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醫院:迎疫而上 扶危渡厄

2020-04-16 14:51:00 來源: 泉州晚報

0瀏覽 評論0
新冠肺炎重癥病房里,病情有所好轉的患者主動拉著醫生的手。(陳小陽 攝)
▲檢驗人員對采集來的標本進行相關檢測
該院先后組織40多場針對新冠肺炎的遠程會診
院感科專職人員對病區一線人員進行安全防護培訓

過去的近三個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守護百姓健康的泉州市第一醫院,始終把群眾安危放在心里,把防控責任扛在肩上,守土有方、守土有責,用醫者仁心護衛人民健康,用血肉之軀守衛一方平安。

芳菲四月里,按下重啟鍵的武漢,櫻花燦爛綻放,愛拼敢贏的泉州,刺桐花紅艷似火。逆行武漢的白衣勇士已平安回家,但刺桐城里疫情防控的使命仍在繼續……

政治引領 筑牢抗疫堡壘

作為泉州戰疫的主戰場,泉州市第一醫院所有醫護人員敢于擔當,聞令即動,迎疫而上,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高揚起鮮紅的旗幟。

吹響戰疫集結號

面對疫情,泉州市第一醫院黨委切實發揮政治引領作用,第一時間組織保障,迅速行動,堅持“早行動、早部署、早準備”,吹響戰疫集結號。1月16日,院黨委開會研究部署防控工作;21日,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領導小組;23日,成立防控指揮部。2月10日起,院領導堅持每日主持召開疫情防控協調會,當場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疫情期間,該院先后召開黨委擴大會、疫情防控相關會議百余場次。

為了戰疫,該院職工全部取消休假,迅速進入“戰時狀態”。由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感染病科、重癥醫學科、檢驗科、影像科等科室36名專家組成醫療專家組和醫療搶救小組,負責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的診斷、會診及醫療救治;制定針對疫情防控的應急預案、完善診療流程,全員培訓考核做到人人過關;僅用24個小時建立達標隔離病房,僅用10天便完成定點收治醫院的改造;先后騰空相關病區作為隔離病房,用于收治危重癥患者、可疑的發熱患者;快速對東街院區和城東院區發熱門診進行優化或升級改造……

黨員先鋒請纓參戰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1月26日,近200名請戰先鋒隊醫護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請戰與出征大會上莊嚴宣誓。醫院黨委發出號召后,短短1小時就有800多名醫務人員請戰報名。一張張逆風而行的請戰書,一枚枚仁心赤誠的紅手印,彰顯著1095名逆行者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中,有抗擊過非典、甲流的老醫生、老護士;有感染、呼吸、重癥醫學等多個領域的權威專家;也有初出茅廬,踐行醫者使命的年輕醫護人員……

與此同時,第一醫院黨委先后組織成立黨員先鋒隊、黨員突擊隊,其中,疫情防控救治區臨時黨支部組織21名黨員成立黨員先鋒隊,門急診第二支部組織黨員骨干成立重癥搶救突擊隊。在抗疫一線,他們亮身份亮職責,發揮著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逆行出征 堅決打贏阻擊戰

作為泉州市的龍頭醫院,面對疫情,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前赴后繼,沖鋒在抗疫一線,凝聚成一股打贏疫情防控的堅強力量,用實際行動書寫著責任與擔當。

挺身而出勇擔責任

面對疫情,泉州市第一醫院積極履行公立醫院社會責任,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統一部署,協助各縣市定點醫院進行規范化收治,現場指導這些醫院設置隔離病區,幫助他們理順工作流程、處置醫療廢物等。參與市衛健委組織的對各縣市區防控工作的督導及對PCR實驗室進行專項檢查等。同時,派出專業技術人員積極參與全市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頭幾天,我們真的太忙了,工作電話很多,布置工作的信息也很多,一個個講話語速都超級快,走路都改成小跑。”回憶起疫情初期的工作狀態,呼吸與危重癥科副主任醫師許白蘭感慨良多。該科黃頌平主任在負責兩個病區醫療工作的同時,還要參與本院及定點醫院的會診,并需要奔赴各縣市區醫院巡查,加班加點成為家常便飯。

在城東院區新冠肺炎重癥病房里,監測生命指標的儀器發出的聲音此起彼伏,診療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面對重癥新冠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重癥醫療團隊負責人林天來帶領著團隊成員日夜守候。每次走出病房,臉上口罩的勒痕,身上汗水打濕的衣服成了他們戰疫的“榮譽勛章”。雖然面對的患者只有一個,但在生命面前,大家不敢有絲毫懈怠。

將患者當作親人

在防控疫情過程中,醫患之間在朝夕相處中親如家人、互為依靠,他們攜手迎擊病毒。“也許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永遠記著他們的眼睛,感謝他們為了我們負重前行。”這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時寫下的感言。采樣排查、轉運確診病例、會診討論診療方案、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該院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堅守,將患者當作親人。他們中有人退掉了回老家的飛機票,有人輾轉千里趕回來參加戰斗,有人剪掉了心愛的長發,還有人將年幼的孩子送給親戚照看……

高強度的醫護任務、高傳染性的病毒威脅,對于每位醫護工作者來說都是巨大責任與挑戰。為此,醫院方面特別制定了心理危機干預實施方案,成立心理危機干預小組,開展心理舒壓座談會,并開通疫情一線醫護人員心理咨詢熱線,24小時接受咨詢,在線為醫務人員解壓。

智慧抗疫 讓診療更便捷

面對疫情新挑戰,如何提升篩查效率,減少交叉感染,保護患者和醫護人員安全呢?第一醫院運用多種信息化手段,走出了一條“智慧抗疫”之路。

一機在手看病無憂

一部手機在手,看病暢通無阻。第一醫院開啟的“云”問診服務,讓專業醫師與市民零距離。逐步取消現場預約,就診患者通過泉州市第一醫院APP、醫院微信公眾號等途徑進行提前預約,并進行預約就診前流行病調查,極大減輕了門診患者預檢分診壓力,同時減少了不必要的醫院往返、逗留與交叉感染。在診療過程中,零接觸診間服務如結算、門診卡充值、查詢報告單、院內導航等功能只要依托手機,便可全部搞定。

門診部主任張翼說:“面對疫情,市民就診習慣也在悄然發生改變,勤洗手、戴口罩、主動保持1米距離等。預約就診后,做到一人一診一室,診療秩序更加有序安全。”

科技助力讓患者少跑腿

疫情防控期間,第一醫院發揮技術優勢,在患者、醫護、管理者和決策者之間,建立起一條順暢的信息高速路,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避免不必要接觸。

東街、城東、老年病院三個院區門診的紅外線體溫檢測攝像頭方便就診市民快速通過;緊急架設的信息光纜,實現了定點醫院與第一醫院的醫療信息的互聯互通;重新部署安裝的門禁智能化管控,為各樓層提供了安全保障……不僅如此,該院先后舉行了40余場次的省級、院級遠程會診,通過多點連線,讓來自不同地方的專家齊聚一堂,共同商討治療方案。新上線的住院患者陪護管理系統,可以實時追蹤住院及陪護人員軌跡。此外,通過大數據平臺第一時間掌握各科室診療數據的同時,也為有效篩查重點人員、快速完成調查統計、科學防控疫情提供了便捷通道。

雙管齊下 醫療與防控兩不誤

當前,第一醫院正常醫療服務正在逐步恢復,但疫情防控任務依然艱巨繁重,復工復產復學以及境內外人員流動和聚集增加了疫情傳播的風險。該院負責人表示,在接下來的工作中,醫院將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醫療服務,把日常的醫療救治工作與疫情防控工作相結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滿足患者的基本醫療需求。

面對看不見的槍林彈雨,第一醫院醫護人員以醫者仁心為己任,以家國情懷為操守,弘揚“厚德尚義格術致知”的院訓,在全院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扶危渡厄,彰顯醫者擔當!

(蘇凱芳 萬馨璟 文/圖 除署名外)

做好防護

堅守安全底線

保證醫院“零感染”是疫情防控的一項重要責任。該院全體員工清楚認識到,做好防護,認真履責,是對自己負責,對患者負責,也是對醫院負責,更是對全市防控大局負責。

用心保障患者就醫安全

“請您掃一下行程軌跡并截圖出示一下。”“麻煩再檢測一下體溫,謝謝您的配合!”在第一醫院預檢分診臺前,護士不厭其煩地向每一位前來就診的患者重復著同樣的話、同樣的動作。病人進入診區后,分診護士要再次檢測體溫,詢問癥狀及流行病學史等。患者進入診室后,診療醫生仍會再次詢問同樣的問題。

部分陪護家屬,帶著滿滿的疑惑和不耐煩的情緒向醫護人員發牢騷:“我從辦理住院開始,一關接著一關,進一個門就問一次流行病調查,測一次體溫,你們好煩啊。”然而,這看似繁雜的過程,凸顯的卻是醫護人員為充分保障患者看病就醫安全的良苦用心。

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醫患雙方能夠多一分理解和尊敬,患者在就醫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醫院就醫指引,如實申報個人健康狀況和旅居史,配合出示行程軌跡及健康碼,有需要時配合做好核酸檢測和排查,大家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也是在幫助恢復正常醫療秩序。

員工個人防護不容有失

應對疫情,如何做好個人防護至關重要,對醫院員工來說也是如此。對保潔、醫廢收集人員,該院強化培訓防護用品使用、清潔消毒、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等;對醫務人員進行防護用品穿脫的強化培訓,確保相關內容人人掌握人人過關。截至目前,該院人員參與新冠肺炎相關知識培訓已達上萬人次。“這個關乎到個人的生命安全,必須學、也必須掌握。”該院領導小組要求,針對新冠肺炎防控知識的學習全院人員不能松懈,即便忙于日常工作,也必須通過線上學習來鞏固。

院感無小事,任何細微的疏忽和大意,均可能成為“定時炸彈”,這讓第一醫院院感科的工作人員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時刻在戰場“掃雷排雷”。在該院核酸采樣室,護士羅旭婷時刻緊盯著咽拭子采樣人員的每一個步驟和流程。一位患者剛結束采樣,羅旭婷立即提醒采樣人員:手消毒,剛才有噴濺到,隔離衣、手套、面罩,都換掉……這樣的話,羅旭婷每天都要重復很多遍,看似枯燥,但卻給了采樣人員十足的安全感。

疫情期間,該院院感科的工作人員異常忙碌,深入到各科室,對科室人員正確使用防護用品、通道管理、患者隔離情況、環境清潔消毒、醫療廢物收集等內容進行檢查和督導。他們反復梳理防控流程,指導消毒隔離以及病人轉運,手把手培訓醫務人員,不厭其煩地指導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他們把每一個環節設計好,每一個流程規范好,每一個細節落實好,保護了醫務人員,節約了醫療成本,守住了醫療安全。截至目前,在該院嚴密防控措施下,實現了患者零感染,醫務人員零感染。

[責任編輯:黃如萍]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