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婚催到失眠 小伙過年不敢回家 醫生:要學會自我調節,積極應對
2019-01-30 14:59:25 來源: 東南早報
指導醫生 福醫大附屬泉州市第一醫院心理門診主治醫師 賀佳
春節將至,在外打拼的游子們歸家心切,但有些人卻害怕回家,因為一回家,父母長輩總要問起“對象談了沒?”“工作怎么樣?年終獎發了多少?”等問題。有的人就被這些問題所困擾,甚至焦慮不安,不知過年回家該如何面對親朋好友,想回家變成恐回家。
小伙屢被催婚 竟得了心病
對于被催婚而產生焦慮的年輕人,福醫大附屬泉州市第一醫院心理門診主治醫師賀佳平日里接觸了不少,而在春節前,這些年輕人被催得更頻繁,內心的焦慮感更加明顯。29歲的小李就因為被催婚,對今年要不要回老家過年又糾結起來。
小李是江西人,165厘米的身高,長相一般,來泉州工作也有5年時間。小李性格比較內斂,來泉州后認識的人比較少,總感覺孤單。此前大學期間他交了個女友,畢業的時候分手了。
這兩年看著小李都快30歲了還單身,家人就一直催著讓他找個女友。父母每天打電話來,不是催婚,就是抱怨小李工作離家太遠。
一頭是家人催得緊,一頭是遇不到知心人,漸漸地,小李感到很焦慮,夜里總是失眠,胡思亂想,擔心、緊張的情緒一直涌上心頭,白天工作無精打采,到后來甚至覺得人生沒有意義,自己也一事無成,在異鄉扎不了根,而出來這么多年,又不想放下工作重新找。
被焦慮困擾的小李找到賀佳咨詢。賀佳見他癥狀還不算太嚴重,沒有因此而導致生理問題,給他開了一些輔助睡眠的藥物,還建議他想辦法轉移注意力,適當運動,多和朋友同事聚會,把自己的業余時間充實起來,也可以讓朋友和同事多介紹一些女性朋友認識,擴大交際。
學會自我調節 運用積極心理應對
賀佳介紹,平日門診里接觸到的因被催婚而焦慮的患者不少。到了年終歲尾,即將能享受一個春節長假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可不少人卻因此煩惱、焦慮,甚至需要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而這種特有的現象,也被稱之為“年關焦慮”。
據賀佳觀察,這些被催婚對象情況各異,有一些人高不成低不就,有一些是根本進不了段位的,有一些是不想找的,還有一些是對工作、對生活現狀各種不滿意而產生焦慮的。
“多數情況下,年關焦慮是一過性的,很多人過了年以后,這種焦慮就會逐漸消失,大家不必過分擔心。”賀佳說,焦慮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情緒和反應方式,因為有了它,我們才能適應和應對環境的改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適當的焦慮其實能提高工作效率,幫助解決問題。
賀佳認為,對于因被催婚和工作而焦慮的年輕人,重要的是要學會自我調節。如果是身處異鄉打拼生活,要積極主動融入當地生活,多接觸人,多社交,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小圈子里,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要有一個合理規劃。
心理學中有積極的心理和消極的心理,主要的差別就是一個人的態度,是積極應對還是消極逃避,當然只有前者才能更靠近成功,而焦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一種積極的心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