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從培養機制入手 “招+轉+訓”補上兒科醫生缺口
2016-06-23 09:07:16 來源: 福建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針對兒科醫師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我省正從培養機制入手,探索培養新模式,壯大兒科醫生隊伍,緩解供需矛盾
招+轉+訓,補上兒科醫生缺口
兒科醫生短缺并非我省孤例。
國家衛計委此前透露,我國現有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為0.49人,低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0.85-1.3人)。而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4年我國兒科醫生總量并未增長,反而減少約0.3萬人。
供需矛盾極為突出的狀況亟須改變,但兒科醫生缺口如何補填?
特殊的“規培生”
最近5個多月,每天早晨,陳天貴都會出現在省立醫院兒科病房查房的醫生隊伍中。
和其他的規培醫生不同,在來省立醫院之前,他已在永春縣醫院當了10年的醫生。所以,他無需像剛畢業的住院醫師那樣要去所有科室大輪轉地培訓3年,他只需在兒科專門培訓一年。
去年12月,根據國家衛計委通知,省衛計委下發《福建省2015年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工作方案》,從全省縣級醫院選派30名非兒科專業的醫師,到省立醫院、省婦幼保健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接受一年期兒科培訓。培訓結束后,這些醫師將回到原單位轉崗為兒科醫生。
陳天貴是這30名醫師中的一員。每天一上班,他都要跟著主任去查房,查完后接收新病人,給病人做入院體檢、開醫囑、寫病歷,其間不時還要幫忙給病人抽血。“學的東西非常多,很有收獲。”他說,“目前,我已掌握兒科常見病的基本診療和操作技能。”
他們的努力得到培訓單位的認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在該醫院兒科培訓的一名來自上杭縣醫院的醫生,綜合學習能力和知識掌握程度都很不錯。
兒科醫生轉崗培訓目前各省都在進行。國家衛計委等六部委《關于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加大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力度,讓符合條件的相關專業醫師經培訓,考核合格的在原專科執業范圍的基礎上增加兒科執業范圍。
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我省也將落實開展兒科醫師轉崗培訓,將每年縣級醫院兒科轉崗培訓人數達60人,還會將兒童保健醫師培養納入兒科醫師培養體系,充分發揮兒童保健醫師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
復招擴招擴大規模
然而,非兒科醫生轉崗成兒科醫生,這只是過渡時期填補兒科醫生數量缺口的一種應急辦法。
在有限的一年培訓時間內,“規培生”要在兒童保健、新生兒、心血管、腎臟風濕、神經、內分泌、血液腫瘤、消化、呼吸、傳染病、重癥監護(ICU)等11個科室輪訓,每個科室的學習時間約一個月。
而單單在兒童保健科室,他們就須掌握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及評價方法;小兒營養的基本知識及正確的喂養方法;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程序和預防接種方法、注意事項及其禁忌癥、常見異常反應及處理;疫苗針對傳染病報告、采樣以及疫苗儲運基本要求;兒童佝僂病防治方案;營養不良、鋅缺乏癥、注意力缺陷多動綜合征等小兒常見疾病診斷及防治。還須熟悉各種心理行為測試方法及適應年齡,可對結果予以解釋、評價;散居兒童及集體兒童管理;身材矮小、厭食癥、發育遲緩等癥狀鑒別診斷;兒童早期發展評價、咨詢和干預;兒童保健衛生宣教等。
“這并不輕松。”陳天貴說,“就拿開藥來說,就要適應一段時間。我來培訓之前是名內科醫生,患者都是成人,開藥、打針都是整瓶開出去。現在患者都是兒童,用藥劑量變化非常大,每位病人都要重新計算一次用藥劑量。”
所以,盡快恢復兒科專業招生,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兒科醫生無以為繼的窘狀。今年,我國39所舉辦“5+3”一體化醫學教育的高校將開展一體化兒科醫生培養。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我省也將從2017年起,在福建醫科大學等高等醫學院校設置兒科專業或臨床醫學專業(兒科學方向),每年各招生不少于50人;福建醫科大學新增“5+3”一體化兒科醫生培養招生計劃50人/年,同時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省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也將設置婦幼保健專科專業,每年招生50人。
在上述這些兒科醫生上崗之前的這8年里,我省將擴大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培規模。記者從省衛計委獲悉,今年我省住院醫師規培招生將向兒科傾斜,兒科專業住院醫師規培不限名額,優先安排,相關補助也會增加,還將鼓勵那些經過住院醫師規培的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住院醫師從事中醫兒科診療工作。(福建日報記者 儲白珊)
相關閱讀
- (2016-02-25)廈門醫院兒科醫生很緊缺 低于全國平均配備水平
- (2014-04-02)福建省紀委通報3起腐敗案 一官員受賄37萬獲刑8年
- (2014-04-09)新加坡節目《你是福建人嗎?》走紅 引發網友共鳴
- (2014-04-18)福建省地稅局副局長施維雄被查 曾任泉州地稅局長
- (2014-10-26)第十五屆省運動會在漳州開幕 陳忠和點燃主火炬(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