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一院蔡江萍博:睡覺“鬼壓床”?睡眠癱瘓癥在作怪
農歷7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民間有說法稱,這個月陰氣重,如果不在晚上12點前睡覺就會遇到“鬼壓床”。 難道世界上真的有鬼神存在?其實,這是一種迷信的說法,“鬼壓床”在醫學上被稱為“睡眠癱瘓癥”,是一種在睡眠期間發生的短暫的不能自主運動的恐怖體驗。
“鬼壓床”很正常 約50%的人體驗過
前不久,泉州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來了一位被“鬼壓床”的患者,這名患者名叫小亮(化名),今年25歲。小亮告訴醫生,近一年來,常在睡醒后出現四肢不能活動的情況,有時午睡醒來時也會發作,每次持續30 秒至5 分鐘不等,發作時意識清楚,若有人接觸其身體或與其講話,,癥狀就會消失。雖然消失后無任何不適,但這種情況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的生活和工作,加上民間又有鬼壓床的說法,自己每天都心有余悸不敢睡覺。在了解了小亮的情況后,醫生安排他做了檢查,最后發現原來是“睡眠癱瘓癥”在作祟。
泉州市第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蔡江萍博士介紹,睡眠癱患癥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有資料顯示,約50%的人有過這種體驗。睡眠癱瘓癥通常發生于入睡或覺醒的過程中。發生時全身處于麻痹狀態,肢體、軀干及頭部的任何微小運動都完全不能進行,同時亦不能睜眼、講話、發聲或呼救。盡管呼吸運動存在,但是患者常自覺有窘迫感或窒息感,意識清楚,因此感到十分恐怖。 睡眠癱瘓癥通常持續1至幾分鐘,之后自行消失或在外界刺激下消失(尤其是另一個人對患者的碰觸或移動等刺激)。
“睡眠癱瘓癥多為散發型,發作頻率低,發作后沒有明顯后遺癥,不需要特殊的治療。”蔡江萍博士說,去除誘發因素,養成規律的睡眠習慣、保持積極健康生活態度,將有利于減少睡眠癱瘓癥的發生。對于頻發患者,可使用有抑制作用的抗抑郁藥進行治療。比如,三環類抗抑郁藥氯丙咪嗪25~50 mg,睡眠之前口服,必要時可以適當增加劑量。
生活壓力大 易出現睡眠癱瘓癥
睡眠癱瘓癥常發生在睡眠周期中的快速動眼期,快速動眼期是我們進入熟睡開始作夢的睡眠周期。在快速眼球運動睡眠狀態下,人的做夢活動加速,身體隨意肌開始靜止,這種臨時性癱瘓有時會導致患者在夢醒后仍然無法動彈。
在快速動眼期中,我們的骨骼肌除了呼吸肌及眼肌外,都處于極低張力的狀態。這是一種保護作用,可以避免我們隨著夢境作出動作,而傷害到自己或是枕邊人。而睡眠癱瘓癥則是因在快速動眼期中不知是什么原因,意識已清醒過來,但是肢體的肌肉仍停留在低張力狀態,而造成不聽意識指揮的情形。常會因身體出現不正常狀況而大腦無法解釋,加上恐懼的幻想,造成幻覺現象。
蔡江萍博士表示,睡眠癱瘓癥的發生一般與生活壓力有關。睡眠癱瘓癥多發于青少年以及青年時期,此類人群容易出現過度疲勞、緊張焦慮、作息不規律,這些情況會使大腦興奮抑制機制失調,增加睡眠癱瘓的易感性。另外,不良的睡眠狀態如:睡覺時重物壓迫胸口、趴著睡、蒙頭睡也會誘發睡眠癱瘓癥。
因此,“鬼壓床”是心理和生理共同作用的結果,與鬼神沒有關系,有過“鬼壓床”經歷的人不必感到恐懼。
三個步驟喚醒自己
如果出現睡眠癱瘓的癥狀,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快速恢復肌肉張力:首先反復多做幾個深呼吸;然后快速讓眼球做圓周運動、眨眼,收縮你口周的肌肉,移動下顎和舌頭,當肌肉張力開始出現時,移動你的脖子、肩、手、手指、腿、腳踝和足趾;最后,坐起來動動全身的肌肉。
那么,如何預防睡眠癱瘓癥發生呢?蔡江萍博士給出以下幾點建議:第一,保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避免過度疲勞、緊張;第二,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保證精力充沛;第三,要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如保持臥室清潔、安靜、遠離噪音、避開光線刺激等;第四,避免睡覺飲食、飲酒等;第五,注意睡眠環境,經常變換睡姿或選擇適宜的臥具,枕頭以8~12厘米為宜,盡量右側臥位。
標簽: 泉州一院
相關閱讀
-
泉州一院楊綠綠:健康責任田之孩子長個那些事-
人的身高物質基礎是骨骼。與身高相關的主要是頭顱、脊柱和下肢長骨 3 部分。 更多
2016-01-18 14: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