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重組“樹木論” 國資布新局
2016-08-12 08:58:25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上月,海信在青島發布全球首款100英吋4K激光投影電視,吸引萬千目光。其中,關鍵性的激光投影鏡頭,出自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十年來,福光堅持只做鏡頭,把它做到極致。”近日,福光董事長何文波在接受采訪時說。
十年前的福光,曾因研發實力不足,缺乏拳頭產品,在激烈競爭前連年虧損,瀕臨破產,差一步就被法院拍賣。省電子信息集團讓出控股權,讓民營資本持股70%占大頭,發揮民營的靈活性、高效率和國有的系統、規范運營的優勢,喚醒企業活力。去年,福光實現銷售收入6億多元,一年拿下發明專利58項。福光品牌,已擁有全球競爭力,市場估值逾30億元。
實際上,省電子信息集團2000年組建之時,旗下困難企業不在少數。“最初150多家成員企業,幾乎都在虧損狀態,資不抵債。”集團董事長邵玉龍說。
國有資本要保值增值,就須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集團大刀闊斧“關、停、并、轉”,國有資本從120多家資產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發展后勁弱的中小企業中有序退出,而變現的10多億元資金,則被配置到存續企業中,加快培育骨干企業。
這套辦法,被稱之為“樹木論”。“樹干好的,樹枝枯了,就把好的枝條嫁接進來;樹干內部空了,樹枝是好的,就剪下來,嫁接到別的樹上,或者重新培育。”邵玉龍說。
有效資源重組,無效資源剝離,既保護了“大樹”,又栽起新的“大樹”。
如果說福光是將有效產業資源重新嫁接、培育的那根“枝條”,那么福日電子就是引來好枝條的那棵“樹干”。
昔日風光無限的福日,亦曾陷入困境。“在集團投入4.6億元幫助企業完成股權置換、資產重組等一系列動作后,企業才有了再一次‘起跳’的基礎。”福日董事長卞志航說。
2013年以來三次定增再融資,讓福日做強了主業,優化了資產結構。第一次定增,收購國內LED大屏幕生產龍頭深圳邁瑞光電92.7989%股權,加速LED全產業鏈布局;第二次定增,收購華為等世界知名通信企業的主流ODM供應商深圳中諾通訊100%股權,切入并拓寬智慧通信產業;第三次定增,償還銀行貸款,補充流動資金,改善負債結構。
對比“十一五”末和今年6月底,福日凈資產從約2億元增至23.9億元,負債率從80%以上降至50%以下。
進退之間,涅槃重生。截至去年底,省電子信息集團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達181億元、67億元、162億元、9.8億元,比組建之初分別增長6倍、8倍、15倍和117倍。
點評>>
“樹木論”的核心,在于一個“舍”字。
舍,不能裹足不前,畏首畏尾。非主業投資、非優勢企業堅決退出,即便盈利都不保留,有“靚女”就“先嫁”。
舍,同樣不是一刀切。主業投資項目去還是留,必須根據行業發展態勢、產業成長后勁來判斷、決定。
舍,是為了讓資源更集中、更高效,用有限的資源扶持符合行業趨勢、自身有競爭力的企業,支持這些企業在市場洗禮中脫穎而出,擔綱骨干,成為核心。
國有資本唯有敢于拿出“舍”的勇氣,才能優化布局,實現保值增值。(記者 謝賢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