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區“新”在哪兒?發展更多融入“新”概念

2016-07-01 08:56:15 來源: 新華社

0瀏覽 評論0

新華社福州6月30日電題:福州新區“新”在哪兒?

自去年8月30日獲批成為第14個國家級新區以來,福州新區因其獨特的區位而逐漸引起外界關注。記者近日在福州新區采訪發現,雖然設立時間較晚,但其發展更多融入“新”的概念:樹立新理念,布局新產業,打造新優勢。一個嶄新的國家級新區正在海峽西岸崛起。

新理念:借助外腦推動新區建設

翻開地圖,福州新區處于福州沿江濱海地帶,與臺灣隔海相望,從更大范圍來看,承接長三角和珠三角,區位條件獨特。福州新區規劃面積800平方公里,涉及馬尾區、倉山區、福清市、長樂市的26個鄉鎮(街道)。

在這樣一個黃金地帶發展國家級新區,福州市決策者有一個共識:一定要堅持高端引領,積極借助外腦、外力;同時堅持規劃先行,通過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設計,引領高水平、高質量開發建設。

獲批不到一個月,福州市就在北京召開新區建設發展座談會,邀請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機構知名專家學者參會研討,為新區發展貢獻智慧。

這樣的座談會福州市召開了不下10場,有面向國家部委、省直機關、人大政協的,還有面向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的,凸顯規劃之慎重、視野之開闊、發展之迫切。

福州市還組建了專家顧問團隊,通過“院士領銜、專家參與、團隊負責、地方合作”的方式,邀請清華大學、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的多名院士組成科研規劃設計團隊,幫助做好新區頂層設計。

在此基礎上,福州市完善新區規劃體系布局,實現“多規合一”。據福州新區辦負責人介紹:“我們進行無縫銜接,使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和林業、市政、水利、海洋等專項規劃在新區規劃藍圖上達成共識,形成新區規劃建設一張圖,并為今后新區審批制度改革奠定基礎。”

新做法:布局新產業匯聚新動能

2月,我國首個新業態VR(虛擬現實)產業基地落戶福州新區,該基地涵蓋軟件研發、硬件生產、行業認證等與VR產業相關的各個領域。

“我們計劃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力爭使基地生產規模達到千億級別,圍繞VR產業生態系統培養各類技術、營銷及管理人才超過五萬名。”網龍公司CEO劉路遠說。

VR產業只是福州新區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案例。根據《福州新區總體方案》,新區要建設成為東南沿海重要現代產業基地。作為東部沿海蘊含很大潛力的價值洼地,福州新區的現代產業基地定位正獲得越來越多產業界認同,大量新興產業項目往新區聚集。

去年12月以來,福州市先后舉辦了4場大型的新區推介會,簽約新區項目265項,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新區正形成新興產業匯集之勢: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將投資近163億元建設核電裝備產業園;三峽集團將建設海上風電裝備產業園,打造面向沿海、輻射全球的海上風電研發中心和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基地;京東方將建設第8.5代新型半導體顯示器件產業基地……

新能源、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VR等一批新型產業正在福州新區崛起,其中24個項目列入今年福建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計劃。

今年5月福州新區列入全國首批28家雙創示范基地之一,已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2家。新區還建立臺灣青年創業創新創客基地。

新優勢:匯集國家戰略打造開放視野

位于馬尾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是全球首家國際化專業海產品交易所,也是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支持的18個項目之一。

“我們采用‘線上交易、線下交收、人民幣結算’,改變傳統漁業貿易模式。目前發展境內外會員350家,馬來西亞分中心已建立,越南、柬埔寨和緬甸分中心正抓緊籌建。”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主席江雄說。

該交易所是自貿試驗區、“海絲”核心區等國家戰略在福州新區交會疊加的一個生動寫照。“多區疊加”的優勢使得福州新區的發展更具全球視野、開放氣質和改革精神。

總面積31.26平方公里的福建自貿試驗區福州片區全部位于新區范圍內,福州片區對標國際貿易先進規則,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推出7批體制創新舉措77項,屬全國首創的22項。福州市還將引導更多企業在福州片區注冊,加快江陰整車進口口岸、跨境電商產業園、兩岸金融創新合作示范區、海峽國際智貿城等平臺建設,擴大對外經貿規模。

作為“海絲”核心區戰略樞紐城市,福州市要將新區打造成為中國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推動開展海關、檢驗檢疫、認證認可、標準計量等方面合作試點。

新華社記者康淼、劉娟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