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代表建議要降犯罪率 該讓孩子多讀圣賢書
2016-03-13 09:42:24 來源: 法制晚報
0瀏覽 評論0條
是非善惡評價標準混亂、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失落,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滋長蔓延……面對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趨勢,而且有低齡化、暴力化的傾向,全國人大代表、福建佳美集團公司工人謝利英等12名代表憂心忡忡。如何重塑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謝利英認為多讀“圣賢書”加強國學教育是其中關鍵一環。
現狀 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
今年湖南邵東縣小學女教師在學校被害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根據情況通報披露的信息,3名嫌疑人作案手段驚人,這3名犯罪嫌疑人已具備了反偵查能力。近年來,由于社會的開放和轉型,社會結構、生活方式、道德觀念、行為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品質呈現出很多特征,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法制晚報微信公眾號:fzwb_52165216)
最突出的是:是非善惡評價標準混亂、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失落,以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滋長蔓延。一份來自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發生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中,14歲至16歲年齡段所占比重逐年提升,至2013年已突破50%,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
數據顯示,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和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聯合發布了發生在福建校園內的16起刑事犯罪典型案例。 其中,故意傷害案件9起,占56%;聚眾斗毆案件3起,占19%;尋釁滋事案1起;搶劫案1起;強制污辱婦女案1起;導致2人死亡,7人重傷的嚴重后果,犯罪時未滿16周歲有8人。
分析 不注意道德素養“修煉”易入歧途
謝利英分析認為,涉及未成年人案件頻發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其一,由于處于青春期年輕氣盛,在受到瑣事口角、語言刺激時,不能理智地控制情緒,從而進一步轉化為拳腳相拼打架斗毆事件;其二,一些未成年人平時不注意道德素養“修煉”,法制觀念淡薄,不能冷靜處置同學間發生的小事;第三,中學生思想不成熟,辨識能力較差,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喜歡與自己性格相近的同學組成小團體,一起學習、活動和玩耍,但因自我性格尚未穩固,容易受到其他成員思想和行為的影響。
建議 多讀“圣賢書” 重塑青少年道德教育
由此,謝利英以及12名福建代表團的代表建議,要重視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共同關注青少年成長,預防青少年犯罪。“首先要加強在宣傳上的力度”,謝利英表示,要加大在校生法制宣傳力度,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強法制觀念,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由此她建議由各級政府從教育經費、教材、時間、師資等方面落實青少年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要多形式、全方位地開展針對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普法教育。
正面引導之外,內心塑造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因此謝利英建議教育部門開展傳統教育,增加國學經典教育法。“要由學校、家庭引導學生多讀圣賢書、經典國學,特別是青春期階段”,謝利英表示,書讀得越多,待人處事、法律意識與性格修養都會得到提升。(法制晚報微信公眾號:fzwb_52165216)
最后,謝利英建議,還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點,做好預防青少年過渡犯罪工作,重點做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宣傳教育。“一些青少年自身生理的成熟和心理的不成熟使他們正處在‘心理斷乳期’。”因此謝利英認為要認真研究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相關閱讀
- (2015-07-10)青少年犯罪暴力化傾向愈加明顯 壓力越來越成誘因
- (2015-11-28)南安黑心毒販躺在止咳水上睡覺 青少年用它提神玩游戲
- (2015-12-09)福建實際吸毒人數高達60萬 青少年占七成(圖)
- (2016-01-29)韓國青少年深山戒網癮 徒步出逃找網吧(圖)
- (2016-03-11)高智商犯罪:北大學生弒母案全解析 曾提醒親戚尋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