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研究機構關于太平島研究讓美發言人得了"尷尬癌"

2016-07-15 11:08:58 來源: 觀察者網

0瀏覽 評論0

“不接受、不承認、不執行”。對于12日公布的南海仲裁結果,中國立場一直鮮明而堅定。而太平島被常設仲裁法院定義為礁石,更令人錯愕。此前,包括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在內的多家研究機構刊登分析文章指出,太平島確實是島,并非礁石。今日,鳳凰衛視記者也就此問題向美國國務院求證,這令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一時語塞。

2010年1月美國政府發布了南海地圖與地理描述,明確把太平島以及附屬島嶼被標記為島,并注明了島嶼的經緯度。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法中心也在網站上刊登了這份美國政府所繪制的地圖。而且太平島天然條件完全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島嶼的規定,作為南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太平島完全可以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

在昨天的美國國務院記者會上,中國記者手持美國版地圖向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發問說,“這份地圖的來源是美國政府,上面把太平島的屬性定義為‘島嶼’,而不是‘礁石’,這與南海仲裁案的‘裁決’結果不同。我想要知道這個地圖是否代表美國政府立場?”

套用時政評論員雷希穎的說法,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尷尬癌”都犯了,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表示:“目前我們……呃……呃……不會……呃……去挑戰裁決作出的合法定義。”

觀察者網此前曾報道,菲律賓水質學家提出,太平島“有2口淡水井已經不再供水,水很咸。”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海上地物具備可維持人類居住及維持本身經濟生活的要件,才能被定位為“島嶼”,而維持人類居住,最重要是有飲水。

但這一說法遭到臺灣方面駁斥,太平島可讓人居住關鍵之一,是該島為南沙群島數百島礁中,唯一擁有豐沛天然淡水的島,且水質良好。臺方相關官員透露,地質學證明太平島有豐富、穩定且不受海水污染的地下水層,4口使用原生井,每日出水總量可達65噸。

翻頁可見記者會問答實錄:

中國記者: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法中心在網站上刊登了地圖和地名辭典。其中一份地圖,它的來源是美國政府。而且,這張地圖寫的是太平島,而不是太平“礁”。

發言人:恩。

中國記者:這跟南海仲裁案“裁決”結果不相符。(美國政府在這張地圖上把太平島定性為島嶼,而不是礁石。)我想要知道這個地圖是否代表美國政府立場?

發言人:我能……不好意思,那是啥地圖?

發言人:這是新加坡國立大學網站的一張地圖,(但人家說得很清楚,)這張地圖來源是美國政府。

發言人:請把地圖舉起來讓我看一下。(笑了……)

中國記者:這個來源是美國政府。我想,應當是來自美國國務院。

發言人:恩。你……你提到了太平……這是?

中國記者:是。

發言人:恩……是這樣……“裁決”已經非常清楚地表述了什么是島,呃……,什么是礁。我只能建議你,呃……去看它的法律定義。

中國記者:不能“二者皆是”?

發言人:我……噗……可論證地……(笑了……)

他國記者:這跟一首歌應不應景——我是一個“礁石,我是一個“島嶼”?

發言人:(笑了……)是首好歌……但跑題了……(繼續笑……)是這樣……島嶼跟礁石的有著很清楚的定義……我能把這定義給你,但我不能在這讀給你聽哈……(說這句話的時候伴著間歇的笑……)

中國記者:是。但我的問題是,美國有沒有對南海島礁屬性的官方定義?萬一你們的定義可能與裁決結果相矛盾呢?

發言人:目前我們……呃……呃……不會……呃……去挑戰裁決作出的合法定義。

[責任編輯:陳健]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