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 2016年GDP增長目標力爭9%

2016-01-20 14:30:49 來源: 今日泉州網

0瀏覽 評論0

【發展亮點】

推進供給側改革 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增強發展新動能。面對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通過供給側改革拓展空間,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靈活性,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落實好已出臺20條降低企業成本措施,在降低社會保險費、財務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再出臺一批新措施,使企業經營成本明顯下降。

●全面加快地鐵1至4號線、翔安機場、新港區和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統。下大力氣補齊產業平臺、工業技改、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民生改善等領域短板,切實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

●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鼓勵和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教育培訓、醫療保健、家政養老、體育健身、休閑娛樂等新業態。集中力量發展集成電路、LED、生物與新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抓緊布局石墨烯、碳化硅等未來產業。

深化兩岸融合 加強產業對接合作

●加強與臺灣集成電路、醫療養生、現代農業等產業對接合作。加快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范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和大陸對臺貿易中心建設。

●深化廈金多領域合作。建立社區共建常態化機制,拓展兩岸在文化藝術、宗親聯誼、民間社團等方面交流合作。

堅持擴大開放 推出一批擴大開放新舉措

●促進旅游與會展深度融合,打造國際旅游會展名城,創建國家旅游休閑示范城市。打造中轉型港口,重點發展集裝箱運輸、國際航運服務、保稅物流。大力發展軟件信息、工業設計、服務外包、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

●推動投資管理制度創新,完善負面清單管理,推出一批擴大開放新舉措。

●充分利用廈蓉歐、中亞班列,建設海陸聯運大動脈,完善集疏運體系,使廈門成為“一帶”“一路”聯結點。

推動跨島發展 加快島外新城建設

●全力加快建設同安、翔安兩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丙洲、美峰兩個現代服務業基地。加快開發環東海域東部新城、翔安南部新城、馬鑾灣新城,做好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文體等公共設施配套。

●加快海綿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動海滄隧道、翔安機場快速路、前場鐵路大型貨場、北動車運用所等項目建設。

【民生亮點】

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

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優化專業設置,推進校企合作,擴大訂單式人才培養。鼓勵興辦國際學校。

打造15分鐘健康圈

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加快公立醫院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辦醫。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點,打造15分鐘健康圈,讓群眾就醫更加方便。推進省全科醫生培訓分中心建設,壯大全科醫生和住院醫師隊伍。

推動文體設施向公眾開放

打造藝術精品,辦好文博會、中國國際鋼琴比賽等重大文化活動。深化文化惠民、文化下基層,推動文體設施向公眾開放,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做好被征地農民和退養漁民、高校畢業生、城鎮困難人員、轉業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創業服務。修訂補充工傷保險辦法,完善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臨時救助和醫療救助等制度。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推廣醫養護結合,推進愛鷺老年養護中心、愛心護理院改擴建等項目,增設居家養老服務站,鼓勵民辦養老機構發展。

完善火車站等周邊配套

推動觀音山、五緣灣等連片發展,完善鷺江道、火車站等周邊配套,打造金融、商務、旅游會展、消費購物中心。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和城中村提升,建設一批停車場。

推廣新能源汽車及裝備

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建設充電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及裝備。實行公交優先,優化自行車專用道,鼓勵綠色出行。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持續推進九條流域綜合治理。推行垃圾分類,倡導垃圾不落地。

開建8082套保障房

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8082套,基本建成4538套。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10元,有效幫扶困難家庭。

新增優化一批公交線路

完善城鄉社區網格化管理。爭創全國安全發展示范城市。抓好食品安全城市創建試點。推進交通改善,新增優化一批公交線路。持續推進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打造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

“十二五”收官

GDP年均增長10.6% 人均GDP 1.4萬美元

“十二五”期間,廈門牢牢把握中央支持福建加快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扎實推進產業升級、體制創新等十大行動計劃,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明顯進步。

■綜合實力得到新提升

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人均GDP 1.4萬美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000億元,年均增長12.7%。財政總收入突破1000億元,年均增長15%,平板顯示、金融服務、旅游會展3條產業鏈產值分別突破千億。

■城鄉建設邁出新步伐

廈漳跨海大橋、龍廈鐵路、廈深鐵路、廈成高速建成通車,全國首個自動化碼頭正式運營,完成廈漳港口一體化整合。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人均公園綠地11平方米,成為國家森林城市。

■改革開放獲得新突破

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92項政策。名列中國服務型政府十佳城市前茅。實際利用外資92.4億美元,外貿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百強城市第五位。

■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

全市財政一般預算70%以上投入民生和社會事業。新增城鎮就業75.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8.7萬人。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5.5萬套。

■社會治理再上新臺階

成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獲評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市。連續三屆獲評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本版文/記者 黃懷

[責任編輯:盧僑生]

相關閱讀

廈門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今開幕 會期3天半

廈門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今開幕 會期3天半

人大代表們在認真閱讀會議材料。今日上午,廈門市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將在人民會堂開幕。昨日下午,...更多

2016-01-19 09:49:27
廈門市政協2015年工作回眸 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廈門市政協2015年工作回眸 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市政協成立60周年。這一年,政協廈門市第十二屆...更多

2016-01-18 16: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