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熱點
-
2014-08-18
運動服裝凈利反差加劇:李寧巨虧 安踏匹克回升
在幾大運動服飾上市公司今年訂單普遍回升的刺激下,半年報的成績單利潤情況卻并未現整齊劃一的回升。[詳細]
-
2014-08-18
汽車反壟斷收網在即 12家日企罰單將超10億元
跨國車企鉆政策漏洞通吃上下游產業鏈,汽車反壟斷首批調查處罰“收網”在即12家汽車零部件日企罰單將超10億元 [詳細]
-
2014-08-18
美國豬肉兵臨城下:常年每斤5元比中國便宜30%
今年上半年,受到豬腹瀉疫病的影響,美國生豬供應減少,價格大舉飆升30%。美國最大生豬供應商,如今已經被雙匯收購的史密斯菲爾德,養豬業務因此大賺一把。[詳細]
-
2014-08-18
后限購時代樓市變奏 北上廣深陷入松綁包圍圈
這場以6月為起點、為限購松綁的運動大潮中,地方政府在沒有中央明確反對的情況下,先后闖關放松樓市政策,手段越來越新,力度越來越大,“市場回歸”大有向“集體救[詳細]
-
2014-08-18
河南四大煤企陷虧損困境 政府銀行等出手相助
作為全國第五大煤炭產區的河南,也正面臨一場巨大的挑戰,三大煤業集團在虧損中艱難前行。[詳細]
-
2014-08-18
北京樓市周末集中現“日光盤” 分析稱定價合理
金九銀十”到來前夕,北京樓市在上周末迎來升溫行情,多個樓盤出現日光或準日光。位于西三環外的高端樓盤琨御府8月16日開盤熱銷24億元,認購率超過95%,龍湖·長城[詳細]
-
2014-08-18
多名藥監總局官員遭實名舉報:批簽發問題損失4億
湖南紀委官員舉報藥監局前局長的事情還未結束,藥監總局多位現任官員又遭遇實名舉報。[詳細]
-
2014-08-18
服裝企業老板頻傳失聯:借倒閉渾水摸魚(名單)
隨著傳統服裝業的銷售萎靡和庫存越積越多,市場不斷傳出企業老板跑路的消息,以至于“老板去哪了”成為服裝業的新代名詞。[詳細]
-
2014-08-16
牛奶巨頭57億入股永輝超市 今年在閩增10家門店
牛奶公司57億元入股永輝超市,成第二大股東,引發零售業震動。今年永輝超市計劃將新開10家門店。目前已經新開2家,下半年將再開8家,主要分布在泉州、龍巖、福清等[詳細]
-
2014-08-15
茅臺集團22億豪賭三亞旅游地產 周邊云集上百項目
8月13日,茅臺集團預計總投資額約22億元的海南旅游地產項目,在三亞海棠灣開工奠基。這是繼其貴陽商業地產項目后在房地產業的又一動作。[詳細]
-
2014-08-15
普京再秀肌肉:必須終結石油美元中國等多國響應
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表示,俄羅斯應該致力于在全球范圍以盧布來出售自己的石油和天然氣,他也指出,使用美元作為能源貿易中單一的定價貨幣正在傷害俄羅斯的經濟。[詳細]
-
2014-08-15
飲用水市場重燃戰火:農夫山泉怡寶酸堿度之爭
繼2013年農夫山泉和京華時報的口水大戰后,短暫平靜后的飲用水市場或將引發新一輪的戰火。[詳細]
-
2014-08-15
李寧上半年虧損5.86億關店244家 放棄贊助體操隊
連續兩年在虧損中掙扎的李寧仍未走出這個漩渦。昨日,運動品牌李寧發布2014年半年報,上半年虧損由去年同期的1 84億元擴大至5 86億元,超過去年全年虧損額3 92億。[詳細]
-
2014-08-15
孟曉蘇詳解以房養老:房價漲幅算壞兩臺計算機
至今試點已開始一個半月,然而第一個以房養老的保險產品卻遲遲未能面世。“保險版”以房養老,究竟難在哪里?保險公司因何謹慎?[詳細]
-
2014-08-15
多地油管埋居民樓下危如累卵:政府規劃成空話
在我們生存的土地下方,綿亙著一個龐大的油氣管道網絡,它輸送能源供給,也潛藏著風險。[詳細]
-
2014-08-15
國務院力挺長期資金入市 稅收優惠提上日程
國務院辦公廳14日公布了《關于多措并舉著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推出十項舉措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詳細]
-
2014-08-14
中國首富王健林投97億澳洲蓋“珠寶三塔”(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3日報道稱,中國首富王健林正將其商業帝國拓展到澳大利亞,計劃投資17億澳元(約合人民幣97 1億元)在當地發展房地產項目。[詳細]
-
2014-08-14
微信游戲收入踩剎車 “企鵝戰車”拿什么支撐股價
當作為“移動互聯網船票”的微信,對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游戲踩剎車,騰訊(0700:HK)的市夢率將何以支撐?[詳細]
-
2014-08-14
反壟斷風暴持續發力 官方稱星巴克踩雷可能性大
從液晶面板到高端白酒再到豪華轎車,監管部門的反壟斷風暴持續發力,所涉及的行業不斷擴大。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對汽車業的反壟斷調查仍在進行,此次調查并非針對特[詳細]
-
2014-08-14
媒體四問信貸大跳水 貨幣政策走向業內存分歧
在不良壓力之下,銀行對中小企業和房地產相關貸款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而在房價預期逆轉的背景下,房地產商自身的信貸需求出現了明顯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