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成立專門機構統籌管理債務問題 中央已形成共識
2016-06-15 19:24:38 來源: 澎湃新聞
0瀏覽 評論0條
中國將成立專門機構統籌管理債務問題,中央已形成共識
6月1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吹風會上,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試驗室理事長李揚透露,中央已經形成共識要對債務問題進行統籌管理,未來還將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 李揚表示,中國政府的債務處于可控范圍。如果目的是要評估中國發生債務危機的可能性,分析的范圍就不應局限于債務,還應該考慮資產。中國擁有足夠的資財來應對債務風險,發生債務危機應為小概率事件。
國家金融與發展試驗室理事長李揚。 資料
就在昨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利普頓DavidLipton也建議中國成立專門機構處理債務問題。利普頓說,“企業債務雖仍可控,但數額龐大且快速增長。為避免今后出現嚴重問題,解決企業債務問題已經勢在必行。需要全面的計劃和具體的行動,來硬化預算約束(特別是對國有企業),對薄弱企業進行重組或破產清算,確認和分配損失,處理相關的社會成本,并便利市場準入。鑒于這方面涉及的廣泛挑戰,我們建議成立一個人員配備充分、具有清晰職能的工作小組,并以正在實施的煤炭和鋼鐵行業重組計劃為基礎,來推動和實施現實可行的國企重組并處理與之相關的給銀行業帶來的影響。”
對于統籌管理債務的問題,李揚表示,目前中國還沒有形成一個統籌的機構,但是在朝這個方向去努力,我作為智庫經常會參與中央對相關問題的討論,我發現已經形成統籌管理的共識。
李揚表示,財政部可以考慮到國企、央企、融資平臺等債務問題,但是企業債管理不到,一行三會只能處理金融機構的相關債務問題,并且沒有掌握全部數據,因此對于統籌管理,中央已經形成了共識,這個共識還沒有形成機構安排,但是未來會解決。
李揚介紹,中國債務問題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中國擁有高儲蓄率,每年相當于GDP的50%的儲蓄需要轉化為投資,由于中國金融市場欠發達,因此儲蓄向投資的轉換會形成債務,高儲蓄也為中國解決債務問題提供了巨大的緩沖。
第二個特點,中國各級政府的借債主要為了進行投資,因此與巨額債務相對應,中國地方政府掌握著大量的優質資產,形成未來償債的可靠保障。
對于中國經濟放緩加劇中國債務產生的說法,李揚不贊同。李揚認為,中國過去經濟增長過快掩蓋了債務問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只是讓債務問題顯露出來。解決債務問題和解決不良資產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問題。當前處理債務問題是強固基礎,穩定增長,為長期發展打基礎。
地方政府不愿意接受房價下跌,認為這將會引發地方債務危機。李揚認為,對于地方政府官員來講,這樣想很正常。但是房地產泡沫問題,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泡沫問題已經成為事實。中央強調去庫存就是確定這個調整。
DavidLipton敦促中國立即采取行動解決不斷增加的企業債務,否則在中國向消費拉動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可能有“走危險的彎路”的風險。
李揚表示同意上述看法,非金融企業的債務問題必須引起重視。中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中國的非金融企業包括國企和央企等,與金融企業密切相關。如果非金融企業出現債務問題難以解決,會引發金融企業出現問題。一旦金融企業出現問題,這將與中國政府密切相關,會引發相關的財政問題,所以必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