市場的各類需求,也能夠充分防范跨境資本流動的風險。
恒生銀行高級經濟師姚少華也表示,展望未來,中國外匯儲備將基本維持穩定。
首先,盡管美聯儲或在今年12月再次加息,但人民幣在10月1日將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各國央行或增加人民幣金融資產作為外匯儲備,預計未來數月人民幣兌美元將維持相對穩定;
其次,監管部門在最近數月進一步規范了跨境資本流動;
再者,未來數月我國出口或溫和反彈,貿易盈余將繼續保持高位。
“總體上,外匯儲備大幅變化概率已經下降。一方面,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再平衡進程的進一步推進,中國經濟增長表現出進一步穩定態勢,市場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下降。
另一方面,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外部需求不穩定,政治經濟不確定性升溫,令資本大幅流入中國的概率也在下降。”國金證券分析師徐陽認為,外匯儲備在今年后續時間或延續小幅變化態勢。
(綜合新浪財經、網易財經、金融時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