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一醫院名醫支招:如何防治高血壓病

2015-04-22 17:58:55 來源: 泉州企業家雜志

高血壓是個常見病,得了高血壓,還會出現并發癥,給個人、家庭帶來很大的影響。那么,什么是高血壓呢?我們該如何科學地防治高血壓病呢?下面向大家簡要闡述。

一、什么是高血壓?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種。

1、原發性高血壓就是高血壓病,是一種以血壓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但病因不明確的獨立性疾病,這類高血壓占所有高血壓的90%,由于動脈血管硬化,血管調節中樞異常造成動脈壓持續升高。

2、繼發性高血壓,這類疾病有明確的病因,高血壓是疾病的一種表現,血壓可暫時或者持續升高。如腎病引起的腎性高血壓。

3、高血壓的定義為:在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收縮壓≥140mmHg和舒張壓≥90mmHg為單純性收縮期高血壓。患者既往有高血壓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壓藥物,血壓雖然低于140/90mmHg,也診斷為高血壓。根據血壓升高水平,又進一步將高血壓分為1級、2級和3級高血壓。

1級高血壓:收縮壓140~159mmHg和/或舒張壓90~99mmHg;

2級高血壓:收縮壓160~179mmHg和/或舒張壓100~109mmHg;

3級高血壓:收縮壓大于等于180mmHg和/或舒張壓大于等于110mmHg。

二、高血壓的現狀及特點

1、患病人口眾多。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估計目前我國約有2億高血壓患者,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壓。

2、高血壓患者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低,致殘率、死亡率卻很高。我國高血壓患者知曉率尚不足50%,也就是說有一半的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治療率38%,僅約1/3的高血壓患者得到治療;控制率則僅僅9.5%,不足1/10的患者血壓水平是得到有效控制的。

血壓水平與心血管病發病和死亡的風險之間存在密切的因果關系。血壓從115/75mmHg到185/115mmHg,收縮壓每升高20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10mmHg,心、腦血管并發癥發生的風險翻倍。我國每年300萬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與高血壓有關。

三、高血壓的臨床表現

高血壓的癥狀沒有特殊性,有的患者毫無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血壓過高,有的可表現頭暈、頭痛、煩燥等。在病情進展的情況下,有的病人可出現視力障礙、惡心、嘔吐、多尿、夜尿,甚至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心衰、腎衰等。

四、高血壓的預防及治療

1、預防:改變生活方式,經常運動(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鐘),通過減輕體重來預防高血壓的發生;進食低脂低鹽飲食、多食高纖維膳食,特別是多吃水果和蔬菜;戒煙限酒,控制血糖。

2、治療:正常人每年至少要測量血壓兩次,發現血壓高后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范服藥,每周要測量血壓一次,血壓穩定后每月測一次,規范服藥,不能多服、少服或停服。適當地休息。

五、高血壓防治的幾個常見問題

1、沒有癥狀的高血壓是一種可治可不治的疾病嗎?

高血壓臨床表現多樣,部分患者沒有癥狀,或癥狀輕微。認為沒有癥狀的高血壓病是一種可治可不治的病是錯誤的。癥狀的輕重和患者自身的適應性有關,無癥狀的持續高血壓同樣會造成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害,所以同樣需要服用藥物治療。高血壓病人無論有無癥狀均應主動定期測量血壓,如1周至少測量血壓1次,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不能“憑著感覺走”。

2、血壓控制了就不用再服藥了?

高血壓病是一種需要持續不斷治療的慢性病,絕大多數病人需要堅持長期服藥,終身服藥。所謂終身服藥,就是指確認為高血壓后,醫生給病人以終身治療。即使血壓正常后,仍應使用合理的降壓藥劑量,保持血壓穩定。其實血壓正常是服了降壓藥的治療結果。停藥后血壓必定又會升高。這種血壓的明顯波動,正是導致腦卒中、心衰的重要原因。所以高血壓病人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服藥切不可吃吃停停。

為了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國家自1998年起,確定每年10月8日為“全國高血壓日”,呼吁社會各界參與控制高血壓的防治工作,力爭把高血壓的防治推進到新的水平。 (文 泉州市第一醫院 林榮)

標簽: 泉州第一醫院 名醫支招

[責任編輯:]