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回應歐盟130億歐元罰單:明年將利潤轉回美國
2016-09-02 18:46:32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條
自本周二(8月30日)歐盟就蘋果避稅開除130億歐元巨額罰單以來,美國奧巴馬政府和議員提出批評。9月1日,據外媒報道,該案主角蘋果公司總裁庫克發聲,表示不服。
庫克在接受愛爾蘭廣播電視公司RTÉ采訪時說,歐盟的調查有政治色彩,毫無公平可言,維斯塔格所謂的實際稅率0.005%是虛假數字。他透露,2014年,蘋果在全球范圍繳納的所得稅稅率實際為26.1%。“我個人認為這是合理的水平”,庫克說。
庫克還透露,明年蘋果可能將把至少50億美元離岸現金轉移回美國。
歐盟怒了 祭出130億歐元巨額罰單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本周二(8月30日),據多家外媒報道,歐盟裁定,蘋果與愛爾蘭政府分別于1991年和2007年達成的稅收協議違反歐盟法律,蘋果應向歐盟補繳稅金130億歐元以及相應的利息。
歐盟認為,根據蘋果與愛爾蘭政府達成的違規協議,從2003年到2014年,蘋果在歐洲市場的盈利幾乎完全沒有交稅,而愛爾蘭企業利潤的應繳稅率為12.5%。
主管反壟斷調查的歐盟競爭事務委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表示,2014年,蘋果歐洲市場盈利的實際繳稅稅率甚至低到0.005%。
歐盟競爭事務委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資料圖)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本周四(9月1日)接受愛爾蘭廣播電視公司RTÉ采訪時說,歐盟的調查有政治色彩,毫無公平可言,維斯塔格所謂的實際稅率0.005%是虛假數字。他透露,2014年,蘋果在全球范圍繳納的所得稅稅率實際為26.1%。“我個人認為這是合理的水平”,庫克說。
庫克還說,蘋果沒有做任何應該道歉的事,蘋果和愛爾蘭政府有長達37年的合作關系,稅收協議的做法沒錯。
另據新浪科技9月2日報道,庫克本周四在接受愛爾蘭廣播電臺采訪時表示,明年蘋果可能將把至少50億美元離岸現金轉移回美國。
庫克對RTE Radio 1電臺表示:“我們已準備好,將數十億美元轉移回美國并進行支付。目前我可以預計,這一資金轉移將于明年進行。”
考慮到美國35%的企業所得稅率,如果美國政府開出20億美元的稅單,那么蘋果需要轉移至少57億美元的資金。歐盟委員會周二表示,蘋果需要在愛爾蘭補繳130億歐元的稅金。蘋果在歐洲的大部分收入通過愛爾蘭的子公司記賬。
一位蘋果公司的發言人此后表示,庫克以上講話是對美國政府明年改革稅制的樂觀表態,他的言論不代表蘋果的立場有任何改變。不過,假如庫克的確透露了蘋果在歐盟判定補稅后將海外收入轉回美國的打算,那將是數以千億美元的大遷徙。
可能激化大西洋兩岸關系
今年4月,獨立人道救援組織樂施會美國分會公布最新研究稱,美國企業為避稅而在海外囤積利潤約1.4萬億美元,其中蘋果的這部分利潤就超過1810億美元,數額為美國大企業之首。
歐盟宣布蘋果創紀錄補稅裁定后,蘋果和愛爾蘭均表示準備就此歐盟裁定結果提出上訴。庫克本周四表示,他“非常有信心”上訴會成功推翻該裁定結果。
美國允許其跨國公司將境外收入調回境內之前延遲報稅。如果蘋果在美國以外納稅,那么將可以抵扣離岸利潤在美國國內需要繳納的稅金。也就是說,一旦歐盟認定某家美國公司應補交稅款,該企業補交的稅金可抵扣其應繳美國政府的稅款。所以,如果蘋果等美國公司需要向歐盟“補稅”,最終買單的將是美國納稅人。也就是說,歐美稅收之爭的重點根本不在于稅款是否應該追回,稅終歸是要交的,關鍵是稅款交到誰手里。
分析人士預判,歐盟對蘋果補繳稅款的判罰將激化大西洋兩岸的緊張關系。此事件已不再是蘋果公司與歐盟之間的“恩怨情仇”,已演變成美歐兩大經濟體間的“互撕”。
如果對蘋果的避稅懲罰成為先例,歐盟后續可能還會要求星巴克、亞馬遜、麥當勞等幾十家美國公司補繳過去數年在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避稅國家”逃避的稅款。
上周三,美國政府警告,歐盟對蘋果等美國公司的稅收調查會造成非常“不幸”的國際稅收先例。美國財政部就罕見地發布了“聲色俱厲”的白皮書,指歐盟是世界稅收警察,并警告美國財政部將考慮“報復措施”。
蘋果的美國投資者正在密切關注此事,目前蘋果的大部分利潤都被存放在美國國外,這導致蘋果很難有足夠的資金發放股息,回購股票,或是收購美國的公司。蘋果近期通過借貸來展開這些活動,但蘋果可借入的資金依然存在限制。庫克7月份表示,截至6月底,蘋果持有2320億美元的現金,其中約2150億美元位于美國國外。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資料圖)
蘋果在愛爾蘭的避稅大法
據觀察者網查詢,蘋果公司在愛爾蘭注冊兩家公司,荷蘭注冊一家公司。有分析認為,通過無形資產交易,騰挪一番,蘋果公司幾乎不必為利潤所得納稅。
美國企業在本土納稅相當之高,聯邦企業所得稅高達35%,而歐盟如愛爾蘭,為發展經濟吸引投資,采取低賦稅政策,企業所得稅低至12.5%。同時愛爾蘭對于跨國公司在本地設立的無運營權的子公司,并不認定為本土企業,子公司把錢款匯往總部無需繳納所得稅。
蘋果公司首先在愛爾蘭設立有實體的蘋果銷售公司,這家公司向歐洲、中東、非洲等國家銷售蘋果公司的所有硬件和軟件服務,獲取收入。這部分營收大概占據蘋果公司全球總收入的6成,其中的利潤額需要按12.5%的企業所得稅率納稅,比如利潤100億美元,就得納稅12.5億美元。
雖然相比于美國聯邦35%的稅率,12.5%已經很低,但是蘋果并不滿足,公司為了繼續避稅,還需要想點其他的辦法。
這時蘋果公司在海外避稅天堂如加勒比群島、維京群島等地設立控股公司,之后以控股公司名義在愛爾蘭設立蘋果國際運營公司,設法讓這家子公司認定為海外公司,可以直接免稅向母公司匯款。同時,蘋果把版權和專利等無形資產轉移到這家離岸公司。
蘋果在荷蘭又設立一家蘋果歐洲運營公司,相當于專利版權的代理商,向愛爾蘭的蘋果國際運營公司購買授權,再賣給蘋果在愛爾蘭設立的蘋果銷售公司。通過這種方式,愛爾蘭的蘋果銷售公司每賣出一臺蘋果設備,都需要向荷蘭這家蘋果歐洲運營公司支付高昂授權費用,沒有實物交易,但實現了資金轉移。
蘋果之所以要在荷蘭設立中間公司,是因為按照荷蘭的政策,蘋果在歐盟設立的無運營權公司也算歐盟公司,歐盟公司之間貿易免稅。
蘋果在荷蘭設立的運營公司拿到專利版權的授權費之后,再用同樣的方式,向位于愛爾蘭的蘋果國際運營公司購買專利版權,這樣,錢就從蘋果銷售公司,免稅轉移到蘋果國際運營公司。設立于愛爾蘭的蘋果國際運營公司再把錢匯往位于加勒比群島的控股公司,實現海外資產的避稅。
這被稱作“愛爾蘭荷蘭三明治”方法(企業一種避稅的魔術手法,因為其手法主要是在兩家愛爾蘭子公司和一家荷蘭子公司之間騰挪,就像兩片面包夾著一片奶酪的三明治——觀察者網注),在科技巨頭公司中頗為流行,包括Google、Facebook、Twitter、Amazon、Ebay等美國高科技公司,都把自己在歐洲的總部設在了愛爾蘭,主要原因就是稅務上的考慮。
雖然歐盟成員國可以自行根據自身條件設定賦稅比例,但對于愛爾蘭這樣尤其優惠的稅收政策,歐盟委員會大為不滿。在愛爾蘭1991年以及2007年與蘋果簽訂的稅收協議,允許蘋果公司這十多年來的真實賦稅比例只有0.005%到1%。比如在2011年,蘋果設立于愛爾蘭的公司賺了160億歐元的利潤,其中159.5億歐元利潤通過巧妙途徑避稅,只有差不多5千萬歐元利潤交了稅。
歐盟留給愛爾蘭四個月時間重新計算蘋果公司應納稅額,愛爾蘭方面對此處罰也表示難以接受。認為這是對其主權的侵犯。蘋果公司總共為愛爾蘭創造了超過6000個就業崗位,包括在愛爾蘭Cork城設立的iMac組裝車間。Facebook等公司也在愛爾蘭投入巨資興建數據中心,改變稅收政策勢必影響到美國科技巨頭對愛爾蘭的投資熱情。
(觀察者網綜合華爾街見聞、新浪財經、TechWeb等報道)
相關閱讀
- (2014-07-30)蘋果竊密門涉六億部設備 專家建議公職人員應禁用
- (2014-07-31)蘋果陷“竊密門”遭集體訴訟 手機用戶難覓安全島
- (2014-09-10)東莞蘋果代工廠萬余工人因福利取消而停工
- (2014-10-23)蘋果CEO考察鄭州富士康2個多小時 與女工熱聊5分鐘
- (2014-10-31)蘋果CEO庫克宣布“出柜” 曾被評"最有權力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