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飛虎隊員與福建有不解之緣 后人閩江祭奠先父

2016-04-05 08:59:26 來源: 海峽都市報

0瀏覽 評論0

美飛虎隊員與福州有不解之緣 后人閩江祭奠先父

穆藹仁曾在順昌英華中學、福建協和大學(福建師大前身)任教,并在抗日時期作為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的一名中尉來閩幫助抗戰。圖為上世紀40年代初期,穆藹仁一家在福建協和大學專家樓前的合影(彼得供圖)

昨日清明,微雨靄榕。在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言靈(Elyn)一行人祭奠安葬于此的穆藹仁的學生。言靈是穆藹仁的兒媳,穆藹仁在抗日戰爭時期作為美國援華空軍飛虎隊的一名中尉來閩幫助抗戰,生前與福州有著不解之緣,過世之前,他還立下遺囑,骨灰要撒向閩江。昨日上午,言靈與穆藹仁的學生陳世明等人還在閩江江畔撒花祭奠穆藹仁,陳世明也回憶了與穆藹仁交往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飛虎隊員學生 有多位是烈士

在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長眠著20名英華中學的烈士,這些烈士中有不少是穆藹仁當年的學生。現年92歲的陳世明作為這些烈士的校友,每逢清明,都會到陵園祭掃。因丈夫彼得有急事離開福州,昨日言靈代表一家參加祭掃活動,這讓陳世明欣慰不已。

“1940年到1941年,年僅20歲的穆藹仁擔任我們的老師,當時我才17歲。”陳世明回憶說,當年穆藹仁任英華中學高一(驚濤級)的英語老師,70多名學生中有多位烈士,現在還在世的也已是鮐背之年,目前在福州的大約只有4個了。

陳世明給記者出示了2005年11月穆藹仁給英華中學驚濤級校友的最后一封信,信中穆藹仁說自己患上腦炎,身體好些后希望能再次來到中國。但在次月,穆藹仁便在美國去世,享年85歲,這讓陳世明唏噓不已。“他常跟我們說,‘他的根在中國’,得知他去世,我還特意寫了一篇追憶的文章悼念他。”

祭奠選紅黃花瓣 寓意中國情結

在文林山祭掃完后,言靈和陳世明等人來到解放大橋附近的閩江江畔,將花瓣撒入閩江,祭奠穆藹仁。據言靈介紹,穆藹仁的骨灰之所以選在解放大橋附近,是因其位于英華中學舊址的山腳,有著特殊的意義。

言靈選擇祭奠的花瓣也花了一些心思——花瓣由紅玫瑰花瓣和黃菊花花瓣混合而成,“紅色代表中國國旗的背景,黃色代表國旗上的五角星”。言靈說,他們一家三代與中國有著不解之緣,所以才這樣選擇。

“穆藹仁對福州有很深的感情,福州話也講得很好。”祭奠完畢,陳世明說,1993年穆藹仁再次來到福州,一下飛機,就用福州話跟他打招呼。在英華校友歡迎會上,穆藹仁也經常講福州話、普通話,中間穿插英語,“感覺非常親切”。

“他是我們的良師益友,當年他兼任《Tide》(當時洋口唯一的英文墻報)顧問,1941年他回國時,把創刊號帶回美國,一直珍存著。”陳世明說,他現在還保存著與穆藹仁之間交往的相關材料,現在回想往事,猶如昨天。(記者 劉世泉 林丹)

[責任編輯:黃如萍]

參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