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進校園何時能實現?調查:九成人盼納入教學
2016-06-28 11:03:34 來源: 海峽都市報
0瀏覽 評論0條
昇文小學與社會游泳館合作,利用暑假開設游泳培訓班(校方供圖)
每逢暑期,孩子們游泳戲水溺亡的消息便屢見報端,令人痛惜萬分。雖然近年來,泉州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都加強了安全教育,在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中,溺亡所占比例也在逐年減少,但時不時發生的悲劇,仍在挑動著所有人的神經。
6月19日,永春錦斗中學3名初三學生水庫溺亡的消息,經海都報官微“海峽都市報大泉州”推送后,超過10萬人次為3名少年的逝去感到惋惜。
在這條微信的評論里,讓游泳進校園,讓孩子學會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的呼聲最高,最急切。“海峽都市報大泉州”前日發起的投票中,92%的人就選擇學校開設游泳課。
然而,游泳課并不是中小學的必開課程,更多的是校方自主開設,即便是強制要求,以泉州的現狀而言,也很難實現。目前,泉州近2000所中小學中,絕大多數沒有游泳場館,更不用提開設專門的游泳課程。硬件的缺失、師資的匱乏,以及安全方面的顧慮,成為校園游泳課的三大攔路虎。
調查
校園游泳課的攔路虎
晉光小學新校區雖有游泳館,但缺乏師資,仍不具備開設游泳課的條件
一個現狀是,不管是出于體質和安全的考慮,還是因為游泳已納入中考選考項目,家長和孩子們對于學會游泳的需求,已越來越大。
然而,游泳并不是國家規定的必開課程,學校要開設游泳課,只能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中或者地方課程中自主開設。即便是將游泳納入課程,受困于場地、師資等方面的限制,也不是那么容易實現。泉州市教育局體衛藝教科黃科長稱,泉州近2000所中小學中,絕大多數無泳池,中心市區僅泉州五中、泉州師院附小、培元中學、泉州一中新校區、晉光小學新校區等擁有校內游泳池,校內開設游泳課的難度可見一斑。
培訓班的中小學生占9成
暑期將至,泉州各大社會游泳館的培訓班,報名又開始火爆起來,不少游泳館還推出針對中小學生的優惠套餐。
趁著周末,就讀泉州市實驗小學四年級的陳菲和媽媽,來到僑鄉體育館報名暑期游泳提高班。從二年級就開始學游泳的陳菲,兩個暑假下來,蛙泳已游得不錯,今年準備學習自由泳。陳媽媽說,送女兒到培訓班,初衷是為了增強她的體質,游了兩年,孩子感冒挑食的毛病好多了。
“這幾年,中小學生溺亡的新聞經常出現,我看著有些擔心,就帶著一年級的兒子過來。”蔡女士在泉州市區某事業單位上班,只能擠出午休的2個小時,陪兒子去學游泳,雖然辛苦,但為了兒子遇到危險時能自救,她會堅持下去。
泉州市體育場館管理服務中心主任伍少杰說,自20年前體育中心第一次辦游泳培訓班以來,報名人數逐年增加,少則四五百人,最多達到1500人,其中小學生占9成以上,“一節課一個半小時,一個教練帶10名學生,學生上10至12次課基本就會游了”。2014年游泳納入中考可選項目,而且小胖墩越來越多,為了滿足社會需求,體育中心今年嘗試全年開班,為此采取與社會專業團隊合作,由體育中心提供場地,專業團隊提供救生員、教練員。
“跑1000米對我來說太吃力,規定時間內根本跑不下來。”身高182厘米、體重190斤,就讀現代中學初二的吳俊杰,道出現今許多孩子的心聲。這個暑假,他的目標就是學會蛙泳,好在中考時選擇游泳。學校沒有開設游泳課,家在永春平時住校的他只好在泉州市區租房子,方便每天去游泳館。
建個國標游泳池五六百萬
因為有需求,近幾年,中小學開設游泳課的呼聲越來越大。海都記者走訪泉州市區10多所中小學校,不少家長和學校都認為,學游泳能強身健體,也能幫助孩子掌握自救技能,應該從中小學抓起。然而,受場館等硬件限制,泉州、福州、廈門的中小學中,也只有少數有條件的學校有開設游泳課。
資金和場地是校園游泳課的第一只攔路虎。東海建設指揮部工程三組負責修建晉光小學新校區和泉州一中新校區游泳池。項目組相關負責人稱,晉光小學25m×16m的常溫泳池,光泳池設備就花了70多萬元,再加上土建、安防、淋浴室等配套設施,總造價要幾百萬元。
泉州一中是國標25m×50m的恒溫泳池,總價更高,要五六百萬元,“一個國標泳池需要差不多800噸水,就算一星期換一次,按一噸水3元算,每次都要2000多元,還不包括消毒、電費等費用。”項目負責人說,后期泳池維護,也是一筆較大支出。
泉州師院附小校長黃志強說,學校游泳池在綜合樓一樓,他不清楚泳池的建設資金,綜合樓共三層,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總共花費上千萬元。
“除非是新建校區,老校區很難有場地建設。”鯉城昇文小學副校長林升稱,就算有資金,坐落西街的昇文小學也沒場地可以建游泳館,這種現象在老城區的中小學中非常普遍。“沒有校內游泳池,學生安全就很難得到保障。”一名小學校長說。
教練救生員都不夠
師資的缺乏,是校方需要面對的第二只攔路虎。泉州市體育場館管理服務中心主任伍少杰說,體育中心是福建省職業資格鑒定站指定的,泉州唯一一家培訓救生員和教練員的場所。目前,培訓救生員15期,約900人;教練員3期,約100人,“只有取得救生員證,才能報考教練員證”。
鯉城區文體局相關人員稱,泳池水域面積250平方米以內需要3名救生員,每超過250平方米增加1名,而且一本救生員證只能服務一家場館。教練員每人每次所帶學員,初級班不得超過15人,中高班不得超過20人,“泉州救生員供不應求,不少游泳館因達不到救生員數量而拿不到經營許可證”。
“我們為一部分有興趣的學生開設游泳培訓課,但全校性的游泳課目前還沒辦法。”泉州師院附小黃志強校長說,附小目前有2500多名學生、12名體育老師,要開設全校性泳課的話,不僅課程計劃、課時要重新安排,師資也嚴重不足。
晉光小學黃校長稱,新校區一個班有54名學生,學生下水按規定要5個教練,4個救生員,學校有14名體育老師,但只有1名老師有教練員證,3名有救生員證,因此,目前還不具備開設游泳課的條件,“現在學校只有一二年級的學生,再過幾年,學生多了,也許就能開設了”。
第三只攔路虎是學生的安全。2002年,泉州五中就建起游泳館,是當時泉州市區唯一一家有游泳館的學校,但鮮少開放,“關閉游泳館,也是基于學生的安全考慮。”一名老師稱。這也是不少學校不樂意開設游泳課的原因之一。“開游泳課最難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安全,我們也非常希望孩子們能掌握游泳技能,滿足孩子們的愿望,但每個班有五六十個孩子,如果同時下水,一兩個老師真的照顧不過來。”一名不愿具名的體育老師說。
就算與社會游泳館合作的昇文小學,每次開課,也都要承擔很大的壓力。林升副校長說,開設游泳培訓課期間,學生們要統一到學校集合,再乘坐公交車到游泳館,學校會派1名行政領導、7名教師到場監護。館內還有5名救生員監控,并將深度超過1.3米的區域劃為禁游區。即使是這樣,校領導和老師們每天都要精神高度緊張,細致觀察,“就怕出安全問題”。
樣本
小學畢業至少會一種泳姿
平山中學暑假期間游泳池對附近學校學生開放,附近的孩子在學校游泳池游泳
讓學生學會游泳、掌握自救技能,晉江、石獅和鯉城昇文小學的做法,是不錯的。
晉江有21.311萬外來學生,去年暑期,僅1例學生溺亡。晉江政府部門“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出一些自己的經驗,從推動學校建游泳場館并對外開放,到探索舉辦暑期安全夏令營,讓學生免費學游泳,對學生的引導效果明顯。
在石獅,有專門的“水上安全宣教隊”進校園,傳授自救知識,學生受益匪淺。而泉州鯉城昇文小學,每年的暑期游泳必修課,也開得火熱,該學校的目標是:小學畢業前,至少要掌握一種泳姿,能游10米以上。
花5塊錢游個痛快
“暑期是溺亡高峰期,以往,溺水是學生非正常死亡的主因,占八成。”晉江市教育局學校安全與政策法規科李科長介紹。鑒于溺水多發生在危險水域,每年4月初,晉江教育部門、各學校都會與各鎮街和村社區一起,排查轄區的危險水域,設置安全警示牌。有的學校,暑期還對周邊水域進行巡邏,設立水域隱患舉報電話。
除了安全警示外,為滿足學生的游泳、戲水需求,2012年開始,晉江提出建設“一鎮一校一游泳池”工程,推動各學校建設游泳場館。
為提高校內泳池利用率,晉江推動學校游泳館暑期免費或低價向轄區內未成年學生開放,2014年起,晉江市財政依據學校游泳場館的開放量,每年給予一定的補貼。
2008年,晉江僑聲中學向東石鎮轄區的中小學生開放游泳館,這是晉江首個開放的學校游泳館。每年5月到10月,學生憑學生證,只花5元錢,就能入館游泳。
“暑期每天都會有400人次來游泳。”僑聲中學王校長說,該中學還開設了公益游泳課,每年暑假有200多名學生報名。
去年,平山中學的游泳池也開始面向周邊社區的中小學生開放。該校王校長表示,學校游泳池只有8米寬25米長,小池容納的人數有限,學校采取與梅嶺教育辦合作的方式,由教育辦征集學生,采取每班10人至15人的公益游泳班的形式,暑期每天下午5點至7點進行游泳培訓。
“建一個游泳館,造價兩三百萬。”李科長說,雖然各級政府有相應財政補助,但學校仍需承擔一定的資金。受資金掣肘,晉江目前只有4所學校建成游泳館,其中兩所對外面的學生開放。
夏令營里的游泳課
“流動人口子女在晉江就學人數已達21.311萬,占學生總數的59.52%。”李科長說,雖多次提醒家長履行監護職責,但父母大部分時間忙于工作,無暇看護子女。
他說,初步統計,晉江的學生溺亡事件中,外來學生至少占90%。
2014年,晉江新塘、內坑、英林等鎮街試行向社會游泳池購買服務,依托轄區社會游泳池,為學生開設游泳夏令營。當年,晉江在外來工最多的陳埭選取6個示范點,購買社工服務,依托村社區和企業,試行開展暑期安全夏令營。
今年,上述暑期安全夏令營示范點將增至30個,覆蓋13個街鎮,將有超3000名學生受益。其中,29個暑期安全綜合夏令營將有學生安全教育(包括防溺水)、課業輔導等技能提升項目。
內坑鎮將有一個專門的游泳夏令營,通過學生學習、觀摩,到游泳池現場學習體驗等方式,學習游泳技能,學會辨別、評估戲水環境的安全性,能夠堅決遠離情況不明水域并自救。
目前,30個示范點正在前期準備中,項目將在七八月開展,為期約1個月。
李科長說,夏令營項目直接服務的,是易發生溺水的外來學生人群,覆蓋面廣,資金少,見效快。“我們打算將暑期安全夏令營項目覆蓋到全市各個鎮街,作為長效機制推廣。”他說,以前晉江的學生溺亡意外不少,近年來由于開展了多種防溺水措施,學生溺水事件逐年下降。去年暑期,溺水事件只有1起。
水上自救是關鍵
“石獅的海岸線長達67公里,除了水庫池塘外,還有許多石窟、溝渠。”石獅市教育局校安辦負責人龔文賢說,為了提高全體師生的游泳安全意識,防范和遏制學生溺水事故,他們每年都做告誡和警示。
但最主要的,還是讓學生學會自救。
今年5月中旬,石獅市教育局從全市學校中選派39位教師志愿者,委托廈門紅十字會水上救援隊,對志愿們進行集訓,學習正確的水上安全知識、水上自救和急救技能及科學救援。
經集訓,39名志愿者老師組成的“石獅市水上安全宣教隊”開始進校園巡講。通過案例分析、救援理論、救援技能實踐和生動有趣的現場演示,學生通過體驗和互動,深入了解游泳的注意事項、水上科學救援知識和水上緊急狀態下自救等常識。
截至6月26日,這支隊伍已先后到48所學校,開展了50場宣講,師生、學生和家長近2萬人受教。
另外,石獅市教育局還與石獅便民平臺12345聯動,發布安全提示,看到有孩子在危險水域游泳、戲水或水域未做好安全防護或缺失安全提示,可撥打12345。龔文賢表示,這樣讓社會群眾參與,最終為孩子的生命安全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保護傘”。
小學畢業要能游10米
“我們規定,小學畢業前,學生至少要掌握一種泳姿,要能游10米以上。如果測試不及格的話,學生還得補考。”在泉州鯉城昇文小學,游泳是學生的必修課。
副校長林升介紹,該校1300多名學生,八成以上來自山區,不諳水性。2011年起,學校和就近的西湖游泳館及西博游泳館合作,利用暑假開設游泳培訓班,每年暑假報名的學生都有五六百人。
林升說,每年暑假,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會出臺有關學生防溺水的文件和預防措施,雖然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從根本上來說,“讓學生學會游泳,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才可減少溺水事件發生”。
作為昇文小學學生的體育老師,萬老師還是這些學生的游泳教練,至今已經教了五屆學生的她覺得,學會游泳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能減少溺亡事故,而且學生暑期也有地方去。
數據
9成家長盼游泳課納入教學
炎平/制圖
游泳課是否該進校園?海都報發起問卷調查,400多名厝邊票選,92%的家長希望,孩子所在的學校有必要將游泳課納入教學計劃。海都記者隨機多方采訪,支持的聲音明顯居多。
目前,泉州中心市區擁有校內游泳館的中小學不多,相關人士建議,可引導孩子去可控的游泳場所學習游泳。同時,記者還為您整理的安全、急救等技術帖,有需要的厝邊,不要錯過哦。
【聲音】 多數厝邊支持游泳進課堂
豐澤區文體局副局長劉月婷:愛玩水是孩子的天性,與其不讓玩水,倒不如教會他們在水中自救的技能和樹立安全意識,引導孩子去可控的游泳場所游泳。
晉光小學黃校長:中小學開設游泳課的難度比較大,但不能就此放棄。黃校長建議,財政可每年撥一筆費用,用于為學生購買足夠的保險,規避風險,這樣學校的壓力會小一點。
昇文小學老師萬碧蓮:學生學習壓力大,學游泳時,學生一般都很放松,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好處,同時對于生長發育期五六年級學生也是很好的,能夠快速長個,所以她覺得游泳課必須進入課堂。
省紅十字會水上安全救生志愿服務總隊隊長魏再生:不能因為怕有人溺水,就不讓人學游泳。在臺灣一些小學,學校和社會上具有營業資質的泳池簽訂協議,由體育老師帶學生到社會泳池上課,學生安全問題則由泳池負責,可以借鑒臺灣經驗。
【他山之石】
青島:撥付專項經費
游泳是小學必修課
據青島晚報報道,去年5月6日,青島市教育局、體育局和財政局聯合下發文件,在全市小學三年級以上適宜游泳的學生中普遍開展游泳健身活動。因為絕大部分學校沒有校內游泳館,學生學游泳需要購買社會游泳館的服務,但游泳場館的設施、設備等硬件條件要符合要求,如:保證室溫、水溫達到27℃以上,水質達到國家標準等。學校要組織學生到就近的、符合資質的游泳場館參加培訓。在開展培訓前,要與游泳場館簽訂協議,明確雙方的職責,包括人員安排、設施設備的要求及安全保障措施等。
據介紹,游泳培訓工作經費由市財政按照100元/人/年標準定額補助各區(市),對象為小學三年級學生,不足部分由各區(市)負責安排。有條件的區市可安排在自有游泳館進行。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往返車費、安全保衛、體檢、保險等費用由學校在游泳專項經費或公用經費中支出。各校對撥付的學生游泳專項經費必須做到專款專用。原則上按照對每個學生學會游泳為標準經考核后撥付經費。
【技術帖】
晉江市教育局學校安全與政策法規科李科長表示,雖然晉江推出了各種舉措來防溺水,但防溺水最重要最基礎的,還是安全教育和宣傳。
為此,海都記者與晉江教育部門一起梳理了一些防溺水,以及遇到險情時的自救和急救安全常識。
防溺水“六不準”
1.不準私自下水游泳;
2.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
3.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游泳;
4.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5.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
6.不準不會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游泳安全要點
1.下水時切勿太餓、太飽。飯后一小時才能下水,以免抽筋;
2.下水前試試水溫,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外出游泳,則必須有家長相陪,不可單獨游泳或與同學結伴;
4.下水前觀察游泳處的環境,若有危險警告,則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環境不清楚的地方游泳。這些地方的水深淺不一,而且涼,水中可能有傷人的障礙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確保此處水深至少有3米,并且水下沒有雜草、巖石或其他障礙物。以腳先入水較為安全。
溺水時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發現有人立即呼救;
2.放松,讓身體漂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4.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如周圍無人,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條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記者 楊江參 黃曉蓉 林天真 李昌乾 攝影 呂波 陳紫玄 編輯 劉榮寅 韓影 視覺 立祺 炎平)
相關閱讀
- (2015-12-11)2015年成人高招錄取工作結束 可登錄網站查詢錄取結果
- (2016-04-13)福州發布小學教學計劃 小學生到校時間不得早于7點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