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
2016-05-25
德國警方抓獲殺害中國女留學生兩兇手 系一對情侶
當地時間24日下午,德國Dessau警方宣布,兩名涉嫌殺害中國留學生李某某的兇手(一男一女)已被抓獲。[詳細]
-
2016-05-25
外媒調查:多國年輕人認為中國是開始事業的最佳國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 S News & World Report)與沃頓商學院聯合制定的開始事業最佳國家排名中,中國名列第一。[詳細]
-
2016-05-25
韓媒:日軍艦掛“旭日旗”進入韓海軍基地引爭議
據韓媒報道,為參加從5月25日開始在鎮海與濟州島一帶舉行的“2016西太平洋潛艇事故救援演習”,日本軍艦在5月24日帶著“旭日升天旗”進入韓國鎮海海軍基地,引發了[詳細]
-
2016-05-25
頭目之死攪動塔利班“江湖” 美國能如愿嗎?
阿富汗塔利班領導人曼蘇爾在上任9個多月后突然斃命,他乘車時被美國無人機擊中身亡,美方宣稱清除掉了阿富汗和平進程的“障礙”。[詳細]
-
2016-05-25
中方回應漁船進南非海域被查扣:天氣惡劣被迫進入
近日,又有三艘中國漁船被南非當局查扣。中國駐南非大使館新聞發言人余勇參贊在接受記者提問時指出,有關中國漁船是自西南大西洋公海從事合法遠洋漁業生產后返航途[詳細]
-
2016-05-25
外交部稱樂見美國解禁對越軍售 美媒:出人意料
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稱,鑒于中國與越南和南中國海其他鄰國的關系,再加上對美國介入該地區領土糾紛的態度,中國的反應的確出人意料。不過,至少一名分析人[詳細]
-
2016-05-25
緬北采玉場廢礦堆又發生坍塌 13人死100人被埋
緬甸北部克欽邦近日又發生采玉場廢棄石堆崩塌事故,估計大約100人被掩埋,已經確定有至少13人死亡,其他失蹤者兇多吉少。[詳細]
-
2016-05-25
北海道現奇觀“蠟燭巖”點燃朝霞景色壯美(圖)
近日,位于日本北海道西部積丹半島的奇巖“蠟燭巖”在黎明時分與冉冉升起的太陽重疊,呈現出一幅點燃燭火般的奇幻景象。[詳細]
-
2016-05-25
輻射物約合168枚原子彈 福島核污染物漂抵北美
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后不久,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研究員中野政尚的研究顯示,放射性銫順著洋流在五年后到達北美洲,10年后有些會回到亞洲東部,30年后幾乎擴散到整[詳細]
-
2016-05-25
奧巴馬將啟程赴日本 將向安倍就沖繩奸殺案致歉
美國總統奧巴馬本月25日會離開越南,轉飛日本,并于明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詳細]
-
2016-05-25
日美擬提前至25日舉行首腦會談 應對美軍行兇案
多名日美關系消息人士本月24日透露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腦會談基本擬定在當地時間25日晚間舉行。[詳細]
-
2016-05-24
美國非裔青年格雷致死案一涉案警察被判無罪(視頻)
曾引發美國巴爾的摩騷亂的非洲裔青年格雷致死案23日首次宣判,涉案警察之一愛德華·尼羅被判全部指控均不成立。[詳細]
-
2016-05-24
萊昂納多拍賣自家豪宅一周居住權 30萬歐元成交
日前,好萊塢影星、奧斯卡得主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以30萬歐元的價格,拍賣出了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棕櫚泉市自家豪宅為期一周的度假權。[詳細]
-
2016-05-24
塔利班商討頭目接班人選 傳奇將軍或接任新掌門
阿富汗塔利班領導委員會近日開會商討接班人選,這表明他們接受最高領袖曼蘇爾已死的事實。[詳細]
-
2016-05-24
俄國防部:俄反導系統發現美軍機在俄領空附近
近日,俄反導系統發現美國空軍的RС-135偵察機在日本海上空的俄羅斯領空附近實施空中偵察。[詳細]
-
2016-05-24
渡海移民激增忙壞救援隊 意大利一天救起約2000人
意大利海岸警衛隊23日表示,他們當天在地中海海域利比亞外海的15趟搜救行動中,共救起約2000名試圖渡海前往歐洲的移民。[詳細]
-
2016-05-24
安倍稱日本政局或現重大變動 自民黨擬延期增稅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月23日在自民黨的領導層會議上表示,本屆國會即將于6月1日閉幕,“可以預見今后會出現各種重大政治動向。[詳細]
-
2016-05-24
日本正探討海外自衛隊適用安保法新任務范疇(圖)
關于日本自衛隊參加的南蘇丹聯合國維和行動(PKO),日本防衛省已在協調11月起派遣以陸上自衛隊第五普通科連隊為中心的部隊作為第11批派遣隊赴當地維和。[詳細]
-
2016-05-24
美副國務卿呼吁美知華派高官為美中關多系花時間
美國前常務副國務卿、前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當地時間23日在華盛頓呼吁,美國政府應該有一位愿意花時間思考和研究美中關系的知華派高官,來為美中關系把握方向,推動[詳細]
-
2016-05-24
英媒:日美反對中英友好關系 英國首相或遭批評
據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報道,本周七國集團(G7)峰會上,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將承受壓力,因為其他幾個國家的領導人將會批評這位英國首相在對華關系和全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