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門急診第二黨支部重癥救援突擊隊戰"疫"紀實
2020-03-23 15:50:23 來源:泉州市第一醫院 責任編輯:黃如萍
0瀏覽 評論0條
隔著厚厚的防護服,我們無法看見你的美麗容顏;脫下防護服,我們只見你被壓傷的鼻梁及汗濕的衣襟。這是近一個月以來,戰斗在重癥戰壕里的每一位突擊隊員的日常寫照。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雖然我們沒有身在武漢,但是我們依然身在一線。作為收治新冠危重癥患者的定點醫院的重癥醫學科,科室第一時間響應醫院黨委的號召,在科主任及護士長的帶領下,有條不紊的把N2區病患遷至相應的科室,將N2區準備成危重患者隔離區。
為進一步加強和凝聚戰疫骨干力量,門急診第二黨支部迅速組建由科主任、護士長帶隊、由黨員骨干組成的重癥救援突擊隊。
盡管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充滿危險的戰“疫”,但作為ICU人員,科室大部分醫護人員仍然主動報名參加。經過科主任、護士長的篩選,選出了一批作風頑強、技術過硬、甘于奉獻的醫護人員。隊伍由8名醫師及19名護理人員組成。隊長:莊月娥,隊員:林天來、陳偉文、黃艷冰、陳亞崢、蔡榮達、林金煌、張洪玲、黃玲、蔡晶晶、余曉嵐、沈小琪、林永紋、潘賢枝、謝巧娟、陳惠瑩、陳嘉妮、林玉玲、黃樂璇、黃燕玲、李滿滿、楊素娥、林小琳。
黨員帶頭,是專業里手、也是多面能手
莊月娥同志作為黨員突擊隊的隊長,也是科室的護士長,負責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的護理及病區管理工作。她原本只需做好護理指導和協調管理的,但面對高強度和高風險的護理,她堅持帶頭上,清洗消毒纖支鏡,清理患者排泄物,整理醫療廢物,幫忙翻身,為患者吸痰、擦身、剪指甲……
記憶最深的是患者每次CT檢查,都需要在醫院多科室的合作下完成,有一次她在患者做CT的時候靠在墻上錘著胸前不說話,但是我們知道她胸悶胸痛,可她依然堅持著,每次都與大家一起護送患者做檢查。
作為院內專家組成員,林天來同志積極參與新冠肺炎的排查和會診,負責危重癥病人的救治工作。疫情爆發后,他便堅持值守科室,吃住科室。
2月9日,一名危重癥新冠肺炎患者送至N2區隔離病房時,作為主任的他并沒有在病房外進行指導,而是親自上陣,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床邊彩超、纖支鏡檢查,有時甚至于幫助患者翻身,給病人理發,清理排泄物,整理醫療廢物等都親力親為。
陳偉文同志作為市級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參與泉州市疑似病例排查和會診工作,及時傳達新冠肺炎防治知識。
作為科室骨干力量的陳亞崢,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參加疫情防控救治區工作,2月2日進駐疫情防控救治區,參加臨床一線值班及治療工作。
齊心協作,激發新生力量
身在一線,堅強的后勤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余曉嵐同志及青年黨員蔡晶晶同志負責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穿戴流程的培訓及考核,負責患者生活用品的購買,負責收治病區內醫務人員生活用品的采購等后勤保障工作。
黨員林永紋同志及周世彬同志主動請戰馳援武漢疫情,待命期間仍然積極參加本科室危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雖然身為男護士,卻是細心又耐心,每次同事遇到難題,他們總會想出解決辦法,即使加班加點,也從無二話。清潔、消毒工作,樣樣都很好的完成。
潘賢枝同志在疫情期間,仍然積極參加醫院獻血活動。
只要患者能好轉,我可以暫時不美麗 誰不愛美麗的臉龐,誰不愛白嫩的雙手?何況是女生。幾輪班下來,護目鏡和口罩在她們的臉龐上留下了傷痕,消毒液將她們的雙手變得發干,甚至手背長滿濕疹。
90后的女孩黃樂璇當被發現壓傷的鼻梁時,她卻笑著說:“還好,臉上沒破皮,只是壓傷,但看到病人一點點好起來,覺得都值得了。”
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決戰
為了全力救治重癥患者,大家群策群力、日夜不休,做到了極致!腦出血后遺癥,排痰不行,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俯臥位通氣~十幾次氣管鏡吸痰~高側位通氣~空腸管營養支持等等,不因高職業暴露風險而打折扣!歷經二月,團隊給予患者救治的同時,更給予撫慰和鼓勵。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決戰,齊心協作、精準施治、科學監測,取得救治成功,得到了省專家組的高度贊許。
初心赤誠,溫暖向陽 雖然我們身在一線,但是我們的心是溫暖的。市委組織部、市直機關黨工委劃撥專項黨費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醫院黨委關心戰斗“疫”線醫護人員,3月3日,潘書記看望我科醫護人員并親自送上慰問金,黨組織的問候和關懷也進一步鼓舞和激勵著我們每一位一線人員。
作為重癥醫護人員,我們堅信,病人的康復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目標!
作為重癥救援突擊隊員,我們堅持,疫情不解除,我們絕不收兵!
逆行而上,奮勇突擊,我們堅守向前,黨旗在我們心中、在重癥戰壕上高高飛揚。
圖文 門診急第二黨支部 蔡晶晶
參與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