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美女”搭訕加好友為哪般 招嫖投資詐騙花樣不少
【投資】
“校友”突然要加好友 送溫暖混熟后拉你投資
市民小黃說,幾個月前,一個頭像很美,網名叫“菜小妮”的女網友要添加他為“好友”,看地點顯示在武漢。他以為是自己的同學或者校友,因為他的母校就在武漢,很多同學留在那里工作。同意后,“菜小妮”直接對他說:“陳剛,你到廈門了,怎么不跟我說一下?”黃先生說,他不是陳剛,對方加錯人了。“菜小妮”馬上連連道歉說:“不好意思,實在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兩人簡單聊了幾句,也就客客氣氣地再見。
此后,“菜小妮”一般每隔幾天就會發一次朋友圈,里面也就是上班下班、居家生活、出門旅游的事情,看起來是一個普通的公司白領,有老公和一個可愛的女兒。一切都挺正常的。而且,每隔幾天,她就會發來問候,小黃禮貌地回復,覺得這個女網友并沒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偶爾網聊一下,也挺正常。
過了兩個多月,“菜小妮”有一天朋友圈發消息,透露自己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小黃表示了羨慕。又過了幾天,她發了一條某石油市場走勢圖,圖片是一只期貨大幅上漲,說:“下午賺了2萬,太爽了。”
上周,已經跟小黃算是“老朋友”的“菜小妮”突然向小黃推薦某個投資品,說利息很高,還說要教他進入某個石油交易市場,如果不放心可以自己先買;如果相信她,可以先在她那兒放一點資金,她來幫忙打理,賺錢了,可以再增加投入。
小黃說,他經常看晚報,看到不少網上投資的騙局,防范意識比較強,回應就比較消極。連續幾天,“菜小妮”又向他推薦其他的投資品,他沒有回應,對方就很少再發信息過來。
不過,這兩天,“菜小妮”又主動跟小黃聯系起來,發微信問候。
小黃咨詢警方的朋友,對方告訴他,千萬別上當,這個“菜小妮”十有八九是騙子,連朋友圈都可能是剽竊別人的,她的背后很可能是一個職業網絡騙子,專門在網上色誘多金男。現在這種案子挺多的,有的騙子還成立了公司,聘請很多人專門在網上干這種事,一旦你“投資”了,將越陷越深,最后血本無歸。聽完,小黃也為自己捏了一把汗,慶幸沒有上當受騙。
▲一天至少發七八條賣東西的信息。
【詐騙】
玩微信“查找附近的人” 17次騙走網友手機
27歲的鄭某小學文化,曾有過犯罪的前科,出獄后一直也沒有穩定的工作,看著越來越多人玩微信,他打起了歪主意。
從2014年開始,鄭某就變換不同的微信名,通過“查找附近的人”這一功能,結識女性的微信好友。成為好友后,他會主動找話題閑聊,幾天之后便約對方見面。每次約見吃飯,鄭某都選在人流量較大的商城、火車站等地。吃飯過程中,鄭某就借口手機沒電、有事需要聯系,進而向對方借電話。結果,他一邊打電話,一邊走出餐廳,然后趁人不注意帶著手機溜走,轉而再賣掉手機。約見的微信好友往往在餐廳里等了又等,不見人影時,才察覺自己被騙。
據其中一位被害人小月(化名)的陳述,她和鄭某在微信相識,聊了將近一個月,在2015年情人節當天才見面。為了安全起見,她還特地叫上一個朋友作陪,可沒想到鄭某離開后就再也聯系不上,手機就這樣被騙走了。
經思明區法院審理查明,鄭某非法騙取他人財物,作案17次,價值共計77809元,構成了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10個月,并處罰金5000元。
一聽對方有難就設圈套 騙取“打點費”后消失
年僅30歲的張某和阿君(女)也是通過微信結識,加為好友,兩個人會不時聊聊天。漸漸熟悉后,阿君就會說起家里的事。
2014年6月初,阿君在微信上告訴張某,自己的丈夫犯了點事,被抓起來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張某遂“萌生一計”,說有熟識的朋友可以幫忙打通關系,讓阿君的丈夫早點放出來。阿君很感激,張某提出需要一些“打點費”,阿君也沒有懷疑,很快轉賬1萬元。之后,她一直等待張某的消息,卻發現張某失聯了,而丈夫的事情也沒有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她這才意識到被騙,報警求助。
2015年初,張某終于被抓獲歸案。去年6月,思明區法院作出判決,張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并處罰金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