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中財辦主任劉鶴6赴長三角 前后必有大事發生

2016-07-01 23:10:20 來源: 長安街知事

0瀏覽 評論0

(原標題:劉鶴六赴長三角,前后必有大事發生)

劉鶴又去長三角了。日前,他率調研組在上海主持召開第28次“兩省一市”經濟形勢座談會。長安街知事發現,近兩年,他已經六次來到長三角地區開展工作了。

劉鶴人稱“中國經濟智囊”,中財辦則參與中央重要經濟政策的制定。長三角“兩省一市”(即上海、江蘇、浙江)又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區域,在新一輪改革中被給予眾望。因此,在外界看來,劉鶴多次到訪長三角并不尋常,一言一行都有可能釋放重要信號。

2014年10月,劉鶴首次以中財辦主任的身份到地方調研,所選之地就是江蘇,并在此與七省市發改委、黨委研究室負責人座談,重點了解三個怎么樣:經濟增長怎么樣?結構調整怎么樣?改革開放怎么樣?這次調研與座談會,是為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準備。

2015年4月,劉鶴率領中財辦調研組赴上海調研,又與七省市相關負責人座談,了解經濟形勢。有媒體分析當時正值一季度結束,劉鶴此行有意為中央把脈地方經濟。而就在當月底,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專門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2015年9月,劉鶴帶隊到浙江調研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并與浙江主要領導召開了座談會,強調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加快形成。此次“浙江之行”,恰好是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

2015年11月,劉鶴時隔兩個月再赴浙江,召開第26次長三角“兩省一市”經濟形勢座談會,當時距離十八屆五中全會過去還不到兩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也剛剛結束。這次座談會上,劉鶴提及了“五大支柱”,即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要按照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五大支柱來開展。這 想法,習總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上剛剛進行了詳細闡述,劉鶴可謂是把中央精神第一時間帶到了長三角。

今年3月,全國“兩會”閉幕不到兩周,劉鶴前往江蘇召開“兩省一市”第27次座談會。這次會議的關鍵詞是“供給側改革”,緊扣“兩會”要義。

日前召開的這次座談會,正值年中,各地的經濟是否運行在預想軌道上,是否按照年初的目標發展,在此時都能一目了然。從解放日報的報道看,這次座談會主要為分析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了解各地經濟運行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情況。

供給側改革一直是今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工作的重中之重。就在上個月,習總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時,又專門研究了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中央確定了工作重點,就要看各地推進情況如何。長三角“兩省一市”是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的經驗探索上不可或缺。

除了“兩省一市”,劉鶴每次到訪長三角都會邀請多個其他省份。即使是名為“兩省一市”經濟形勢座談會,分析和判斷的經濟形勢并不局限在滬江浙,也會擴展到長三角以外地區。比如這次座談會上,吉林、山東、湖南、云南等地就前來參會。

這些參會的省市涉及當下我國經濟發展的諸多情況:比如“去產能”,正是遼寧、吉林這些老工業基地面臨的問題;比如“去庫存”,山東的房地產庫存“壓力山大”,自己也在想招解決;再比如應對金融風險,浙江等省份需要下大力氣。不難發現,名義上是長三角“兩省一市”的會,其實是指導全國工作。

無論是中央全會、全國“兩會”還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會前下去聽各省情況,是黨委政府工作的好方法、好經驗,可以做到對基層實踐心中有數。會后再去聽情況,則是了解地方對政策的反應,督促政策落地,亦是指導工作之舉。劉鶴作為中央決策的高參、經濟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每逢重要節點便走訪長三角了解情況,可見他工作的針對性之強。

[責任編輯:陳健]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