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工藝人一塊豆腐做半個世紀 百年技藝盼傳人
2016-05-26 11:15:52 來源: 福州日報
0瀏覽 評論0條
用傳統工具將成型豆腐切絲后販賣。
柴火豆腐,顧名思義,就是用柴火燒制而成的豆腐。與現代流水線生產出來的豆腐相比,柴火豆腐別有一股濃濃的豆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豆子的原味,吃后讓人口齒生香。
在永泰霞拔鄉(xiāng),60歲的林學能就是一名百年柴火豆腐制作技藝傳承人。說起林學能制作的豆腐,當地居民就兩個字:好吃!
柴火豆腐要求全手工制作,費時費力。已從事這項工作半個世紀的林學能說:“再累再費時,也要堅守這一技藝,這樣才能讓中華傳統美食有更久遠的生命力。”
柴火豆腐受歡迎
從福州市區(qū)驅車近3小時,才能到霞拔鄉(xiāng)。林學能的豆腐店屬前店后坊,沒有招牌,但這并不妨礙其知名度——每天的鮮豆腐一早就能賣光。
在記者采訪時,不時有顧客前來買炸豆腐、豆腐片,林學能不加詢問,總能一一滿足每人需求——都是老顧客,互相知根知底。記者問他們?yōu)楹螑酃忸櫫謱W能的豆腐店,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好吃啊,柴火豆腐豆香味特別濃!”記者嘗了一口炸豆腐,果然如此!
林學能10歲就開始跟著父親林西良學習制作柴火豆腐,迄今整整堅持了50年,其掌握的豆腐制作技藝由爺爺林景于清光緒年間首創(chuàng),之后傳于林學能的父親。
制作過程純手工
在林學能豆腐店后面的豆腐作坊,磚土壘制的火灶格外引人注目,火灶旁有序地排放著劈好的柴火。“這是老伴到山上撿的,我做的豆腐大家都說特別香,就是因為是用柴火燒制的。”林學能笑瞇瞇地說。
說起自家豆腐的制作過程,林學能就像在向大家介紹孩子的成長過程一樣,充滿了幸福感與自豪感。他每天深夜2點起床準備豆腐制作,哪怕是呵氣成霜的嚴冬,都會將前一天晚上泡好的豆子磨成漿,然后過籮、篩漿,隨后將篩過的漿倒入火灶上的大鐵鍋中煮制。“這時我就得生火、添柴了,現在大家都用電式鍋爐燒漿,速度雖然比柴火燒制快五六倍,但燒出來的味道缺少了特別的豆香味。我曾經試過一次,第二天又恢復柴火燒制了。”林學能說。
林學能制作的豆腐不僅豆香味濃,而且滑嫩可口,這與他用石膏點豆?jié){的深厚功力大有關系——點少了,豆腐太嫩,不成樣;點多了,容易硬、老,豆腐就做砸了。
百年技藝盼傳人
制作豆腐,離不開水。長期從事這項工作,讓林學能落下了風濕、關節(jié)炎等毛病。醫(yī)生建議他少與冷水打交道,但他一直做不到,因為離不開豆腐。“這是祖宗傳了百年的技藝,大家百吃不厭,得有人接著做。曾經有人好意勸我別堅持柴火燒制豆腐了,勞心勞力,連孩子也覺得累,不愿接班。但不用柴火燒制,豆腐就變味了。”
林學能說,希望柴火豆腐制作技藝能夠一直傳承下去,若有外人愿來學習,自己一定傾囊相授,條件只有一個:必須秉承傳統制作方式——用柴火燒制。
(記者 吳暉 錢嘉宜/文 池遠/攝)
相關閱讀
- (2016-05-10)福州刺繡家族傳人:跨越海峽傳承 巧手共"繡"閩繡情
- (2016-09-02)鮮豆腐靠超標防腐劑“美顏” 獲利高達107萬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